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c调吉他谱:何为人文素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6 08:42:31
关于人文素质的定义。
以及怎么判断一个人有人文素质。
我想知道判定一个人具有人文素质的标准。
比如说:关爱生命。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参考资料:http://www.jdzedu.net/JIAO/LILUEN/20040302111412.htm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人文素质
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但是,目前科学素质的培养得到了社会...据介绍,人文素质,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内在品质,即关于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科学.
人文素质不同于一般所说的人的基本素质。人的基本素质如聪慧与鲁钝、敏捷与迟慢等,有的出于先天原因,有的出于原始的家庭和社会影响,这种不同素质自然存在。人文素质与此不同,它专指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美好事物对人的熏陶和感染,你接受它们、欣赏它们,将它们引入你的生活,融进你的言谈举止,成为你之所以是你的一部分,造就你的风格和气质。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於心,其生色也?B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上》)如果你的内心是丰富而美好的,这丰富和美好就会形于色,使你自然显出你所特有的纯粹和光彩。具体说来,人文素质是后天的,包括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行为准则,即为人处世之道。它表现于人们的言谈举止,于不知不觉之间流露于你的眼神、表情和姿态,甚至从背后看去也能充沛显现。
现在的年轻人往往说“我就是我”,“我只愿意做我自己”,但却很少问,这个“我”,这个“自己”从哪里来:是原始即有的吗?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原欲、自我和超我” 三个层次。“原始即有” 往往属于“原欲”,正是孟子说的那个“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中的那个非“几希”。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吗?这想象也只能出于周围环境和别人的榜样!其实,我们从小到大都在不断接受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我们逐渐学会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听和读培养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使我们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文化人,说和写培养我们表达自己的能力,从一个个体的人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会留下自己的烙印,而文学无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变得更好”。
文学涉及人类的感情和心灵,较少功利打算,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中的共同话题总是十分丰富的,诸如关于“青春”、“自由”、“希望”、“记忆”以及“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人类末日”、“乌托邦想象”、“遁世思想”等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们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对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这些回答回响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回声,又同时受到当代人和当代语境的取舍与诠释。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人类经验的某些共同方面,而使读者产生共鸣,同时又是作者本人的个人经验、个人想象与个人言说。伟大作品被创造出来,不管作者是否愿意,总是从自身文化出发,带有不可避免的自身文化的色彩;在被解读时,读者一方面带有自身的文化先见,一方面又因人们对共同经验的感知和理解而突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产生了新的阐释。全球化时代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是在这样的古今中外的坐标上来进行。具有这样的人文素质的新人不仅会大大扩展自己的兴趣和知识、更多方面地培养自己的情操,而且也会对完全不同的异质文化自然采取一种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十分有利于化解可能的文化冲突。
夏中义同志主编的《大学新语文》,第一次以古今中外为坐标,以趣味、知识、情操的培养为取向,不仅是一部很有创意的“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对一般人来说也是一本增益情趣,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质的优秀读物;它让人在繁忙的日常事务中,获取一片“弥散着审美想象的诗意空间,去体悟宇宙、人生、历史与世界”。全书共分16章,汇集中外名篇520段,内容广及青春、仁爱、自由、良知、乡愁、回忆、希望、自省、诗意栖居、敬畏自然等16个专题,每专题都配有编者言简意赅的欣赏和解析。
篇目的选择当然不能完全避免编选者的偏爱,有些选择也不一定典型,但由于主编立志高远,意在以“现代人文”之心,诠释“经典诗文”之体,因此所选多为“情理互渗,诗哲归一,幽邃而不枯涩,澄明而不浅薄”,富于现代精神而易被消化接纳的名篇。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编选者力求突破过去的陈规,执意从浩瀚无涯的人类精神宝库中,重新提取那些曾经深切感染过自己,但久已尘封,或有意遗忘的,或视而不见的,极有价值而已较少为人所知,特别是不为广大青年所知的灿烂文学瑰宝,使之重见天日,再度滋润广大读者的心田。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编选范围除千年中国文化遗产、近现代西方佳作、五四以来的不朽文字之外,还有1978年前后“中国在其‘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历程中留下的珍贵情思!”曾卓的《有赠》、冯晓虎的《永远的白玫瑰》、林贤治的《自由与恐惧》、黄钟的《谦卑地使用权力》,以及夏衍的《整人》,聂绀弩的《悼胡风》、和杨宪益的《无题》等因此得以再次动人心魄,并存之永远。
本书编委全是中年当职教授,而且几乎全有“知青”的经历,经受过上山下乡的磨炼,懂得什么是中国社会最底层的生活,并身受过劳动人民的浸润和哺育,不再轻信欺骗和谎言。正如主编所说,他们堂堂正正走到现在,不降志,不辱身,熬得住千万里征尘的风云无常,扛得动数十载岁月的蹉跎焦灼,正是难以计数的好书支撑起他们的傲然风骨!他们的心灵史就是他们的读书史。今天,这些大半来自汉语文学专业的、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毕业生,在相隔近30年后,献上了这部《大学新语文》,作为“对哺育了他们的中国高等教育的郑重回报!” 这“回报”是精神的筵宴,是心灵的结晶,是对提高社会人文素质的热切的渴望,是对后来者深情的期待。我认为大学生不可不读《新语文》,中学教师不可不读《新语文》,一切渴望提升自己灵魂的人都应以《新语文》作为自己读书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