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3d版豆瓣:邓稼先生平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7 08:49:07

邓稼先,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岁。

科学成就:

邓稼先是我国两弹元勋,由于保密原因,不能一一列举他亲自领导和参加的各个核装置或产品型号的名称,也不便列出全部科研成果目录,只能摘要列举几例。

他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既阐述了流体力学、爆轰物理、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有关基本理论,又详细描述了原子弹物理过程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图象,并对其中的物理规律作了深入的探讨,诸如球面爆轰波理论,冲击波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冲击波的聚焦和不稳定性,核材料压缩度的粗估方法,裂变系统深燃耗的解析表达式等等。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又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由于保密原因,国外不发表核材料的状态方程,国内还不具备实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邓稼先指导科研人员从已经发表的其他金属材料的状态方程,推出了低压区铀的状态方程,同时,他又对托马斯——费米(Thomas-Fermi)理论作了修正,求出极高压下的核材料状态方程,并且巧妙地与低压区状态方程连接,给出了相当大区域之内完整的状态方程,满足了理论设计的需要。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但终因工作任务过于繁忙,再加上癌症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生命,只写了开头几章就辍笔,未能全部写成。

趣闻轶事:

1.顶住重重压力,为核试验呕心沥血

1959年后,苏联毁约停援,我国又连续三年发生自然灾害,在既无图纸又无资料的艰苦条件下,我国开始了自己的核武器研究。邓稼先组织理论队伍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计算和分析,用的是几台电动计算机和手摇计算机,先后共进行了九次试验,就这样迈开了中国自力更生研制核武器的第一步。

正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集中力量对氢弹原理攻关之时,十年动乱开始,邓稼先以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把日益分裂、进行派别斗争的科研人员组织在一起,在“抢在法国人之前搞出氢弹”口号的激励下,争分夺秒地投入研制氢弹的最后战斗,这时他的家庭受到极大冲击,但他没有为家庭不幸遭遇所压倒,他忍受着精神上的巨大打击,仍然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为早日研制成氢弹而四处奔波。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某些人利用连续三次冷试验没有得到预期结果的技术问题,组织不明真相的工人群众向理论部进行批判围攻。作为理论部主任的邓稼先,如果在技术上说一句违心的话,他本人也许会暂时得到解脱,但很多无辜同事就将被问罪,技术问题可能被歪曲,被掩盖,给核事业带来重大损失。他不管个人安危顶住了种种压力,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又保护了一大批科技骨干,避免了重大损失。终于在1966年底,进行了突破氢弹原理的核试验。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2.为了祖国强盛,甘当无名英雄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放弃了在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冲破阻力回国参加建设;他中止了已有相当成就的原子核理论研究,隐姓埋名投身于核武器的研究事业。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3.深切的悼念,崇高的评价

他的挚友、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给许鹿希(邓稼先的妻子)的慰问信中写道:“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说:“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国务委员、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在邓稼先的追悼会上说:“邓稼先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张爱萍悼

邓稼先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
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
而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生平

■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
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
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
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
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
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
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
“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
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
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
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
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
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
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
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
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
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
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
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
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
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
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
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
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
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
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
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
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
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
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
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
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
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
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背景

■杨振宁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
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回答:“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
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激动得流出泪水

邓稼先的一生,是中国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他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
长大,在“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西南联大校歌声中走上科学之路。
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抱定了以科技强国的宿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
同时,他在党的教育下知道了应该如何发动群众进行科研攻关,为此而终生奋斗不
惜个人的生命。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核弹、氢弹和
卫星),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
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
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
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
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故事

■他从美国归来,带了几双尼龙袜子送父亲,还带回一脑袋原子核的知识

■岳父支援的一点粮票,他都用来买饼干与同事们分享;他在基地度过10年单
身汉生活

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
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回来建设仍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国庆节,在北
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
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
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
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
们日夜加班。邓稼先还强调试验的基本原则是亲临第一线。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
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
第一手材料。

■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抢上前去把摔破的
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自己受到致命的辐射伤害

■得知患癌症,他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
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
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
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
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
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
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
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
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
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
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
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
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