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电钻炮机的感受:请提供一些有关NEET的书目,高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23:10:37
NEET,就是接受了义务教育后,不继续上学,不工作,不接受职业培训的年轻人,在家里吃家长的喝家长的,我准备写一篇有关的论文,可是找不到参考资料,请大家帮帮我,如果有现成的资料贴出来也可以!高分!

NEET”发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ning”的缩写,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家人为生的青年人,这个群体一般指年龄在15岁到34岁,未婚,依靠父母或者伴侣谋生的人。2004年9月,日本政府首次披露了日本“NEET族”的人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3年日本共有“NEET族”52万人。转型中国社会也出现了大量的NETT一族,新闻媒体称之为“傍老族”、“啃老族”,学界称之为“新失业群体”或“新无业群体”。

  所谓“傍老族”,就是指已成年、有谋生能力,但依旧躺在父母怀里,在不断乳的状态下生存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主要来源是向父母要钱。而那些在家境贫寒、父母本身就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依然“啃”父母的年轻人,则被称为“啃老族”。无论是“傍”还是“啃”,这个“新失业群体”,如今都成为部分中老年人沉重的家庭负担,从而引发新的心理焦虑。“新失业群体”或“新无业群体”是指以青年人为主的自愿或非自愿失业的社会群体,其中以低学历低技能年青人为主,也包括一部分失业或无业大学生。对于这个新失业群体,据有关资料分析可有如下两个判断:第一,在一些地方,“新失业群体”的绝对人数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失业下岗人员的人数;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将会成为我国失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部《2003-2004:中国就业报告》指出,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新成长失业青年增幅为63.2%;劳动力市场普遍出现的青年就业问题正在成为主要矛盾。广东省社会和劳动保障厅的调查也显示,2004年第三季度全省城镇新成长失业青年为13.56万,人数已经超过“下岗”人员,而在需要就业的人群中,16-34岁年龄段约为50.15万,占总量的83.98%。种种迹象表明,“新失业群体”已经超过了“老失业群体”,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新型社会问题。

  中国NEET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纯粹寄生虫型失业,依赖父母生存,不愿意辛苦谋生;一类是被迫失业型,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就业障碍,比如学历低的人没有就业优势,学历高的人高不成低不就,而许多人在择业失败后,选择了继续升学暂缓压力。还有一类是新出现的非传统型失业型,他们或者选择追逐梦想,但因为其就业理想与现实不匹配而造成失业,有些女性干脆选择做全职太太,或者自行创业,完全摒弃“上班”这种生存方式。当代中国NEET族呈现出如下一些特征:1、NEET族主体多为独生子女;2、不少自愿失业的NEET一族家境较好;3、普遍缺少技能,缺少社会阅历,无稳定收入;4、思想特立独行,行为举止怪异,边缘化趋势明显。NEET一族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或许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代价之一,据西方发达国家NEET族的发展历程来看,NEET族作为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始终与主流社会价值观格格不入,他们极易因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而走入误途,不少NEET族就因此走上吸毒、卖淫、偷窃、抢劫、自杀的自我毁灭道路。毫无疑问,NEET族在转型中国社会的出现同样是件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仅就“傍老族”、“啃老族”现象就令许多家庭头痛不已,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转型中国之所以产生NEET一族的原因主要有:1、独生子女过度依赖性。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城市独生子女政策造成80年代出生的子女多为独生子女,而如今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逐渐成为青年人主体,但由于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父母溺爱导致自我独立生活能力低下、吃苦耐劳精神不强、依赖心理严重的后果,这使得一部分家境较好的独生子女宁愿NEET也不就业。2、大部分NEET族学历低、技能差。NEET族中有一小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但大部分NEET族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年青人,他们由于学历低、技能差,在就业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很难找到适合的就业机会,或者由于工作收入太低而不愿就业。3、就业环境严峻。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大规模扩招,本世纪初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开始出现,近年来我国大学生首次就业率全国平均仅为70%,2005年将新增100万左右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生感到无论怎样努力地寻找工作,似乎都很难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以后也会发现实际工作和自己期待的相差很远,以至于产生了自愿失业、待业的行为选择。当然,现实中NEET族产生的原因更为复杂,因为NEET族作为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其内部异质性程度相当高,但上述几个原因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性原因。

  事实上,从更深层次来讲,包括NEET族在内的新社会现象的大量出现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然代价,笔者以为,类似的新社会现象将在今后的社会转型进程中将层出不穷,对此,我们应当防患于未然,及时研究国内外新社会现象的发展动态,为推进中国社会正常、健康、高速的社会转型而未雨绸缪。

  去年10月12日,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和崎玉县皆野町分别发生了两起集体自杀事件。9名自杀者均系年轻人,最大的33岁,最小的只有20岁。据崎玉县地方警署调查消息,这些自杀者多是被就业和升学压力所迫。目前日本年轻人中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10%,自由职业者人数已经超过200万人。最近以来随着“NEET”一族的出现,日本社会再次把目光投向了这一新生“种族”。“NEET”一词最早产生于英国,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以后,既不升学也不工作,也不参加职业培

  训的年轻人。2004年9月日本政府首次披露了日本“NEET”的人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3年日本共有“NEET”52万人。对比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数字,“NEET”一族短短一年之间就增长了4万人。《劳动经济白皮书》是将既不工作,也不求职的非劳动力人口中年龄在15到34岁之间,已经从学校毕业,但尚未结婚而且不做家务也不上学的人算做“NEET”。如果把那些学籍虽然还在学校,但根本不去上学的“家里蹲型”也计算在内的话,“NEET”的实际人数可能更多。“NEET”数量的激增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玄田有史认为,造成年轻人高失业率的原因有很多,这里面不乏经济情况、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恢复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但作为“NEET”还是存在其主观方面的因素:其一是由于年轻人个人的技术能力和企业需要不符,还有就是年轻人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或者是没有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NEET”三大社会根源

  对于“NEET”等问题的产生根源,在日本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认识。

  就业环境恶化: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年轻人的就业环境开始恶化,许多学生感到无论怎样努力地寻找工作,似乎都很难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以后也会发现实际工作和自己期待的相差很远,以至于产生了无法工作的想法。

  教育个性化后果:教育个性化,自由化改革的后果是扩大了日本学生间的差异。在学校里,有学习意识和缺乏学习意识、持续努力和放弃努力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年轻人甚至产生了“即便努力学习进了好大学、好公司,将来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等想法。他们只是分析自己的现状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到被职场所抛弃,以至于逐渐丧失自信并不再作出任何努力。

  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是一个人和自己以外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最初场所。在家庭和周围环境的这种共同作用下,一个人或是被责备或是被鼓励才逐渐地掌握了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造成年轻人目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不和睦,独生子女化倾向,缺乏和周围的交流等等。由于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所以不可能存在单纯的解决方法,只有一步一步地摸索和寻求最佳方案。

  日本的“NEET”与英国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在英国“NEET”主要存在于16岁-18岁年龄段(占总数的10%)而且大部分“NEET”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但在日本即便是高学历层中也有“NEET”存在,而且对象年龄从15岁到34岁年龄段广泛存在。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83688.html

NEET”发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ning”的缩写,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家人为生的青年人,这个群体一般指年龄在15岁到34岁,未婚,依靠父母或者伴侣谋生的人。2004年9月,日本政府首次披露了日本“NEET族”的人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3年日本共有“NEET族”52万人。转型中国社会也出现了大量的NETT一族,新闻媒体称之为“傍老族”、“啃老族”,学界称之为“新失业群体”或“新无业群体”。

所谓“傍老族”,就是指已成年、有谋生能力,但依旧躺在父母怀里,在不断乳的状态下生存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主要来源是向父母要钱。而那些在家境贫寒、父母本身就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依然“啃”父母的年轻人,则被称为“啃老族”。无论是“傍”还是“啃”,这个“新失业群体”,如今都成为部分中老年人沉重的家庭负担,从而引发新的心理焦虑。“新失业群体”或“新无业群体”是指以青年人为主的自愿或非自愿失业的社会群体,其中以低学历低技能年青人为主,也包括一部分失业或无业大学生。对于这个新失业群体,据有关资料分析可有如下两个判断:第一,在一些地方,“新失业群体”的绝对人数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失业下岗人员的人数;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将会成为我国失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部《2003-2004:中国就业报告》指出,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新成长失业青年增幅为63.2%;劳动力市场普遍出现的青年就业问题正在成为主要矛盾。广东省社会和劳动保障厅的调查也显示,2004年第三季度全省城镇新成长失业青年为13.56万,人数已经超过“下岗”人员,而在需要就业的人群中,16-34岁年龄段约为50.15万,占总量的83.98%。种种迹象表明,“新失业群体”已经超过了“老失业群体”,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新型社会问题。

中国NEET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纯粹寄生虫型失业,依赖父母生存,不愿意辛苦谋生;一类是被迫失业型,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就业障碍,比如学历低的人没有就业优势,学历高的人高不成低不就,而许多人在择业失败后,选择了继续升学暂缓压力。还有一类是新出现的非传统型失业型,他们或者选择追逐梦想,但因为其就业理想与现实不匹配而造成失业,有些女性干脆选择做全职太太,或者自行创业,完全摒弃“上班”这种生存方式。当代中国NEET族呈现出如下一些特征:1、NEET族主体多为独生子女;2、不少自愿失业的NEET一族家境较好;3、普遍缺少技能,缺少社会阅历,无稳定收入;4、思想特立独行,行为举止怪异,边缘化趋势明显。NEET一族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或许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代价之一,据西方发达国家NEET族的发展历程来看,NEET族作为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始终与主流社会价值观格格不入,他们极易因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而走入误途,不少NEET族就因此走上吸毒、卖淫、偷窃、抢劫、自杀的自我毁灭道路。毫无疑问,NEET族在转型中国社会的出现同样是件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仅就“傍老族”、“啃老族”现象就令许多家庭头痛不已,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转型中国之所以产生NEET一族的原因主要有:1、独生子女过度依赖性。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城市独生子女政策造成80年代出生的子女多为独生子女,而如今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逐渐成为青年人主体,但由于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父母溺爱导致自我独立生活能力低下、吃苦耐劳精神不强、依赖心理严重的后果,这使得一部分家境较好的独生子女宁愿NEET也不就业。2、大部分NEET族学历低、技能差。NEET族中有一小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但大部分NEET族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年青人,他们由于学历低、技能差,在就业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很难找到适合的就业机会,或者由于工作收入太低而不愿就业。3、就业环境严峻。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大规模扩招,本世纪初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开始出现,近年来我国大学生首次就业率全国平均仅为70%,2005年将新增100万左右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生感到无论怎样努力地寻找工作,似乎都很难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以后也会发现实际工作和自己期待的相差很远,以至于产生了自愿失业、待业的行为选择。当然,现实中NEET族产生的原因更为复杂,因为NEET族作为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其内部异质性程度相当高,但上述几个原因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性原因。

事实上,从更深层次来讲,包括NEET族在内的新社会现象的大量出现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然代价,笔者以为,类似的新社会现象将在今后的社会转型进程中将层出不穷,对此,我们应当防患于未然,及时研究国内外新社会现象的发展动态,为推进中国社会正常、健康、高速的社会转型而未雨绸缪。

《如何挽救成为“NEET”族的孩子》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龙也著有《NEET》一书

“NEET”一词源自20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是英文“notin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缩略语,原意是指“不读书,不工作,也不接受培训”的“三无”人员。近年来在日本也出现了大量的“NEET”一族,他们根本就不找工作,寄生在父母身上,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所以又被称为“啃老族”。伴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NEET”族的发展壮大已经演变成为日本一个日益深刻的社会问题,让日本政府伤透脑筋。

“我跟工作没关系!”

26岁的日本青年中山立裕就是典型的“NEET”族一员,大学毕业后他整天沉溺在网络游戏里,对于出去工作的想法一直嗤之以鼻,他坦言:“我不喜欢工作,我跟工作没有关系。”近日在朋友的劝说下,中山和其他“NEET”族成员在日本东京的时尚前沿——涩谷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一些社会工作者身着红色节日盛装,手持白色条幅和扇子,带领着这些“NEET”们步行了7公里。尽管组织者们希望NEET族们通过此次活动学会行走与放松,不要把工作想象得太困难,从而踏上正常的人生道路,但是“NEET”们边走边交谈的内容仍大多是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或者做什么。而走在队尾的中山也仍然表示,他并没有产生找工作的想法:“实际上,现在我感觉是当一名‘NEET’挺好,因为我知道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样。”

三年内人数增一倍

2004年9月日本政府首次披露了日本的“NEET”族人数,该统计将既不工作,也不求职的非劳动力人口中年龄在15到34岁之间,已经从学校毕业,但尚未结婚而且不做家务也不上学的人算做“NEET”族,结果显示截至2003年日本共有“NEET”族52万人,2004年增至75万人,而近期最新的数字则表明这一数字已超过90万,如果把那些学籍虽然还在学校,但根本不去上学的“家里蹲型”也计算在内的话,日本“NEET”族的实际人数可能超过百万。

三大社会根源

随着日本“NEET”族队伍的不断壮大,日本很多学者都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这一新生“种族”,目前日本普遍认为“NEET”的产生主要有三个社会根源。

一是日本就业环境恶化,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年轻人的就业环境开始恶化,日本公司纷纷大幅削减全职员工,并钟情于临时工。尽管近期日本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但这种雇工风格却延续了下来。

二是教育个性化的后果,教育个性化、自由化改革的后果是扩大了日本学生间的差异。在学校里,有学习意识和缺乏学习意识、持续努力和放弃努力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年轻人甚至产生了“即便努力学习进了好大学、好公司,将来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等想法。他们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到被职场所抛弃,以至于逐渐丧失自信并不再作出任何努力。

三是家庭环境影响,日本人曾有无数的“工作狂”,他们的工作热情造就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奇迹。然而,许多“工作狂”当年以牺牲个人生活为代价,在公司里换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于是,他们从小教育子女追求高不可攀的理想工作,养成了他们的子女“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

社会问题逐渐显现

据日本政府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日本15岁到34岁的人口有3300万人,“NEET族”约占这一总人数的2%——3%。尽管单纯的“NEET”族不会对一个社会构成威胁,但当它与人口老化、劳动力萎缩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时,其后果就相当严重了。2006年,65岁以上的日本老龄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0%,到了205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35%,这就意味着,如果许多适龄劳动者不工作,日本就很难保持经济繁荣。对此,日本政府寻求对策日本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山田久就认为,“NEET”族的增加将会导致日本国家劳动力资源的减少以及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本来应该向社会交纳保险金及创造财富的年轻人反过来接受社会的保护和救济,这一变化将可能导致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化。此外,这些年轻人因缺乏生活目标还甚至可能沾染贩卖毒品等犯罪行为,从而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

政府学校家长齐努力

为了日本的未来着想,这一特殊人群的生存状态已日益受到日本社会各界的关注。日本政府、学校和家长们都纷纷行动起来,誓让“NEET”族改头换面。

日本政府在2004年发表的《劳动经济白皮书》中就针对提高年轻人的就业率提出年轻人应该着重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沟通能力、基础学习能力、获得相应的资格、加强责任感。同时在2005年的年度预算中,针对“NEET”和自由职业者,还拨款810亿日元帮助年轻人提高工作积极性,开展年轻人就业基础项目训练。

日本厚生省也表示,为了让那些缺乏工作热情,仍然依靠父母生活的年轻人尽快独立,日本政府计划建立‘年轻人独立学校’,让年轻人通过住集体宿舍和过集体生活掌握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并建立自信,使他们从“NEET”中走出来,步入人生下一个阶段。政府打算在全国建立大约40所这样的学校。

日本各级学校纷纷向学生发放人生指南手册,历数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前途会如何灰暗,《如何挽救成为“NEET”族的孩子》也成为父母们苦读的畅销书。

关键还要靠自己

而日本舆论界也开始不断出版书籍指导年轻人从“NEET”中走出来。日本软银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北尾吉孝就为“NEET”族开出的是一剂“中医处方”,他在《从中国古典获得不可思议的力量》一书中写道:“NEET”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是由于不健康的游戏、漫画助长了青少年不劳而获的欲望和野心,如果多接触中国古籍,就可以修炼人格,明白只有吃苦耐劳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他觉得可以从孔子的《论语》开始读起,然后读《孟子》和《老子》,再回到孔子的著作,如此反复阅读,不断加深理解,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不过,也有日本学者表示,摆脱“NEET”状态,关键还得靠年轻人自己。2005年,日本政府启动了一个帮助年轻人求职的项目,尽管只有224人参与了这个为期3个月、耗资850万美元的项目,但3个月后也只有18人主动找到了工作。就如日本一家职业介绍中心负责人宫滕所说,“NEET”族如果不面对现实,谁拿他们也没办法。

日本四类“NEET”族

英国“NEET”主要存在于16岁-18岁年龄段(占总数的10%)而且大部分受教育程度都不高。但在日本即便是高学历层中也有大量的“NEET”存在,年龄从15岁到34岁广泛存在,他们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工作愿望。

日本“NEET”分为四类:“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自闭型”和“家庭溺爱型”。“追求梦想型”是由于自己的就业理想和现实脱节造成的;“丧失自信型”是因为一次就业失败而惧怕畏缩不敢再次投身社会;“自闭型”是由于从小与社会接触太少造成的;“家庭溺爱型”是因为家庭经济富裕,不用孩子出去工作或者是因为父母溺爱孩子而舍不得孩子去工作。 (丛云峰)

来自一个“NEET”族的心声

“现在我不知道,也许将来我会知道”

经过朋友的介绍,在日本东京原宿的一家咖啡馆我见到了24岁的村田——一个日本典型的“NEET”族青年。东京的原宿是与涩谷齐名的日本年轻人追求流行的商业区,记者选择在原宿与村田见面,就是想在这个年轻人喜欢聚集的场所拉近彼此的距离。

初见村田感觉到他是一个干净帅气的小伙子,从他身上似乎看不到远离尘世的颓废,但却时时透着一丝忧郁。经过短暂的寒暄之后,我们的话题就直接转到“NEET”族上来,而村田也并不避讳自己目前的“NEET”生活状态。对于记者关于他为何选择了“NEET”生活的询问,村田坦率地表示,从东京工业大学毕业后,他一开始也非常有信心地去寻找工作,想成为一个踏踏实实的公司职员,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然而几次应聘的挫折让他发现社会并不是他起初憧憬的那么美好,尽管在父母和朋友的劝说下,他也打过几次零工,但这些短暂的工作经历让他感到的不是希望而是苦闷,既然成为一个普通人都那么困难,自己索性不如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成为“NEET”族的一员。

在听村田叙述这段经历时,我感到他虽然努力让自己平静,但他的脸上仍会瞬间闪现出无奈和不甘心的复杂神色。村田说,他现在每天最多的时间就是睡觉,然后就是玩电脑游戏,外出的时间也大多花费在“弹子机”房以及和朋友喝酒聊天上了。记者问他,父母的态度如何呢?村田称由于自己是家里的独子,所以父母现在并不强迫他改变什么,但他经常能从母亲的眼睛看到忧虑的眼神,一到那个时候他就选择逃避,尽可能不去想。

聊天的时间过去得很快,一会儿工夫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话别的时候记者下意识地对村田说想问他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吗?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吗?”村田回答时有些迟疑,他说自己也时常感到现在的生活很无聊,但面对未来他很迷茫,似乎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过他又用很肯定的语气说:“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会知道,到时我一定会沿着自己选择的路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