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到苏州旅游:SATA硬盘和IDE硬盘有什么区别跟性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15:09:02

SATA硬盘与IDE硬盘的区别
sata与IDE接口的区别 IDE即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 Serial ATA是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串行接口的硬盘与Sata的硬盘除了在接口上有所不同以外,在传输率上也是不同的。使用什么接口的硬盘就看你自己了,理论数据上来看SATA快于IDE,但有可能在实际的应用中,两者的差距不是很大。在安装与使用时,其实跟IDE是一样的,插到主板集成的SATA接口上,连接好电源即可。
类似SATA2是SATA的延续技术,串行ATA(SATA)硬盘去年如暴风雨般席卷市场,而采用高容量(单硬盘400GB)、低成本SATA硬盘的子系统也有望在今年继续其增长势头。SATA II技术的产品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面向市场。它将突破SATA技术面临的一些局限。其中最主要一点是对原本相对较低性能的提高,其次则是可靠性的改善。
SATA2.0的规格特征:
1)支持NCQ(Native Command Queue,本机命令队列).
由于磁道捕捉时间和转速的改善和优化,硬盘可更有效的进行信息捕捉/读/写数据。同时,由于
硬盘读写头更加有效的转动,也使机械部件之间的磨损减少,增加了硬盘的寿命。
2)SATA 2.0可将性能/带宽提升至300MB/秒,性能上的飞跃使SATA 2.0成为企业工作站和入门级服务器性价比最好的选择。
3)新增了封闭管理功能,包括风扇控制,活动LED指示灯,温度控制和新设备通知等功能。使硬盘工作更加人性化,提供给用户更多的便利
8M是硬盘的缓存,还有2M的
而WD800JD SATA 8M 7200转的意思就是西部数据串口硬盘 8M缓存,转速是7200转目前这种硬盘也可以称为高速硬盘
参考资料:http://www.citenna.org/2005/10-29/18145867611.html

在Intel Pentium4 C处理器狂轰滥炸的宣传攻势下,相信不少近期装机的朋友都选择了Pentium4 2.4C这款超值的处理器,并搭配购入其黄金搭档Intel 865/875芯片组主板,这些高性能主板除了提供双通道内存处理能力外,另一个重要卖点就在于,它还采用了Intel ICH5(R)控制芯片,从而实现对序列ATA设备的根本支持。

序列ATA(SATA)的身世

早在1997年,由APT Technologies、Dell(德尔)、IBM、Intel(英特尔)、Maxtor(迈拓)、Quantum(昆腾)以及Seagate Technologies(希捷)等7家公司联合组建了Serial ATA Working Group (串行ATA工作集团),制定针对硬盘和ATAPI设备的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ATA) 存储界面,这个界面被确认用以取代现行并行ATA的标准,这就是序列ATA传输规范(本文简称SATA)。

与并行ATA相比,序列ATA采用了更低的信号电压、更少的引脚及细长的信号连接电缆,而且它还具备性能更佳的接口界面。而在软件方面,序列ATA保持了对并行ATA的兼容性,它可以透过转换器(即桥接芯片)来提供对并行ATA硬盘和ATAPI设备的支持,而这些改变对于BIOS和操作系统来说都是透明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安装的是最新的Winxp操作系统,无论你使用的是并行还是序列ATA设备,它们都会像传统并行ATA设备那样简易安装并使用。

目前已经制定的序列ATA 1.0规范能够实现1500Mbps的传输速率。由于SATA采用了格雷编码,因此SATA 1.0的传输速率可以标识为150MB/s(每秒150兆字节)。

由于序列ATA拥有着众多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业界枭首Intel还是行业先锋VIA、SiS等等也已经明确表示序列ATA是将来内置存储设备的接口规范,因此,序列ATA正如一股不可逆转的洪流,终将取代陪伴我们过去十数年的并行ATA规范和设备。

现在,随着Intel 865/875芯片组主板的大量上市,还有其它台湾芯片组厂商支持真正支持SATA规范的后继芯片组的陆续问世。采用SATA设备的基础平台已经相当稳固。那么另一方面,使用序列SATA传输标准的存储设备呢?就目前来讲,已经有几家主要的硬盘厂商提供了SATA接口的硬盘以供用户选择,而这仅仅是第一波的攻势而已,而可以遇见的是,从现在开始,各厂商开发的下一代硬盘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都将以SATA作为它们的传输标准和接口规范。

那么,是否我的系统,例如是最新的865/875芯片组主板,就应该搭配序列ATA接口的硬盘以获得最优化的性能表现?这恰好就是本文所要告诉你的首要问题-现行序列ATA和并行ATA的差别。

具有纯正血统的SATA硬盘-Seagate 7200.7 Plus(SATA)

其实在我们之前的几次硬盘评测中,就已为各位介绍了来自于西捷公司和迈托公司的两款SATA硬盘,其中Seagate 梭鱼V SATA虽然号称是业界首款SATA硬盘。但其实它并不能真正反映出SATA硬盘和传统并行硬盘的差别,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真正具有纯正SATA血统的SATA硬盘,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时至今日,西捷公司终于正式推出了第一款具有纯正血统的SATA硬盘,7200.7 Plus(SATA)。顾名思义,这款硬盘在内部(电路设计初期)就考虑以(因此可以采用)串行方式进行信号处理,因此它并不像梭鱼五代或其它一些已经上市的类SATA硬盘那样,必须在输出/输入端使用桥接芯片。也因此它和865/875的ICH5(R)芯片构成的SATA系统才算是能反应SATA磁盘架构的真正实力。

7200.7 Plus (SATA) VS 7200.7 IDE

当然,不少朋友绝对不会忘记,7200.7 Plus(SATA)有一个使用IDE传输接口的“兄弟”。那么7200.7 Plus(SATA)真的是具有纯正血统的SATA硬盘吗?如果是的话,那么采用IDE接口的这个又算是什么?虽然7200.7 Plus和7200.7 IDE同属一代产品,但由于传输接口的不同,它们又并不完全相同。下面让我们来看看7200.7 Plus和我们常见的7200.7 IDE到底有些什么不同。

项目 Seagate 7200.7 Plus SATA Seagate 7200.7 IDE
型号 ST3120026AS ST380011A
界面 SATA-150 Ultra ATA - 100
标称容量 120GB 80GB
盘片数量/磁头数量 2/3 1/2
多段式高速缓存 8MB 2MB
最高内部传输速率 683Mbits/sec 683Mbits/sec

最高外部传输速率 150Mbits/sec 100Mbits/sec
持续传输速率 32-58Mbits/sec
平均寻道时间 8.5ms
平均响应时间 4.16ms
轴转速 7,200rpm
可靠性技术 SeaShield,Enhanced G-Force Procetion,S.M.A.R.T.
电力需求 +12V - 2.2A
+5V - 不使用
读/写时最大耗电 12.5W
闲置/待机最大耗电 7.5W

环境相关 温度 操作温度范围 0~60℃
不加电待启动温度范围 -40~70℃
抗震性 操作中2毫秒时间震动 63G
非操作2毫秒时间震动 350G
待机声响 2.5db <2.5db
尺寸(长x宽x高) 26.1mm x 101.85mm x 146.56mm
重量 635g 544g
7200.7 Plus 如果不看接口处还真的与7200.7 IDE硬盘分不清呢

7200.7 Plus SATA硬盘正面全貌

7200.7 Plus SATA硬盘背面全貌

7200.7 Plus的SATA硬盘数据接口和电源接口

7200.7 Plus(SATA)硬盘的控制电路板

7200.7 Plus(SATA)硬盘的控制电路板视图2,可以看到7200.7并不需要常见的Marvell桥接芯片进行信号转换,因此它是具有“纯正血统”的SATA硬盘。

7200.7 IDE硬盘的控制电路板

如果我们单看两款硬盘的正面,并且不去留意接口的话,那么真的是很难去分辨出两款硬盘有否不同。但如果翻过来硬盘背面,只要一看电路板,大家就立刻可以发现7200.7 Plus和7200.7 IDE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很简单,因为无论是并行还是序列ATA硬盘,其内部机械结构是一样的,而根本的差别只在于后期信号处理的过程,也就是电路板上的布线和采用的DSP信号处理芯片。

7200.7 IDE由于采用传统的并行数据传输方式,因此其电路结构相对简单,基本上是由主控芯片(中间最大那块),缓存(2MB缓存)和电机伺服芯片(比较小方型那块)三个主要部分构成。而7200.7 Plus由于内部体系稍有不同,除了主控芯片和电机伺服芯片与7200.7 IDE相同以外,其缓存加码到了8MB,另外还加上了一枚用途不明的LSIlogic I/O控制芯片(其实就是Seagate声称的"源生"SATA控制芯片了。

性能测试

硬件
CPU Intel Pentium4 2.4C 800MHz FSB HyperThreading on
Intel 875P芯片组主板 Asus P4C800-Deluxe
内存 875P(PAT Enable):DDR400模式 CL2 522,512MB
硬盘 希捷 Barracuda 7200.7 Plus 8MB Buffer SATA150
希捷 Barracuda 7200.7 IDE 2MB Buffer P-ATA100
磁盘控制器 Intel:ICH5
显示卡 ATi Radeon9700 Pro
3D内核:325 MHz;内存:620MHz 128MB
模式 8X 128MB
显示器 ADi 5GT
声卡 Soundblaster Audigy
软件
操作系统 英文版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1 DirectX9.0a
桌面分辨率:1024X768X32bit @75Hz
驱动 Intel:WindowsXP自带+Intel INF 5.10
磁盘控制器 ICH5
显卡驱动 催化剂3.4
基准测试软件
合成测试软件 MadOnion.com
PC Mark2002 Pro + Pro Pack
Ziff-Davis
WinBench99 2.0
HD-Tach 2.21

HD-Tach 2.21

希捷 Barracuda 7200.7 8MB Buffer SATA150

希捷 Barracuda 7200.7 2MB Buffer UltraATA100

从测试结果比较能反应硬盘物理性能的HD-Tach的测试结果来看,两款硬盘虽说是同一代的产品,但采用SATA接口,并且搭配了8MB缓存的7200.7 Plus硬盘几乎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它的随机寻道时间足足比其"兄长" 7200.7 IDE低了2.2ms。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进步(为此了我们还特意测试了多次以证明测试结果无误),而在多次的取样过程中我们发现,7200.7 Plus硬盘的随机寻道时间仅在12.5-12.8ms之间浮动。这么低的随机寻道时间对于以往Seagate IDE硬盘来说是不能想象的,由此来看新一代的Seagate消费级硬盘将在随机寻道能力上和在这方面一直处理领先位置的日立(原IBM)硬盘不分上下。而除了随机寻道时间获得长足改进以外,我们注意到在磁盘传输性能上7200.7 Plus也有了相当大的改善,特别是它的写性能,现在7200.7 Plus也在写速度方面终于赶上了目前顶级的IDE同类产品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Seagate 7200.7 Plus(SATA)版硬盘的数据传输曲线比较抖,而我们也前后换用了两块分别采用了ICH5和ICH5R控制芯片的主板,发现问题依然存在。看来这属于硬盘本身的问题,而经过我们再抽查市面上的7200.7 Plus(80G)硬盘,却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这是后话了,在文章结尾会有更详细的说明)。

ZD Winbench 99 2.0

ZD Winbench 99就现在看来已经是一个很老久的测试软件了。可以说它简直跟不上目前的硬件更新速度,其Business Disk Winmark测试项目对系统是否采用了源自内存缓冲加速程序,例如是Intel IAA驱动非常敏感,就当前来说如果你在其它地方看到了硬盘商业磁盘性能测试中有超过12000分以上的(除了超高性能的SCSI硬盘以外),绝大部分都是测试系统加载了类似的性能加速软件的结果。当然,整个测试完成后,毫无疑问,所有的结果都表明7200.7 Plus有着比7200.7 IDE更快的执行速度。

PC mark 2002

由开发3Dmark图形测试软件而出名的Madonion公司开发的系统整体性能测试软件-PC mark 2002能够比较细致的反映出硬盘在各种有无缓存缓冲下的磁盘操作性能。因此被我们纳入了这次的测试项目,通过PC mark 2002硬盘测试我们能够很好的了解该硬盘在其缓存下(7200.7 IDE的2MB缓存对比7200.7 Plus 8MB缓存)的性能差别。从测试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缓存与否,7200.7 Plus都比7200.7 IDE有着几乎固定比例的性能优势,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排除7200.7 Plus在各项测试中大幅领先7200.7 IDE是因为其更多的缓存优势。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Seagate硬盘缓存算法并不优秀造成的缓存利用率和效能低下的问题,因此有着8MB缓存之巨的7200.7 Plus对比其2MB缓存版本并无明显的优势,而当然也就不及仅采用2MB容量的日立(原IBM)180GXP硬盘,因为日立(原IBM)是目前为止在消费级领域硬盘缓存算法方面做得最好的厂商。

结论及后语-论硬盘的可靠性

毫无疑问,希捷7200.7 Plus(SATA)是我们目前在消费级领域所能买到该公司的最顶级产品,而且它也一举让该系列硬盘跻身于当今消费级领域高性能硬盘的前列。在测试中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7200.7 Plus大幅领先于其IDE版本的优异表现。造成这些性能差异的,由最后的PCmark2002软件分析大部分不是增加的6MB缓存功劳,而造成这些根本差异的应该就是完整的序列ATA架构带来的极限化数据传输效能。换句话来说,这时候的7200.7硬盘才充分发挥出它所有的潜力。当然,就凭市场上仅有的一款真正的SATA硬盘就下这个结论未免太过武断。由于盘体结构基本相同,所以业内对7200.7 Plus性能有那么巨大的提升也有另一种说法,这个猜测来源于有部分的7200.7 Plus用户反应其工作噪音要比7200.7 IDE明显增大。那么是否意味着性能剧增的秘诀就是把7200.7盘体在出厂时就设置为高性能状态呢(非静音模式)?换言之旧有的7200.7 IDE硬盘在出厂时被设置在了静音模式以限制其性能和提高其静音表现?当然,这些也仅仅是主观臆测而已。7200.7 Plus在与865/875系统搭建起来后必将组成高性能的磁盘子系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如果系统采用的是ICH5R芯片,那么你甚至还可以通过Raid0方式用两个7200.7 Plus硬盘构建起Raid0磁盘阵列系统,只要不在乎阵列系统的可靠性,其性能已经可以媲美不少中低端SCSI硬盘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目前市场上反应7200.7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具体的例子就是硬盘的噪音和写性能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我们这里测试了四款7200.7硬盘。分别是IDE的80G两个,一个80G的SATA和120G的SATA。其中80G的两款IDE一款非常的安静,但写性能并不太理想,而另一个噪音稍微高一点,但写性能稍微有点提升。但两个SATA的硬盘差异就非常的大,80G 的7200.7 Plus噪音非常的低,另外性能也很稳定,磁盘读取曲线也很平滑,而测试中使用120G 7200.7 Plus表现则大相径庭,除了噪音非常明显以外(是那种嗒嗒嗒的磁头寻道时间,而且每当出现这种“正常”的操作响声同时,硬盘也有比较明显的震动),另外其读写曲线非常陡峭,有时候其读写性能甚至下降到个位数的性能,这甚至要比第一二代的7200转IDE硬盘还要差了,其直接影响就是,在执行视频摘取造成了丢帧,而这是使用酷鱼四硬盘时也未曾发生过的。

序列ATA带来的架构和性能优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且它也是未来体系发展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但与此同时硬盘个体差异的悬殊也让各位购买者无所适从。Seagate 7200.7 Plus,究竟你是天使还是魔鬼?当硬盘保修条例改为一年,买硬盘也到了讲运气的这份上,大家是否有点把硬盘看成当年软盘那样弱不经风的感觉?对了,想必再多过那么5-6年,硬盘就像是现在的软驱一样廉价而且也面临被PC架构彻底抛弃的时刻。那么,照着这些年软驱和软盘的发展历程来看,也许现在仅仅是厄运的开头而已...

当人们因为那印象中坚固可靠的硬盘损坏而丢失不能丢失的重要数据的时候,是否会想,下辈子我还应该用硬盘来备份吗?当单位价格,性能和易用性成为了硬盘厂商所追逐的首要目标后,你们有否想过一个随时会损坏的高性能低价格容易使用的硬盘又会有多少人选用?

"消费级硬盘也需要可靠性,因为硬盘有价,数据无价"

1.数据接口完全不一样,传输速度不一样 sata比ide快(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但在实际应用中,IDE和SATA性能差别不大,基本上差不多。
2.价格不一样,一般SATA比IDE贵,可能也就几一百左右吧。
3.缓存不一样,SATA的多为8M而IDE的多为2M
4.可能SATA比IDE的应用在以后要广,他传输快,当硬盘艺更好,内部传输速度更快,当然外面也要速度更快,才能发挥硬盘性能,而正好SATA能满足外部传输要求,而IDE可能惭惭被取代(据我估计)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出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SI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能满足高端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支持Serial-ATA技术的标志

主板上的Serial-ATA接口

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