重生之酾酒有衍微盘:闽南的习俗有哪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05:28:01

崇拜灶神,是地处东南海隅的闽南地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二十三(有的是二十四)就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

  祭灶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发明火食是一次重大的文明飞跃,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与普通动物才开始有所区别。那时,人们在住地烧着一堆堆的明火,用来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制作陶器、防御野兽。这种火堆就是原始的“灶”。灶神崇拜始于此,早在《礼记·祭法》中就写道:“王为群姓立七祀。”灶神即是其中一祀。

  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灶君菩萨。其性别、姓名,各种典籍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炎帝神农,有的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有的说是姓苏名吉利,有的说是姓张名单字子郭,有的说“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有的说是一位老妇……这大概属于神话制造者的“百家争鸣”。

  灶神的职责最初只管人间饮食。魏晋之后,一些道教书籍称此神负有代天监察人间善恶的使命,有给人祸福的大权。说是“灶之为神,号曰司命。司人一家良贱之命,过无隐露,纤悉皆言……月晦日,诣天曹白人罪,大者夺纪(减去寿命三百日),小者夺算(减去寿命三日)”。

  祭灶的日子也有多种演变。旧时人们勤加祭灶,有六月初四、十四、二十四这些日子祭祀的,有孟夏(四月)、仲夏(五月)祭祀的,也有在八月初三灶君生日祭祀的,还有在腊月初八祭祀的。唐宋之后,多数地区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俗称“送神”。古时,民间十分重视祭灶,民谚说:“三番谢灶,胜做一坛醮。”

  在笔者小的时候,许多人家的厨房都供有灶神,没供灶神的则用红纸写上“灶君司命”字样代替,两旁还贴一副对联,曰:“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由于民间认为灶神会向天曹汇报人间善恶,有人就认为这是专门向上级打小报告的神,对其不满,但又感到惹不起躲不起,因而敬畏有加。祭灶时,既要“行贿讨好”,又想逃避处罚,所以除了供奉许多金楮、佳肴、果品外,还特地供奉做成塔形的“糖塔”,为灶神登天提供方便;又供奉不少麦芽糖,设下“阴谋”要把灶神的嘴巴粘住说不了话,或者使灶神说话时口齿不清,使玉皇大帝听不清那些对人们不利的话。特别是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更是乐此不疲。

  据说老一代的灶君徇私舞弊,老是向玉皇报喜不报忧,未能为劳苦大众主持公道,受到群众反对,顾张思的《土风录》记载有《打灶君》的戏曲演出。老一代的灶君不受欢迎,百姓们另请出一位劳动人民出身的姓张名仁的正人君子当灶君。这个传说反映了老百姓心中对待是非曲直的一种态度。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拜灶君称为“送神”,到正月初四,又复请灶君回位,称为“接神”,又是一番祭敬。

  斗转星移,如今隆重祭灶仪式已不多见,但一些人家仍有“送神”的习惯。除夕的围炉守岁也与祭灶遗俗有关。

闽南乡村过年习俗

文章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4-04-30 09:17:29
除夕之夜,到处灯火辉煌,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接着是求如愿”。据“搜神记”说:“商人瓯明,过青草湖,湖神邀归,问所需?有一人私语曰:‘君但求愿,不必别物’明依言,湖君许之,呼如愿出,一少婢也。至家数月遂大富。后岁旦,如愿起晏,明鞭之,如愿走入畚帚中不见,明家渐贫。”所以“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难得,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啊!真个是:岁月逢春花千树,笑饮丰年酒一杯;骨肉亲人手挽手,一心同步青云路。

相关链接
旧日媒婆的祝语
尚红习俗
厦门岁次民俗
三月三敬祖节吃薄饼
客家习俗
福州礼俗
福州旧戏班习俗
崇蛇护鱼的奇俗

闽南的祭灶习俗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06-1-20 阅读:19次

□ 柯建瑞

崇拜灶神,是地处东南海隅的闽南地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二十三(有的是二十四)就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

祭灶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发明火食是一次重大的文明飞跃,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与普通动物才开始有所区别。那时,人们在住地烧着一堆堆的明火,用来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制作陶器、防御野兽。这种火堆就是原始的“灶”。灶神崇拜始于此,早在《礼记·祭法》中就写道:“王为群姓立七祀。”灶神即是其中一祀。

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灶君菩萨。其性别、姓名,各种典籍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炎帝神农,有的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有的说是姓苏名吉利,有的说是姓张名单字子郭,有的说“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有的说是一位老妇……这大概属于神话制造者的“百家争鸣”。

灶神的职责最初只管人间饮食。魏晋之后,一些道教书籍称此神负有代天监察人间善恶的使命,有给人祸福的大权。说是“灶之为神,号曰司命。司人一家良贱之命,过无隐露,纤悉皆言……月晦日,诣天曹白人罪,大者夺纪(减去寿命三百日),小者夺算(减去寿命三日)”。

祭灶的日子也有多种演变。旧时人们勤加祭灶,有六月初四、十四、二十四这些日子祭祀的,有孟夏(四月)、仲夏(五月)祭祀的,也有在八月初三灶君生日祭祀的,还有在腊月初八祭祀的。唐宋之后,多数地区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俗称“送神”。古时,民间十分重视祭灶,民谚说:“三番谢灶,胜做一坛醮。”

在笔者小的时候,许多人家的厨房都供有灶神,没供灶神的则用红纸写上“灶君司命”字样代替,两旁还贴一副对联,曰:“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由于民间认为灶神会向天曹汇报人间善恶,有人就认为这是专门向上级打小报告的神,对其不满,但又感到惹不起躲不起,因而敬畏有加。祭灶时,既要“行贿讨好”,又想逃避处罚,所以除了供奉许多金楮、佳肴、果品外,还特地供奉做成塔形的“糖塔”,为灶神登天提供方便;又供奉不少麦芽糖,设下“阴谋”要把灶神的嘴巴粘住说不了话,或者使灶神说话时口齿不清,使玉皇大帝听不清那些对人们不利的话。特别是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更是乐此不疲。

据说老一代的灶君徇私舞弊,老是向玉皇报喜不报忧,未能为劳苦大众主持公道,受到群众反对,顾张思的《土风录》记载有《打灶君》的戏曲演出。老一代的灶君不受欢迎,百姓们另请出一位劳动人民出身的姓张名仁的正人君子当灶君。这个传说反映了老百姓心中对待是非曲直的一种态度。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拜灶君称为“送神”,到正月初四,又复请灶君回位,称为“接神”,又是一番祭敬。

斗转星移,如今隆重祭灶仪式已不多见,但一些人家仍有“送神”的习惯。除夕的围炉守岁也与祭灶遗俗有关。
http://www.mzb.com.cn/onews.asp?id=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