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4西瓜:得了高血压,该注意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4 11:02:10
我的爷爷年纪不是太大,平常身体还不错,如今因为喝酒太过频繁而得了高血压,该注意什么?希望各位能帮忙,感激不禁!
还希望大家有针对性地回答,谢谢!

朋友,说的容易,做的难。简单就是好。
限酒,如何?或改为红酒或啤酒。
饮食解决,玉米、荞麦、燕麦等。红葡萄酒保护心脏好。喝点好茶,活血化瘀。吃黑木耳通血管。
吃玉米。在国际会议上从来不提大米、白面,也不提麦当劳。谷类里第一提的是老玉米,说是"黄金作物"。老玉米的来历,美国医学会作了个普查,发现原始的美国人、印第安人没一个高血压,没一个动脉硬化。原来是吃老玉米吃的。后来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VE,所以不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从此以后,美国就改了,美洲、非洲、欧洲、日本、香港、中国的广州,早上都吃玉米羹了。现在许多人吃卵磷脂干嘛?就是希望不得动脉硬化。但是他不知道老玉米里含得最多,不用多花钱。在美国,一个老玉米2.5美元,而在中国一个老玉米1块钱,相差16倍。但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也不吃。
第二是荞麦。为什么提荞麦?现在人都"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荞麦是"三降",它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荞麦里含有18的纤维素,吃荞麦的人不得胃肠道癌症,直肠癌、结肠癌都不得。我们坐办公室的人,得病有20%是直肠癌、结肠癌。
第三是薯类,白薯、红薯、山药、土豆。这类东西是在国际会议上提出来的。为什么?原来它"三吸收": 吸收水份,吸收脂肪、糖类,吸收毒素。吸收水份,润滑肠道,不得直肠癌、结肠癌。吸收脂肪、糖类,不得糖尿病。吸收毒素,不发生胃肠道炎症。美国吃薯类是把它做成各种糕点,也不少吃的。希望大家多吃薯类,主食中搭配薯类。
还有燕麦,国外早就知道,中国很多人不知道。血压高的人,一定要吃燕麦,燕麦粥、燕麦片。它能降血脂、降血压、能降甘油三脂,使血脂降下来。
红葡萄酒保护心脏好。很多中国人不知道,欧洲早就知道了,他们天天男女老少都喝一点红葡萄酒,什么原因?原来红葡萄的皮上有种东西,叫"逆转醇"。这逆转醇干什么的?它整个是抗衰老的。它还是抗氧化剂,常喝红葡萄酒的人不得心脏病。第二它可以帮助防止心脏的突然停搏,我们叫猝停。
多吃黑木耳。黑木耳有什么作用?现在一到过年时心肌梗死一个挨一个,年龄越来越小,已经到30岁了。为什么过年时多?两个原因,一个是高凝体质血稠,就是脂肪高。血稠的人叫高凝体质。高凝体质的人加上高凝食物,所以过年时心肌梗死的人特别多,年龄不限。心肌梗死虽然无法治,但完全可以预防。有的大夫告诉你吃阿司匹林,为什么?可以使血不粘稠,不得心肌梗死。但后果是什么,吃阿司匹林的后果是眼底出血,现在很多人眼底出血。现在欧洲已经不吃阿司匹林了,吃什么?吃黑木耳。黑木耳有两个作用,其中一个是使血不粘稠。黑木耳的作用是美国心脏病专家发现的,他得了诺贝尔奖。他发现以后,所有欧洲人、有钱有地位的人都吃黑木耳,而不吃阿司匹林了。

高血压病人常重视药物治疗,忽视非药物治疗。其实,许多轻型高血压病人,只要坚持非药物治疗,便可取得满意效果。
一是力戒烟酒。戒烟对高血压病治疗至关重要,不可等亲视之。饮酒不仅使血压升高,且可降低药物的疗效,因此减少饮酒量也是预防高血压的措施之一,特别要禁饮烈性酒。
二是限钠加钾。高血压与体内钠盐增多有关。研究证明,已患高血压的病人,限盐后降压作用明显。正常人每日钠盐的需要量为5克,每个人可根据情况摸索自己的食盐范围。由于钾有利尿、扩张血管的功能,长期补钾有降压的明显效果。
三是减轻体重。减轻体重要限制饮食热量和增加运动量,两个方面同等重要,不可偏倚。
四是规律运动。高血压病人经常参加有规律的、适度而持久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康复。
五是改变行为。对高血压病人来说,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精神压力和情绪紧张,对血压的降低和疾病的康复都十分有利。因此,高血压病人要培养起一种轻松欢快的生活情趣,幽默风趣、乐观豁达的性格,通过音乐疗法陶冶情操,启动烦恼、舒畅情绪,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

医生对高血压病人长期的跟踪观察研究表明,轻度的高血压不影响劳动力,患者多能胜任工作;中等程度的高血压,无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者,还可以胜任一般性工作,也就是说,不超过中等强度的体力劳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应注意劳逸结合,有条件每天安排午休当属更好;重度高血压,即有心、脑、肾耙器官功能损害者,劳动力下降,应结合具体情况适当休息。

有些职业如飞行员、驾驶员、潜水员、高空、高温作用,重体力劳动对高血压病人均不适宜,最好调离。

病人参加什么类型的运动,每次活动可持续多长时间,最好与经治医生一起研究决定,决不可自做主张任性从事。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做到忙而不乱,井井有条;注意科学用脑,劳逸结合,驰张有序。即使工作较繁忙,也应进行10-20分钟的工间休息。另外,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交替或轮流进行,亦有助于大脑疲劳的恢复。

由于大脑皮质过度紧张是发生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因此,消除这种过度紧张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高血压病人都需要长时间的全日休息,要结合病情适当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轻松愉快地与家人在林荫道、小河边、公园散步,这对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是适宜的。当然适当的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对保持体力,促进恢复也十分有好处,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骑自行车、游泳也未尝不可。对于老年人及重度高血压病人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安排活动,切不可逞强斗胜,贪一时快逸而造成终身遗憾。

高血压病人每天要保持8小时睡眠与适当的午休;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多的社交活动、少参加宴会;饮食上应遵守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饱、过快;随时注意保暖;另外,平时应加强自我修养,随时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保持心情舒畅。可适当提高自己生活情趣,培养某些业余爱好,如栽花、养鸟、钓鱼、欣赏音乐、吟诗作赋等。这些对高血压防治均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高血压病人平时服药切勿间断或断断续续,坚持服药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存在个体差异,需在服药过程中不断摸索,以求最小、最合适的剂量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中药与西药兼用等多种措施,这样可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剂量,减轻甚至避免副作用,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得了高血压病该怎么办?

血压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根据我国第3次全国抽样调查(共95万余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1.19%,比10年前的第2次调查升高约25%。目前,全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1亿人。从发病年龄看,60岁以前,男多于女;60岁以后,女多于男。从地区看,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近50%。
及早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病,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合理防治高血压病,对保障社会劳动力和改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什么叫高血压病

血压是指血流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换句话说,就是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内的血液推开主动脉瓣,沿动脉向前流动,这种向前的推动力必然同时施加于动脉壁,这就是侧压力。血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和周围血管阻力,两者之差就是该处的血压。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压力也在改变,心脏收缩时的血压叫收缩压(高压),舒张时的血压叫舒张压(低压)。通常量血压的部位是上臂的肱动脉,此处离主动脉近,所以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别还是很明显。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高血压治疗指南》规定:理想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1kPa=7.5mmHg);正常血压<130/85mmHg;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舒张压<90。但不能因偶尔一次血压高过上述界限就诊断是高血压,应该多查几次后再下结论。

●高血压病为什么需要治疗

有人明知自己血压高而只因没什么症状就不治疗,或只在不舒适时吃几天药,症状消失就不愿再吃了。有时医生也对病人说:血压下降后就停药。其实这种说法不对。
究竟为什么需要治疗呢?简单说,就是为了防止长期血压高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的损害。高血压病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这一点就会知道,治疗应该是长期的。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只要及时和恰如其分地进行治疗,高血压病的各种并发症是能够预防的。
血压高可能出现症状,但不宜把服降压药看成对症治疗,应当把它作为预防措施看。
因为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脏器受损害,所以需要长期治疗。长期治疗的观念很值得经常强调,当然,也不是永远用一种药或一种剂量,可以根据病情调节。

●有了高血压病该怎么办

不少人只想到降压药。其实,因为高血压病是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有了高血压病也应该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综合治疗。
焦虑紧张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反之也有不少高血压病患者神经反应敏感,容易因一些不十分要紧的事而忧虑不安,情绪难以放松,这样就形成了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发展的过程。这些情况的改善,一方面有赖于家属、同事和领导的关心和谅解;另一方面也要求患者本人注意掌握生活规律、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休息时真正做到精神放松,遇到不顺心的事要看得开,更不要自寻烦恼,尽可能保持心情舒畅,睡眠安稳。
饮食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原则上宜进食清淡饮食,所谓清淡有两重涵义:一是不要太咸,二是避免过分油腻。多年来医生们一直宣传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应该说基本上是对的,特别对已是肥胖和血脂过高的人来说更应避免摄入过多。但也应看到,中国人的饮食和西方人相比,大多以植物油和蔬菜素食为主,除有的地方吃盐偏多外,大体上是比较合理的,所以有人主张不必如此强调。当然,中国人中高血脂者也不少,北京医院对老干部健康检查资料表明,有些单位高血脂者超过三分之一。需要说明的是,血脂与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并不总是直接因果关系。体内的脂肪只有少数直接来自饮食中的脂肪,其余大部分是体内合成的。这种合成的多少,与精神神经、心理行为因素及内分泌状况有明显关系。中性脂肪增高还与吃糖及淀粉过多或摄入蛋白质过少有关。当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中粮食成分逐渐减少,肉食增多,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的确将会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希望大家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传统饮食结构的优越性,它确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平衡膳食”,不要盲目模仿西方饮食。特别是胖人,坚持不懈地注意减肥,对降低血压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的传统膳食习惯,也有一个非常值得提出的缺点,那就是饮食中含盐量偏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天饮食的盐含量不应超过6克,但根据国内一些专家的调查,中国人平均每天摄入的盐量竟达13.9克。其中,北方人盐摄入量也高于南方人。(当然,南方也有少数地区人们的盐摄入量偏高。)总之,一般喜吃咸鱼、咸肉、酱菜、腌菜的人,盐摄入量多数都过高。摄入盐量偏高对防治高血压病很不利。不少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舒张压(低压)高的,如果不限盐,单纯服药,疗效很差。限盐后药效很快出现,有的用药量可以减少,个别病人甚至可以不必用药。

●怎样正确使用降压药

近20年来,国内外医生比较一致地赞成对高血压应用“阶梯疗法”方案,其中主要用5类药,即β-阻滞剂、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及转换酶抑制剂。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降压药,也有许多新的降压药不断被开发出来。所有的药虽然都具有疗效,但不可避免地也同时存在各自的毒副作用。关键在于医生根据各个病人的特殊情况,选用最适合该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β-阻滞剂 代表药有心得安和美多心安(倍他洛克),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肾素水平,故适用于年纪较轻、心率偏快的高血压病患者。副作用是对脂肪及糖代谢不利。
利尿剂 排钾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保钾利尿剂如氨苯喋啶、阿米洛利,适用于摄入盐过多,或循环血量过多伴有浮肿的患者。通过利尿可减少心脏负担,对降低舒张压有帮助。但有些利尿剂也对脂肪、糖代谢不利。
血管扩张剂 如肼苯达嗪,可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使心排血量增加而血压却下降。但可能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和血浆肾素增高,故用时也要权衡利弊。
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其实也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其中最早用于降血压的是硝苯吡啶(心痛定),可使血管阻力减低,心排血量增加而血压下降。缺点是能使心率增快,有人服后有头胀、面红、浮肿等反应,且作用时间较短。最近国外有人主张应少用。尼群地平作用较硝苯地平稳定而持久些,副作用也较轻。此外,还有一些更新的制剂,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作用时间更长,每日只需用1-2次。
转换酶抑制剂 全名是“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是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在高血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转换酶抑制剂使血管紧张素停留在无活性的状态,曾被认为是从发病机制上解决了高血压病的良药。又因它可促进糖代谢,所以特别适用于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目前最常用的制剂有卡托普利(开搏通)和依那普利(依那宁)。还有不少新制剂正在出现,但也不能指望这些药没有缺点(有些患者会出现干咳等副作用)。
吲达帕胺(寿比山) 是一种兼有血管扩张和利尿作用的降压药,用于临床已近20年。每天服药一次即可达到平衡降压,且无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阳痿等副作用。对血糖、血脂、尿酸代谢无不良影响,也不致血钾降低,故易被患者接受,近年国内使用也很广泛。
复方降压药 另外以复方降压片为代表的一系列“老药”,包括“降压乐”、“降压0号”等,客观上存在某些缺点。首先是它们所用的主药利血平,本身常有鼻塞、头昏、胃不适、心跳慢、致抑郁等副作用。此外,复方是将好几种药配在一起,本来的用意是使它们的作用相加,而副作用互相抵消,但这种固定搭配,就使它更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病人。因而大家都使用同一种药,肯定不是很合理的。尽管如此,似乎也不能因为有了许多新药,就把这些老药看成一无是处。只要合理使用,它们仍有存在的价值。

●脉压差为什么会大

单纯收缩压升高(比如170/80mmHg)最多见于老年人,在老年人高血压中大约有40%-50%属此种类型。
关于这种单纯收缩压增高是否需要治疗的问题,以往有人认为收缩压升高些也许还有利于体内各器官的血流供应。但是近些年,通过对大量病人系列性追随观察,发现这种人后来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可能性要比血压完全正常者高些。所以,现在比较一致地认为还是应该进行适当治疗。
治疗的原则与对其他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治疗基本相同。一般只需将收缩压降至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最妥,不必要求降至110-120 mmHg。所以,一般宜用降压作用较温和而持续时间较久的药。剂量应该从小量开始试用。
有的病人担心用药后原来正常的舒张压会进一步下降。一般讲,并不会发生那种情况。如果感到没把握,可以请医生根据病情考虑最恰当的药物和剂量,并多安排复诊随访。
除上述情况外,少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会有收缩压增高和舒张压降低(比如170/50 mmHg),使脉压差更大。这是一种与单纯收缩压增高(舒张压正常)并不相同的情况。这种舒张压降低与降压药也没有关系,它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是主动脉瓣的老年退行性改变,瓣膜活动僵硬,关闭不严密,以致在心脏舒张期会有部分血液又从主动脉返流回心脏。
这种“返工”当然是一种浪费,使心脏为此要多工作,耗氧量也要随之增加。而更重要的是,心脏收缩期,心肌本身张力很大,冠状动脉血流根本进不了心肌组织。只有在舒张期,心肌放松了,血液才能流入心肌,供给氧气和营养。而此时推动血液的动力正是舒张压,如果舒张压很低,冠状动脉血流也会减少。
这种病人,由于脉压差太大,随着心跳,全身都会有一种搏动的感觉,脉搏跳动显得特别强,连指甲盖下面也可看到血色的改变,即心脏收缩时发红而舒张时发白。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病人很易发生心绞痛。
对此种患者,适当地使用降压药也能缩小脉压差,使病情得到改善。但对个别主动脉瓣病变非常严重,舒张压降得太低的,如条件许可,应该做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从这些叙述可知,舒张压异常降低是一种病变的结果,并不是降压药造成的。

●脉压差为什么会小

正常人的脉压差大约为40毫米汞柱。高血压病者的脉压差一般相应增大,低血压者则较小,一般为30左右。
在周围血管阻力不变的情况下,脉压差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心脏搏出血量减少。但对它的形成过程需要作具体分析。例如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周围动脉阻力增大,心脏必须加强收缩才能克服阻力,使血流保持正常。长久下去,心肌便会变得肥厚,最后心功能失去代偿而排出量逐渐减低,脉压差就相应减少。
除了心肌和心瓣膜本身的病变外,还有许多因素可影响心脏收缩力,其中特别是一些内分泌和体液因素。例如因摄入盐过多而致血容量增加,使心脏负荷加重而搏血功能减弱;更年期前后妇女的雌激素水平失常;肾素、醛固酮、儿茶酚胺等内分泌的失常等,都可能在不同环节上对心功能造成不利影响。血粘稠度高时增加了循环阻力,也可使心脏搏血量减少。
脉压差缩小的病人往往感觉很难受。这是由于此时各重要器官普遍供血不足,以致患者出现头昏头痛、胸闷憋气等症状。血压正常或偏低的人,如果脉压差低于30毫米汞柱,往往也会产生类似的症状,不少人还有虚弱无力等不适。
对脉压差过小的人,应该仔细分析形成的原因,并作针对性处理。例如对血压不高而有浮肿倾向的中老年妇女,可给予适量的利尿剂,有时给予小量雌激素也会有帮助。对血粘稠度高的病人要分析原因并考虑使用降血脂药、血小板功能抑制剂或抗凝剂。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对脉压差小的高血压病患者,应限盐并给予利尿剂。降压药虽也可用,但要注意有些药降低收缩压的作用比降舒张压强,对此类患者疗效不佳,有时反而因脉压差进一步缩小而加重症状。

高血压的病情错综复杂,发病率高,病程较长,并发症多,及早防止则愈后良好。
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发病原因是先天性颈动脉过长而扭曲,颅底动脉发育畸形,体循环动脉血压长期过高,形成独立的高血压病。症状型高血压是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刺激,情绪波动,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肾上腺髓质分泌增高,引起小动脉收缩,痉挛,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压持续升高。
治原发性高血压
处方:首乌50克,石决明25克,珍珠母20克,菊花、钩藤各15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
疗效:服药15~60天,有效率达98.6
药枕疗法:
处方:野菊花、淡竹叶各500克,川芎、桑叶各200克,生石膏100克,白芍、丹皮、蔓荆子、青木香各50克,磁石、蚕砂各30克。
用法:除花、叶药外,均研碎拌匀,装枕心内,经常翻晒,1个月换药一次。
疗效:经常枕用,有稳定血压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