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淇俊现任女友:给我找些关于月相的资料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7 03:43:47
给我找些关于月相的资料啊

简单的说 月相就是月亮的各种形状
它的变化是由于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2。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

然后 你只要记住六个字就可以了:上西天 下东天
每月初一 新月 太阳月亮同升同落 月亮彻夜不见
初七初八 上弦月 就是上半夜在西边的天空看到月亮
这时的月亮是朝西弯的
十五十六 满月 太阳月亮此起彼落 月亮彻夜可见
二二二三 下弦月 就是下半夜在东边的天空看到月亮
这时的月亮是朝东弯的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因此,在太阳光照耀下,月球永远分为光明半球和黑暗半球。但是在地球上看来,月球有时光明部分较多,有时黑暗部分较多;有时光明部分在扩大,有时黑暗部分在扩大。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

月相的不同,与观测月球的方向有关系。如果在月球背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黑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新月;反之,如果在月球的向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光明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满月。月相的变化,就是由新月逐渐变成满月,又由满月逐渐变成新月的过程。当新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侧,这叫做日月相合,又叫做“朔”。当满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这叫做日月相冲,又叫做“望”。所以月相的变化,又可叫做朔望变化。

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农历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这天是朔。朔之后一二天,在傍晚西部天空露出弯弯的蛾眉月,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以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明亮的部分也日益扩展,五六天后,成了明暗各半(西半边亮)的“上弦月”,日落时在观测者的正南。再过七天(农历十五前后),便到了满月,日落时,太阳在西,满月在东,隔着地球遥遥相望。满月从傍晚东升,在次日晨曦中西落,通宵照耀。满月以后,月面西部日益亏缺,过了七天,又变成了明暗各半(东半边亮)的“下弦月”。下弦月于半夜升起。下弦月后,月亮继续亏缺,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残月。残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愈来愈接近太阳,明亮部分也愈来愈少,终于转到和太阳相同的方向,月亮也就全部变黑了,朔又来临。

新月和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都是周期性出现的,由这一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的时间,就是月相变化周期,时间约29天半。这个周期叫做朔望周期,农历就是根据朔望周期定为一个月的,这种月又叫做朔望月。

月相全过程的图:
http://image2.sina.com.cn/IT/other/2004-02-28/U68P2T1D298803F13DT20040228180850.jpg

http://image2.sina.com.cn/IT/other/2004-02-28/U68P2T1D298803F9DT20040228180850.jpg

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如下:

关于月相

1.日、地、月球的相对运动

如图1所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和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公转轨道平面(白道面)的倾角θ在4°57′~5°19′之间,平均值为5°09′,这个角很小。因此,在讨论月球和地球相对太阳运动对月相变化的影响时,可以忽略这个角。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为27.3天,在此相同的时间内地球绕太阳公转约30°,分析一个月内月相变化,可以只考虑地球自转而忽略地球公转。一个月内,月球相对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亮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月球的圆缺变化,即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月相,如图2所示。

2.月相的形成

图2中的中心天体是地球,中间一圈表示月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无论月球在哪一个位置,迎着太阳的半球总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球是暗的。最外一圈是人们从地球上(沿虚线)看到的月相。

在新月位置A(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上黑暗的一面刚好向着地球上的观察者,因此看不到月亮。

离开新月后,以地球和太阳的质心连线为参照标准,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向东运行,观察者将会看到(镰刀形)峨嵋月在太阳的东边,凸面向着太阳。若峨嵋月和太阳同在天空,则月亮将淹没在日光中,我们看不到峨嵋月,只有当太阳罗山时(此时,观察着在图2中的E处)后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月亮。

随着地球自转,它也落入地平线以下。再过几天,大约农历每月初七、初八左右,随着月亮继续运行,日、地、月的相对位置成直角,如图2中位置B,地球上观察者恰好看到月球的西半边亮,成圆形这叫做上弦月。上弦月出现在太阳东边90°,因此太阳刚落山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离地面较高,子夜时(观察者位于图2中位置B)落入地平线以下。月相变成凸月,地球上观察者看到月球亮的部分大于一半。

当农历没有十五、十六日,月球运行到与地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观察者可以看到一轮明月,图2中位置C,称为满月。因此,傍晚太阳落山时,它刚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在正南方,第二天日出时(观察者位于G)月球下落,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再过几天,月相又变成凸月,不过,突出的方向相反,半圆面指向地平面东边。到了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左右,日、地、月球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图2位置D所示,月球在日、地连线西边90°,观察者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恰好是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在子夜时它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第二天日出时月亮瞧好悬挂在南方天空。

过后几天,在日出时会看到月亮逐渐变成了凸面朝东的峨嵋月,而且越来越偏东,直到下一个农历初一恢复新月。

3.月相变化

月相
同太阳升落比较
月升
月落
夜晚见月情形

新月
同升同落
清晨
黄昏
彻夜不见

满月
此升彼落
黄昏
清晨
通宵可见

上弦月
迟升后落
正午
半夜
上半夜西天

下弦月
早升先落
半夜
正午
下半夜东天

简单的说 月相就是月亮的各种形状
它的变化是由于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2。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

然后 你只要记住六个字就可以了:上西天 下东天
每月初一 新月 太阳月亮同升同落 月亮彻夜不见
初七初八 上弦月 就是上半夜在西边的天空看到月亮
这时的月亮是朝西弯的
十五十六 满月 太阳月亮此起彼落 月亮彻夜可见
二二二三 下弦月 就是下半夜在东边的天空看到月亮
这时的月亮是朝东弯的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因此,在太阳光照耀下,月球永远分为光明半球和黑暗半球。但是在地球上看来,月球有时光明部分较多,有时黑暗部分较多;有时光明部分在扩大,有时黑暗部分在扩大。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

月相的不同,与观测月球的方向有关系。如果在月球背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黑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新月;反之,如果在月球的向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光明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满月。月相的变化,就是由新月逐渐变成满月,又由满月逐渐变成新月的过程。当新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侧,这叫做日月相合,又叫做“朔”。当满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这叫做日月相冲,又叫做“望”。所以月相的变化,又可叫做朔望变化。

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农历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这天是朔。朔之后一二天,在傍晚西部天空露出弯弯的蛾眉月,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以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明亮的部分也日益扩展,五六天后,成了明暗各半(西半边亮)的“上弦月”,日落时在观测者的正南。再过七天(农历十五前后),便到了满月,日落时,太阳在西,满月在东,隔着地球遥遥相望。满月从傍晚东升,在次日晨曦中西落,通宵照耀。满月以后,月面西部日益亏缺,过了七天,又变成了明暗各半(东半边亮)的“下弦月”。下弦月于半夜升起。下弦月后,月亮继续亏缺,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残月。残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愈来愈接近太阳,明亮部分也愈来愈少,终于转到和太阳相同的方向,月亮也就全部变黑了,朔又来临。

新月和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都是周期性出现的,由这一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的时间,就是月相变化周期,时间约29天半。这个周期叫做朔望周期,农历就是根据朔望周期定为一个月的,这种月又叫做朔望月。

月相全过程的图:
http://image2.sina.com.cn/IT/other/2004-02-28/U68P2T1D298803F13DT20040228180850.jpg

http://image2.sina.com.cn/IT/other/2004-02-28/U68P2T1D298803F9DT20040228180850.jpg

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如下:
http://www.losn.com.cn/twahz/moon/3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