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阅读理解:忠孝节义,礼仪廉耻是谁提出的,孔子,孟子,朱子吗?原来不是礼义仁智信吗?什么时候又多了几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7 20:27:08

礼义廉耻是 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所说。
忠孝节义是宋朝洪迈所说。

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之所以这么出名,源于朱熹依此做了一副对联

礼义廉耻:
出自《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忠孝节义:
宋·洪迈《夷坚丙志·忠孝节义判官》:“吾今为忠孝节义判官,所主人间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事也。”

孔子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后人综合先秦儒、法诸子的思想,提出“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这八个字是两个成语,
礼义廉耻是 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所说,
忠孝节义是宋朝洪迈所说,

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之所以这么出名,源于朱熹依此做了一副对联

礼义廉耻:
出自《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忠孝节义:
宋·洪迈《夷坚丙志·忠孝节义判官》:“吾今为忠孝节义判官,所主人间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事也。”

孔子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后人综合先秦儒、法诸子的思想,提出“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