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盘怎么了:求红军长征的演讲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18:29:34
求红军长征的演讲稿!

要求联系!中学生!生活实际!

不要长征故事!

长征的铁骨精魂

同志们、朋友们: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
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闻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西方记者斯诺,则把这称之为“东方魔力”。令他们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其实很简单,就是头顶上那颗鲜红鲜红的红五
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
羞”,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当轻歌曼舞的大款们狂饮“人头马”“XO”的时候;当某些达官贵人们大腹便便地剔着牙,潇洒地钻进锃明闪亮的“现代王”“蓝鸟王”“公爵王”的时候,当你为酒绿灯红而意乱神迷,当你美好绚烂的向往化为乌有……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那些60年前的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形象,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我们的红军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他们的骨头无疑是最硬的。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们的性格无疑是最可宝贵的。在奔向21世纪的长征路上,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铮铮铁骨的精神,同样需要这种用黄河,用泰山塑造起来的民族性格、民族精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每个中国公民都具备长征的铁骨精魂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以此告慰长征路上那20几万不屈的英魂!

这是一篇演讲稿,回顾了红军长征,讲述了长征中感人的故事,同时号召人们学习长征精神,建设我们的新社会!

朋友,你知道举世无双的长征吗?你知道红军长征的胜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新希望吗?你知道毛泽东同志又是怎样评价长征的吗?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中国劳苦大众的道路。
看,天上几十架飞机狂轰烂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毛主席,用兵神。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神兵飞降腊子口,六盘山上展红旗;纵横十一省,两万五千里,红军天下威名扬。
回顾长征,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毛泽东同志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珉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会想起"路隘、林深、苔滑"的宁化,是中央苏区的中心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三个起点县之一。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子弟兵,别故乡,上征途,去远方;男女老幼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八千儿女当红军,青春热血洒疆场。
回顾长征,中国革命庆幸,中华民族庆幸,历史又一次选择了毛泽东。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工农红军的领导权。
从此,长征胜利到陕北,开创一片新天地;有了领袖毛泽东,革命磅礴向前进。
回顾长征,再看今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历史的又一次巨大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十二亿人民的共同心愿。总设计师的光辉思想,把中华新长征引向灿烂的明天。十八年,掸指一挥间。南极远航,三峡筑坝,京九紧相连;奥运赛场,五星争辉,国歌震九天;一国两制,港澳回归,中华大团圆。展望二十一世纪,中华更强盛,神龙再腾飞。
今天,我们重温红军长征的不朽业绩和光辉的历程,将激励我们--二十一世纪龙的传入,走红军的道路,继承红军的传统,发扬红军的精神。永远不要忘记,长征--可歌可泣的史诗,长征--人类历史的丰碑,长征--中华民族之魂!

长征的铁骨精魂

同志们、朋友们: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
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闻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西方记者斯诺,则把这称之为“东方魔力”。令他们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其实很简单,就是头顶上那颗鲜红鲜红的红五
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
羞”,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当轻歌曼舞的大款们狂饮“人头马”“XO”的时候;当某些达官贵人们大腹便便地剔着牙,潇洒地钻进锃明闪亮的“现代王”“蓝鸟王”“公爵王”的时候,当你为酒绿灯红而意乱神迷,当你美好绚烂的向往化为乌有……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那些60年前的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形象,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我们的红军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他们的骨头无疑是最硬的。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们的性格无疑是最可宝贵的。在奔向21世纪的长征路上,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铮铮铁骨的精神,同样需要这种用黄河,用泰山塑造起来的民族性格、民族精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每个中国公民都具备长征的铁骨精魂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以此告慰长征路上那20几万不屈的英魂!

这是一篇演讲稿,回顾了红军长征,讲述了长征中感人的故事,同时号召人们学习长征精神,建设我们的新社会!

第一个好 我有
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抄在了斯诺的美式笔记里
让全人类的读者
为之颤栗
史诗因围剿的抑窒奋然起笔
几万双草鞋的灵感奔涌如铁流决堤
七百二十个日日夜夜
展开了万水千山立体交叉的磅礴运思

艰难险阻多项辐合惊心动魄
力挽狂澜伏笔照应百感交集
声东击西运筹帷幄回肠荡气
霞光曙色彩线穿珠升华妙笔

风潇潇马嘶嘶穿越雪山
天苍苍地茫茫爬过草地
路迢迢人急急意志如钢
诗浩浩歌漫漫创造壮举

造就了一种精神
震惊了两个世纪
把濒临绝境的旧中国
走出了柳暗花明翻天覆地

这条英雄的路啊
还要我们继续
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一直走下去

长征歌

十月里来秋风凉, 中央红军远征忙,
星夜渡过雩都河, 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一月里来走湖南, 宣临兰道一齐占,
冲破两道封锁线, 赫得何键狗胆寒。
十二月里来过汀江, 广西军阀大恐慌,
四道封锁线都突破, 势如破竹谁敢挡。
一月里来梅花香, 打进贵州过乌江,
连占黔北十数县, 红军威名天下扬。
二月里来到扎西, 部队改编好整齐,
发展川南游击队, 扩大红军三千几。
三月打回贵州省, 二次占领遵义城,
打坍王家烈八个团, 消灭薛吴两师兵。
四月里来向南进, 打了贵阳打昆明,
巧妙渡过金沙江, 浩浩荡荡蜀中行。
五月里来泸定桥, 刘文辉打得如飞跑,
大渡河天险从容过, 十七个英雄姓名标。
六月里来天气热, 夹金山上还积妇,
一四两个方面军, 懋功取得大会合。
七月进入川西北, 艰苦奋斗为那个,
为了抗日救中国。 八月继续向前进,
草地行军不怕冷, 草地从来无人过,
无坚不摧是红军。 九月出发潘州城,
陕甘支队东北行, 腊子口渭河安然过,
打了步兵打骑兵。 二万五长征到陕北,
南北红军大会合, 粉碎敌人新“围剿”,
统一人民救中国!

旗帜

八十年,

终于让世人看到了奇迹。

一个强大的中国,

像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在血染的旗帜下,

闪耀着辉煌胜利!

我们不会忘记,

八十年前,

帝国主义列强肆意瓜分中国,

母亲的躯体在流血。

是共产党人在黑暗中摸索,

历史性地作出了抉择,

高高举起鲜红的旗帜———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砸烂旧世界,

把一切害人虫统统消灭!

我们自豪,我们荣耀,

两弹一星令宇宙激动,

神舟飞船遨游云霄。

富裕的村庄变成了闹市,

特区是母亲胸前的奖章。

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

指引我们奔向前方。

马列主义是我们毕生的信仰,

我们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憧憬祖国的未来,

企盼着更加美好的时光。

过 旧 关
1966、12、16
风卷红旗过旧关,倚石省界咏新篇。
俯身微水滔滔去,抬眼巍巍平定山。

早 征
1966、12
寒气逼人万籁寂,卷旗开道眼迷离。
高低山路晓星伴,须发结冰霜冻衣。

平 定
1966、12、
雪阻征途平定城,礼堂聚会听“传经”。
初识晋剧他乡调,耳目逢春动客情。

注:时值山西绛县学习毛泽东思想讲用团来平定“传经送宝”,随团文艺宣传队演出了精彩文艺节目。

参 观 阳 泉 矿 井
1966、12
遍地乌金街巷横,矿灯闪烁辨西东。
今知光热何人采,黑手黑脸黑弟兄。

西 征 寿 阳
1966、12、25
僻道荒山冰雪天,身僵似木腿如铅。
青松迎客村头候,领入各家避夜寒。

夜 宿 平 头
1966、12、25
哈气成冰三九寒,寿阳路险少人烟。
平头夜宿足僵久,火炕烤身又未眠。

登 太 原 东 山
1966、12、27
山道羊肠挂陡峰,苍鹰引路队旗红。
荆棘簇簇侵荒道,枯果高高悬野藤。
南麓青松未减色,北坡白雪竟成冰。
可惜此来无游兴,遥想春来更胜冬。

元 旦 古 晋 阳
1967、1、1
(一)
乌云滚滚风似刀,冰地未融雪又飘。
三晋冬深山野静,汾河蒙面断波涛。
(二)
西征小驻晋阳游,古巷黑门青瓦楼。
遥望云天归路远,迎泽湖水九曲流。

路 过 晋 祠
1967、1、3
路过名祠未进门,冰田块块绕寒村。
名泉难老源何在?楼榭亭台未见痕。

从清徐到云周西
1967、1、4
繁星迎我宿清徐,辘辘饥肠寒气逼。
早起无餐连日赶,云周西夜卧身曲。

瞻仰刘胡兰烈士纪念馆
1967、1、5
古庙场前殷红地,原是烈士血染成。
青青松柏凝深恨,寂寂陵园寄衷情。
“生的伟大”赤胆照,“死的光荣”千古名。
头颅甘为革命抛,留得浩气贯长虹。

路过杏花村
1967、1、6
汾阳城远日黄昏,近在酒乡问牧人。
欲访停身掐指算,匆匆路过杏花村。

大 麦 郊
1967、1、8
水远山高大麦郊,为炊十里靠驮挑。
难眠饥夜翻囊袋,冰硬剩馍雪半瓢。

蓬 门 喜 逢
1967、1、10
巧遇蓬门夜幕垂,同窗捷径早返回。
寒窑难寐相拥坐,各问前程诉喜悲。

西 渡 黄 河
1967、1、12
(一)
十里涛声震耳鸣,峰回路转掩真容。
急攀绝顶低头见,天挂蜿蜒百丈绫。
(二)
一条天堑断东西,两岸悬崖水面低。
船破流冰摇摆去,艄公挥臂号声急。

延 川 城 外 所 见
1967、1、13
青石板路坡连坡,壁陡沟深九转河。
霞染西峰集市散,驴驮山货客哼歌。

到 延 安
1967、1、15
千里征程即日完,风尘满面笑声喧。
甘谷驿里整风纪,桥儿沟边望塔山。
窑洞排排迎远客,延河滚滚颂逝川。
俯身圣地深情吻,历史重温写新篇。

延 安 之 夜
1967、1、16
火树银花不夜城,层层窑洞上星空。
巍巍宝塔悬天挂,延水粼粼月似弓。

登 宝 塔 山
1967、1、18
携伴清风登塔山,纵横街巷暖阳天。
潺潺延水穿南北,淡淡白云绕后前。
英烈雄姿千古在,伟人功绩万民传。
黄土窑洞明灯亮,再引春雷震四寰。

夜 奔 宜 君
1967、1、22
征途漫漫奔宜君,错认荒村喜叩门。
手指有城八里外,茫茫夜色望灯心。

金 锁 关
1967、1、23
神斧开山一线天,危峰夹路壁森然。
抬头不见午时日,飞鸟盘旋难入关。

车 过 西 安
1967、1、27
窗外古都夜景奇,辉煌飞过渐灯稀。
沉沉夜幕昏昏睡,梦醒潼关别陕西。

郑 州 北 站
1967、1、28
铁轨如麻南北横,隔窗欲数汽笛鸣。
锤声四响检车后,大站郑州送客行。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言。

一搂的不错哦

一楼的好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