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人生4语言改不过来:请问哪有治疗乳腺癌的最佳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12 01:12:08
听说即使是癌症晚期,用“生食疗法”也能治好!请问谁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我阿姨得了乳腺癌晚期,还能有救吗?求求你们帮帮忙!!!!
我在网上查了查,听说大蒜能抵抗乳腺癌,不知一天要吃多少合适,吃生的还是熟的?
问题是医生说她已经到了癌症晚期,活不过一至两个月了,我以前在一本杂志(好像是“知音”还是“家庭”)偶然看到有个人也是癌症晚期,医生说只能活一个月,他妻子无奈选择了“自然生食疗法”,结果奇迹般治好了!希望你们能帮帮我,告诉我有关“自然生食疗法”这方面的资料,谢谢!!!!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日渐增多。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本病,有50万妇女死于此病,并且发病高峰年龄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发病的高峰年龄组过长,从过去的40-60岁拉长到近年来的35-70岁。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常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三大类。主要发生于乳腺管上皮细胞,向纵深及周围蔓延扩展,使皮肤、胸大肌筋膜及胸肌受侵而固定,并向区域淋巴结转移,在一定阶段出现血行播散,常转移到肺、肝、骨、脑、胸膜、软组织、肾上腺等。

乳腺癌病因:
1、乳腺癌有家族遗传易感性。
2、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3岁、绝经年龄大于55岁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3、初产年龄大于35岁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生率增加。
4、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5、其他?如长期服用雌激素、电离辐射、肥胖体质等。

乳腺癌好发于什么部位
乳腺癌的好发部位以乳房外上象限占多数。乳房肿块也以外上象限最多见。据有关资料统计,乳腺癌有60%发生在外上象限;12%发生在乳晕下;12%发生在内上象限;10%发生在外下象限;6%发生在内下象限;肿块累及全乳,占满全乳房者亦可乳腺癌临床表现一 症状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常呈间歇性且局限于病变处,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至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可放射到同侧肩、臂部。

二 体征

1、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查体时被医生发现。

(1)部位 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其他部位较少。

(2)数目 一般单侧乳房的单发肿块较常见,偶见2-3个。

(3)大小 肿块大小不一。以往因就诊较晚,肿块多较大。此外,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也是常见但不被重视的重要体征,有报道一组触不到肿块的To乳癌中以此为主要表现者占40%。

(4)肿块形态、表面及边界 肿块形状多样,-般为不规则形,亦可见圆形、卵圆形等。肥胖者或肿块位于乳房后方部位较深者,肿块常呈扁片状或局限性腺体增厚,表面不光滑或呈颗粒感,边界不清楚。但应注意的是,肿块越小(小于1.0cm),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此外,有些特殊型癌,因浸润较轻,即使较大的肿块,也可表现为边界较清楚及活动度较好,如髓样癌、粘液癌,高分化腺癌等。

(5)肿块质地 其质地并不完全相同,大多为实性,较硬,甚至为石样硬。但富含细胞的髓样癌及小叶癌常较软,粘液癌质地韧,囊性乳头状癌则呈囊状有波动感。少数发生在脂肪型乳房(多见于老年)的小型癌,因被脂肪包绕,触诊时给人以表面柔软的感觉。

(6)活动度 与良性肿块相比,其活动度较差。如侵犯胸大肌筋膜,在双手用力叉腰使胸大肌收缩时,活动度更小,如累及胸肌,则活动性消失,晚期肿瘤累及胸壁(肋间肌)时,则完全固定。但肿块较小时,活动度较大,肿块常与周围软组织一起活动是其特点。肿块越小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有时很难与良性肿块相鉴别。

2、乳头溢液
乳腺癌的乳头溢液发生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血性溢液中约有12%-25%为乳腺癌,但50岁以上患者的乳头血性溢液,乳腺癌可达64%。乳腺癌原发于大导管或为管内癌者,合并乳头溢液较多。有时仅有溢液,而触不到明显肿块,可为管内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但乳腺癌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肿块。管内乳头状瘤恶变、乳头湿疹样癌亦可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的溢液多见于单侧乳房的单个乳管口,溢液可自行溢出,亦可挤压而被动溢出,其性质多见于血性、浆液血性或水样溢液。

3、乳头和乳晕改变
癌灶侵及乳头或乳晕改变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乳头完全回缩人乳晕下。乳头糜烂、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是Paget病的典型症状。

4、局部皮肤改变
根据乳腺癌病期的早晚可出现不同的皮肤改变。一些部位浅在的早期癌即可侵犯乳房悬韧带使其挛缩,或肿瘤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外观凹陷,酷似酒窝,临床称为"酒窝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可出现皮肤水肿。呈"橘皮样变"。肿瘤侵入皮内淋巴管,可在肿瘤周围形成小癌灶,称为卫星结节,如多数小结节成片分布,则形"铠甲样变"。晚期癌患者皮肤可出现完全固定甚至破溃,呈"菜花样"改变,经久不愈。炎性乳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触之感皮肤增厚、粗糙、皮温增高,酷似妊娠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应注意鉴别。

5、乳房轮廓改变
由于肿瘤浸润,可使乳腺弧度发生变化,出现轻微外凸或凹陷。亦可见乳房抬高,令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6、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
乳腺癌早期出现转移者,一般触摸不到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若乳房肿块具有恶性征象,同时触及的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较大,质地较硬,活动性较差,或相互融合,则说明转移的可能性大。值得注意的是,隐性乳腺癌往往以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乳房内原发病灶很小,临床难以扪及。

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瘤:好发于青年妇女。肿块较小,质硬,表面光滑,可我发,病程较长,病理活检为纤维瘤。

2、乳腺增生:多见于中年妇女。肿块触诊多不清楚,捏时可有肿块感,常伴疼痛,其与月经来潮有一定关系,病理或细胞学检查为增生。

3、乳腺炎:为炎性肿块改变,继而可出现囊性改变,此病多发生于哺乳期,可伴全身感染症征。病理检查为炎症。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以手术为主,配合化疗、放疗、内分泌疗法、免疫疗法及中医药疗法的综合治疗措施,是目前治疗乳腺癌高效低毒的优化方案。

中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生是在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衰退的基础上,外邪与内生的痰湿和瘀血等病理产物相搏,以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结于乳络而成。故本病的发生发展是因虚致病、因实而虚、虚实夹杂的过程。因外邪性质的差异,致病之病理产物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证候表现。临床治疗应以扶正与祛邪相结全为总原则。明辨正邪衰盛、病变部位及病程阶段而确定不同的治法。一般早期宜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强调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攻补兼施。

西医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同时结合放疗、化疔、内分泌疗法及免疫疗法等,临床根据病期的不同而选择具体的治疗手段。

一般说来,临床工期及Ⅱ期的乳癌可行根治术;Ⅱ期病人手术后尚需辅助治疗(化疗、放疗或激素治疗);Ⅲ期病例,通过术前放疗化疗准备,进行根治术治疗亦得到良好效果;Ⅳ期患者,由于远处转移,乳房根治术多属无益,只能进行放疗、化疗或激素治疗。近年来,由于对乳腺癌激素受体(ER)的研究,使得ER阳性患者接受抗雌激素治疗,收到明显效果。

(一)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式多种,对其选择尚无统一意见。近10余年来,Ⅰ、Ⅱ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范围在明显缩小,经典的Halsted乳腺癌根治术在上、Ⅱ期乳腺癌治疗中已很少应用。国外多个研究证实保留乳房治疗与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无瘤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因而保留乳房治疗已成为西方国家工、Ⅱ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二)乳腺癌手术的辅助治疗
1、 辅助化疗 乳腺癌血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全身化疗可控制血行转移,无疑是提高乳腺癌远期疗效的合理性措施。此外,乳腺癌血行转移常在早期即可发生,推断乳腺癌在临床确诊时间50%-60%已经发生了血行转移,以微小癌灶隐藏于体内,故应将乳腺癌视为全身性疾病以加强全身治疗如全身化疗。乳腺癌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最有效的肿瘤之一。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2、 辅助放射治疗 术后辅助放疗具有减少局部复发的效果,属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乳腺癌对放疗的感性属中度,分化程度越高则敏感性越差。

3、 辅助内分泌治疗 辅助内分泌治疗已被用于治疗原发性乳腺癌的微小转移灶。卵巢切除术对治疗绝经前妇女乳腺癌的作用尚不肯定。近年来的研究倾向于手术治疗后使用三苯氧胺(TAM),剂量为10-20mg/次,每日2次,持续用药1-2年或长达3-5年,无效时应更换第二线抗雌激素药物。这种治疗可以延缓肿瘤复发时间以及提高生存率。

辅助治疗总的策略是:对预后指标好,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病人给予TAM治疗;而对有腋下淋巴结的转移及其他预后指标也差的病人,不论其激素受体阳性或阴性,都应给予辅助化疗。与化疗情况相反,内分泌治疗的主要受益者是绝经后的病人。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全国每年约有3万人死于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是严重危害广大妇女健康的疾病,所以做好早期发现与治疗尤为重要。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现代医学认为与内分泌有关,中医认为由于精神抑郁或易怒伤肝,肝气有结,经脉不通,聚结成块而发病。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因素。

乳腺癌早期无自觉症状,多为偶然发现乳房内无痛性肿物,经常自查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一经发现既为中晚期,可初见疼痛、乳头溢血、橘皮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