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祝酒歌串词:三国演义的内容 急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8 17:21:45
急需

《三国演义》
中国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共120回 。元末明初罗贯中撰。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三国演义 》是众多的无名作者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小说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宋时裴松之的注。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中三国戏的基础上,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再创造而成这样一部宏传的长篇巨著。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基本内容,通过艺术的想象和集中,概括了比三国时期远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小说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 )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 )晋灭吴统一全国为止的100多年的史事 , 其间着重描写了大约半个世纪魏、蜀、吴三国的纷争和兴衰过程。《三国演义 》是一部以描写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为内容的长篇小说 ,它对封建社会的历史面貌(不局限于三国时期)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都有比较细致的描绘,生动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丑恶关系。小说着力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在他身上作者概括进了历史上剥削阶级代表人物自私、残忍、虚伪、奸诈等基本特征。《三国演义》描写不同统治集团之间的关系,以军事斗争为主。它长于描写战争,侧重于表现每次战争的特定条件、环境、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等决定战争胜负的诸种因素,尤其注重于战争指导者主观指导正确与否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意义。《三国演义》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憎感情、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书中所表现的德治仁政、圣君贤相的社会理想,也符合长期战乱中人民渴望过安定生活的要求。小说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战乱中人民群众所遭受的深重苦难 。“尊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其中既包含了封建正统思想,也曲折地反映了在整个成书过程中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民族思想。小说还表现了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观念及迷信思想。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艺术结构既宏伟而又严密;小说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
现存《三国演义 》的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元年( 1522 )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24卷240则 。明末题为“李卓吾批点”的《三国演义》,并240则为120回。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进一步修订《三国演义》,在思想内容、情节、回目、文字各方面都作了加工润饰,并附评语,成为近代最通行的版本。

转载的,希望对你有用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演述了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贼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王浚灭吴为止之九十七年间史事。全书一百二十回,中心故事是魏、蜀、吴三国的纷争;所谓「演义」,是将历史事迹演成小说。既然是小说,那么就有作者的渲染与穿插,像空城计在正史「三国志」〈晋陈寿撰〉中并未记载,与历史不符,不能将它视为真实的事情。

罗贯中是流落江湖的文士,天下大乱,他怀才不遇而专心著述历史故事,藉以抒发胸中不快。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军阀割据、盗匪蜂起,三国鼎立时,争战连年,那时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佳话频传,有许多壮丽雄奇、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后世、活跃于民间。

三国演义小说的主旨,不外乎「忠孝节义」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义方面特别力宣扬。自王莽篡汉,经东汉刘秀到三国,忠的道德挫折而义抬头、被标榜,作行为标准。刘备欲伸大义于天下,孙权表现仗义江湖的本色,三国的人物故事显出浓厚的义的色彩,是真正的在演「义」了。满清入主中国,自命为大义之举,开国的几个皇帝都很欣赏「三国演义」这部奇书,目的是要牢笼汉人,基于大义而效忠清朝皇室。于是风行草偃,三国演义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其文言跟白话相差无几,文字简洁流畅,章法严密紧凑;虽然有些杜撰了「迷信」,如借东风、诸葛装神、木牛流马,但仍对一般群众很有感染力。过去有很多国文教师主张学生熟读三国演义,来打好作文的根基,乃因为三国的文字功力、魅力是不容低估之故。它又「叙事说理委婉动听,描绘人物栩栩如生,资料取舍精微切当,情节发展高潮叠起」,颇有文学价值。

太大了
http://www.oklink.net/gdwx/4dmz/2/index.html

三国演义》

中国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共120回 。元末明初罗贯中撰。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三国演义 》是众多的无名作者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小说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宋时裴松之的注。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中三国戏的基础上,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再创造而成这样一部宏传的长篇巨著。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基本内容,通过艺术的想象和集中,概括了比三国时期远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小说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 )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 )晋灭吴统一全国为止的100多年的史事 , 其间着重描写了大约半个世纪魏、蜀、吴三国的纷争和兴衰过程。《三国演义 》是一部以描写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为内容的长篇小说 ,它对封建社会的历史面貌(不局限于三国时期)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都有比较细致的描绘,生动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丑恶关系。小说着力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在他身上作者概括进了历史上剥削阶级代表人物自私、残忍、虚伪、奸诈等基本特征。《三国演义》描写不同统治集团之间的关系,以军事斗争为主。它长于描写战争,侧重于表现每次战争的特定条件、环境、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等决定战争胜负的诸种因素,尤其注重于战争指导者主观指导正确与否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意义。《三国演义》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憎感情、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书中所表现的德治仁政、圣君贤相的社会理想,也符合长期战乱中人民渴望过安定生活的要求。小说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战乱中人民群众所遭受的深重苦难 。“尊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其中既包含了封建正统思想,也曲折地反映了在整个成书过程中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民族思想。小说还表现了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观念及迷信思想。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艺术结构既宏伟而又严密;小说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
现存《三国演义 》的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元年( 1522 )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24卷240则 。明末题为“李卓吾批点”的《三国演义》,并240则为120回。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进一步修订《三国演义》,在思想内容、情节、回目、文字各方面都作了加工润饰,并附评语,成为近代最通行的版本。

中国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共120回 。元末明初罗贯中撰。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三国演义 》是众多的无名作者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小说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宋时裴松之的注。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中三国戏的基础上,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再创造而成这样一部宏传的长篇巨著。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基本内容,通过艺术的想象和集中,概括了比三国时期远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小说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 )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 )晋灭吴统一全国为止的100多年的史事 , 其间着重描写了大约半个世纪魏、蜀、吴三国的纷争和兴衰过程。《三国演义 》是一部以描写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为内容的长篇小说 ,它对封建社会的历史面貌(不局限于三国时期)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都有比较细致的描绘,生动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丑恶关系。小说着力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在他身上作者概括进了历史上剥削阶级代表人物自私、残忍、虚伪、奸诈等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