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丁茵:什么是企业经营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0:15:18

企业经营战略协同机制分析*
李 忱**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系, 050061)
田杨萌
(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 050054)
摘要 本文首先说明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实际上就是设计和建构企业这一系统所包含的多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机制,以实现预期的最佳共同作用效果的过程;然后揭示出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序参量,支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论述了协同学原理对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企业 经营战略 协同机制
1 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安索夫(H.I. Ansoff)首次提出"1+12"这一最简练协同概念的解释以来1,协同理念一直是西方大型企业在制定多元化发展战略,策划企业并购与重组,成立跨国联盟或建立合资企业时所遵循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收购兼并以及跨国和跨区域联合的规模和数量呈现急剧上升之势,我国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时,主要追求的也是协同效应.
20世纪90年代初,哈默(G.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理论2.这一理论强调公司行为的系统关联性,认为竞争力效用的发挥依赖于一系列公司行为的整体协调性运动.实际上,核心竞争力与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协调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协同理论的拓展和延伸,它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协同的潜在效能之巨大而使企业趋之若骛;然而,取得协同效应之艰难,时常也使得企业望而却步,甚至对协同效应产生了质疑,称其为"协同陷阱"3.事实上,协同原理的普适性和协同效应的客观存在性毋庸置疑,实际运用中之所以产生天壤之别的效果,关键在于对协同效应产生机制理解上的不同和企图实现协同效应方式方法上的差异.因此,从系统科学角度,用协同学原理,分析并揭示企业经营战略的协同机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2 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系统科学原理
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是指关于企业大政方针方面所进行的决策,它要决定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措施.制定企业经营战略,要求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就企业这一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针对所面临的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机会和风险所作的系统分析和决策过程,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4,5 :全局性.企业经营战略的确定必须强调从整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加以考虑;长远性.企业经营战略不仅要涉及企业近期所面临的问题,而更侧重于着眼未来,主要是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长期决策提供原则和依据;指导性.企业经营战略对企业诸方面的一切工作均具有指导意义,引导企业所有部门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共同努力;应变性.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强烈,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加剧,经营战略不仅应具备承受风险的能力,而且还必须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还可被看成是系统发展演化的一个动态循环过程6.虽然不同的企业经营特征各异,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一般均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企业战略使命及其目标,即明确企业的经营范围,专业领域及其具体化;环境分析.基于战略使命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权衡优,劣势,回避风险并寻求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为制定战略目标提供依据;确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确立的重点经营方向和奋斗目标以及预期达到的经营成果,并构成评价经营成效的一个标准;战略规划.这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化,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方案体系;实施与控制.战略实施是指把经营战略化为具体行动,而控制是保证行动不偏离目标所采取的反馈和制约手段;战略评价,调整与重新制定.企业要及时地对战略实施的成效进行评价,并依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调整或新战略的制定.显然,这既是一个经营战略的终结,又是下一个战略的起始.因此,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具有系统发展的动态循环特征.
企业经营战略系统含有一系列的子系统,诸如目标系统,环境系统,研究与开发系统,组织系统,执行与控制系统,财政支持系统,服务支持系统等等.其中目标系统是企业的战略使命和目标体系;环境系统是企业所面临的与战略有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研究与发展系统确定企业发展何种经营及其最佳时机;组织系统是指保证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执行与控制系统是指企业具体实施经营战略的关键部门及其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对实施行动的制约与协调;财政支持系统和服务支持系统是指为战略实施所提供的财政保证和其它各有关的服务保障体系.
企业经营战略系统各子系统间的关联机制,构成了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因此,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就是设计和建构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关联机制,以使系统产生预期的最佳功能效果.
3 企业经营战略功能特征的协同学机制
哈肯(H. Haken)在协同学中引入序参量概念7,8,9,作为处理系统自组织问题的一般判据.不论什么系统,如果某个参量在系统演化过程中从无到有地产生和发展,并能指示出系统新结构的形成,支配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化,这个参量就是序参量.如激光系统的电场强度,生态系统中种群的个体数,社会系统中的语言,文化,公共道德,公众舆论等等.
纵观企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是典型的系统自组织过程.企业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以保持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化.这一过程具有系统自组织的基本属性,满足系统自组织理论的一般原理.同时,在企业的这一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序参量的产生和发展,如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利润指标体系等等.不过,对企业的发展起重大关键性支配作用的尚属作为序参量的企业经营战略.我们将用协同学观点,通过序参量的基本属性,分析企业经营战略与企业发展所具有的关联机制以及经营战略对企业发展所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特征.
3.1序参量是宏观参量
协同学研究的是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系统的宏观行为,而仅从微观层次的参量不能了解这些宏观量.因此,描述大量子系统的集体运动的宏观效应,需要引入不同于微观参量的宏观参量.序参量就是为描述系统整体行为而引入的宏观参量.我们知道,企业经营战略是重点研究,揭示并建立企业系统众多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并依此为基础确立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方面的系统整体宏观效应,而不是侧重刻划某些或所有子系统的微观行为特征,所以经营战略具备序参量是宏观参量的属性.
3.2序参量是微观子系统集体运动的产物,合作效应的表征和量度
序参量的形成动因,不是外部作用强加于系统的,而是来自系统内部.当众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处于无序的初始状态时,各子系统独立运动,各行其是,不存在合作关系,不能形成序参量;而当系统接近临近点时,子系统间产生长程关联,形成协同关系,促使序参量的形成,标志着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有序态.企业经营战略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来自企业内部,即企业经营活动和管理实践本身.在早期企业或企业创立的初期,企业内部各要素往往缺乏相互间的有效关联和协调,不具备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充分条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企业内部各要素间的关联性加强,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加强协调和优化各要素间的关联对企业发展整体运动效果的巨大影响,因此促进了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和实施经营战略.一个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状况和水平,不仅反映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态势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还标志着其经营活动秩序化和规范化程度.
3.3序参量支配子系统的行为,主宰系统的整体演化过程
序参量作为系统众多子系统合作效应的表征一旦形成,便又对一切子系统的运动产生支配作用,二者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企业经营战略一旦制定并实施,便使得相应的战略思想将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人们将无时无处不在运用这一基本思想和原则,从事各个层次和方面的经营和管理实践活动.企业经营战略源于,高于经营实践,又反过来支配,指导经营实践.作为序参量的企业经营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和主宰企业内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决定着企业这一动态经济系统的总体发展趋势和演化方向.
4 协同学原理对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启示
一个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是一个大系统.企业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过程,是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结果.利用协同学基本原理,分析作为序参量的企业经营战略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支配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协同效应10,11,能给我们以下启示:
4.1企业经营活动的前提
在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中,随着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经营业务的变化,需要不断地对企业内部机构进行重新设置和组织.为了保证系统这一动态过程总体上的有序化,需要为企业这一系统输入"负熵"流.我们知道,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全局性高度,对企业的一切经营和管理工作所给予的长远规划与指导.只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完全服从于经营战略的部署,才是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经营战略的这一支配作用,促使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活动的规范化和秩序化,相当于向企业输入了"负熵".因此,制定和实施经营战略是企业从事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
4.2企业迅速发展的保证
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性决定性关系,而更大程度上是复杂的非线性协同关联.人们在对其运行机制和规律进行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可以在适当的时机,通过经营战略的支配作用,对企业实现外部控制参量的变化,进而对其发展演化的自组织过程进行控制和制约,使系统产生一个内部涨落,再通过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动态关联放大成一个在临界点起关键性支配地位的巨涨落,从而驱动系统实现分叉,选择更新的有序结构.具体来讲,就是有效利用和控制企业经营战略与企业内各子系统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协同关联机制,使企业产生具有"巨涨落"性的迅猛发展.因此,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企业产生巨大发展的重要保证.
5 结论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企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经营方式和信息交流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超竞争环境,这为协同理念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系统自组织理论高度,分析并揭示了企业经营战略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协同关联机制,这对企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充分认识企业经营战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配作用,在实践中保证二者的协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然,协同机制与协同效应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均有待进一步深化,诸如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实现协同效应的规律是什么 协同效应这一系统演化机制的量化形式是什么 等等,都是急切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H. I. Ansoff. Corporate Strategy, revised edition. Penguin Books, 1987
2 G. Hamel , C. K. Prahalad.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90: 79-91
3 M. L. Sirower. The Synergy Trap,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1997
4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5 金占明.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1-13
6 池勇海.协同学与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制定.系统辩证学学报,1999(2):52
7 苗东升.系统科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536-539
8 许国志.系统科学.上海教育科技出版社,2000:194-196
9 H.哈肯.协同学.原子能出版社,1984:287-288
10 曾晓洋.协同经济与企业运营战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4):138-144
11 [英]安德鲁·坎贝尔 等编著,任海通 等译.战略协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4-137
Analyzing the Synergetic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Managing Strategy
Li Chen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Trade,Shijiazhuang,050061)
Tian Yangmeng
(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050054)
Abstract It is first explained that make a managing strategy in fact is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interrelation mechanism within all the subsystems of the enterpri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desired results of their interactions. Then, the author reveals that as the enterprise develops the managing strategy becomes the order parameter that is born of the enterprise's evolving process and govern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as well. At last, it is discussed that while mak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managing strategy of enterprise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could be gained from the synergetic principles.
Keywords enterprise managing strategy synergetic mechanism
* 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0002008)和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S99118)
** 李 忱,1962年6月生,在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系统管理理论,战略管理.
E-mail:lichensjz@263.net或lichensjz@sina.com
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1年·大连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