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艾露猫技能书:苏联各界领导人及其功过评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2 07:55:36
我想知道从斯大林以后苏联各界领导人上台后的一系列作为,特别是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有对他们本国社会主义阶段的认识。除此,他们后来推行的政策正确与否的评定。希望比较概括的解答!
一定要回答到点子上,关于什么“苏联元帅任命”这类文不对题的答案希望不要出现。看清问题呀!朋友。

斯大林在生前指定的接班人是马林科夫,这个人能力比较一般,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和手腕,执政的时间很短,就被赫鲁晓夫给赶下台了.
赫鲁晓夫在1956年担任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部长会议主席(总理),他在上台后开始着手调整苏联的内外政策,对外改变了斯大林后期与西方的僵硬对抗状态,寻求一定范围内地与西方缓和,争取实现所谓"美苏合作","平起平坐",寻求超级大国的地位.同时改变了斯大林对新生国家不重视的方针,开始大力卷入第三世界,与美国争夺外交空间扩张势力范围.在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上同样有紧有松,目的在于加强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地位,作为其对外争霸的基础和筹码.在国内调整僵硬的斯大林体制,在巩固和维护重工业的优先发展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对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在企业中开始推行一些比较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思想,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但是他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很大程度是一种盲目的反斯大林化,越到后期越造成了政治上和社会上的混乱.同时这种改革在事实上也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而只是一种修补.再加上苏联的经济问题众多远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这些都导致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赫鲁晓夫比较肤浅,1957年他提出了在15年内超过美国,建设共产主义的口号,不仅没有对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也没有正确分析对苏联所处的社会阶段,提出了口号过于激进而不切实际,造成了思想上混乱.
赫鲁晓夫于1964年10月16号被迫辞职退休,之后上台的是勃列日涅夫,1964年他出任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1966年苏共23大担任总书记,1976年起兼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全苏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晋升苏联元帅,1977年兼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国家元首兼立法机构首脑).上台后勃列日涅夫面对赫鲁晓夫改革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在"稳定局势"的前提下继续推行改革.他的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主要是推行所谓"新经济体制",即提出利润挂帅,驱使企业追逐利润.这个是一定程度上对原有体制在思想上的创新.在工业领域进一步巩固重工业的发展势头,为苏联军事力量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继续追加农业投资,利用经济杠杆推动农业发展.应当说勃列日涅夫在其统治前期对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予了相当的推动.但是他的改革同样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修补而不是革新,同时对形势的分析过于乐观,没有及时将经济的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导致经济发展成本过高,技术进步速度缓慢,新技术的应用程度低,再加上过高的军费和援外负担,以及勃列日涅夫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和自大情绪,到70年代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到70年代末趋于停滞,体制僵化,出现了危机.在对外关系上苏联大大加强了在第三世界的卷入,扩大了苏联的国际影响同时也给苏联经济造成巨大负担,在对美国的关系上一方面提出缓和战略,缓和与美国的政治关系,获得并巩固在军备方面与美国的均势地位,同时加紧苏联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对外的扩张.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上走得更远,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表明苏联党个国家长期存在的大国大党主义发展为霸权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而1979年入侵阿富汗则是苏联霸权主义发展到顶点的标志.为了给自己辩解,勃列日涅夫在1968年提出了所谓"有限主权论"和"国际专政论"作为干涉东欧国家内政的理论.
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勃列日涅夫比赫鲁晓夫前进了一步,他已经认识到短时间内实现共产主义是不现实的,于是提出了"发达社会主义"的概念,1972年,也就是赫鲁晓夫宣称要实现共产主义的那一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但是这一提法仍然过高估计了苏联自身的发展程度和所处的社会阶段,到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成为了阻止苏联社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思想桎梏.
勃列日涅夫1982年11月10日逝世,安德罗波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他的执政时间不长,只有15个月,但是他却被认为是斯大林之后最优秀的苏联领导人.在国内,他提出了加强劳动纪律的口号,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扩大了苏联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并且肯定了改革的必要性.对外则提出新思维的提法,主张缩小苏联对外扩张的规模,集中力量发展本国经济,在维护与美国军事均势的前提下减轻军费对经济的负担.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则更进一步,提出苏联仍然处在"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对苏联所处的景况有了比较清醒的了解.但是他执政时间太短没有给苏联社会的发展提供太多的动力,苏联社会的僵化虽有缓解但没有根本解决.
安德罗波夫与1984年2月9日逝世,接任的是契尔年科,当时他的年龄已经73岁,是上任时年龄最大的苏共总书记,而且身体疾病缠身,对苏联社会的影响微乎其微,他本身就是作为一个过度性人物被推上前台的,本身的能力并不突出.在他执政期间没有提出新的思想,主要是重复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主要理论,苏联社会刚有些气色又重新限于僵化状态.
契尔年科与1985年3月逝世,接任的就是戈尔巴乔夫,他是苏联时期争议最大的领导人之一.他上台时苏联的国内外局势已经非常严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对内他提出了加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战略,试图扭转7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经济的低靡状态,但是此时的苏联经济已经重病缠身远非一朝一夕可以出现明显的改善,戈尔巴乔夫错误认为是原有政治体制在阻碍经济发展,于1988年开始大力推行政治改革,改革结果是导致苏联社会意识形态混乱,民族凝聚力大为下降,各类错误思想泛滥,不仅导致经济大规模滑坡和崩溃,也导致了苏联国家的解体.对外戈尔巴乔夫热衷于改善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关系,不断减少在第三世界的卷入,放松并且最终放弃了对东欧的控制,缓和了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紧张关系,以不断让步为代价推动与美国的裁军谈判,根本目的是减轻苏联的经济负担,争取西方的经济和技术支持.其结果是导致了苏联国家利益的不断丧失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混乱和解散,最终导致雅尔塔体制的崩溃,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但是客观上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思想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以民主化,公开性为代表的一系列思想,导致了苏联社会意识形态的混乱,还提出了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全盘否定苏联历史,认为苏联的是"兵营式的社会主义",丑化苏联共产党并最终导致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丧失.对外思想上他提出全人类思想高于一切,以让步推动美苏关系缓和,不断导致苏联国家,民族和阶级利益的丧失.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
关于授予伏罗希洛夫、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
布琼尼、布柳赫尔苏联元帅军衔的决定

根据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1935年9月22日《关于在工农红军中实
行军衔制》的决定,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决定:授予下列诸同
志以苏联元帅军衔:
1.苏联国防人民委员 克 • 叶 • 伏罗希洛夫。
2.苏联国防副人民委员 米 • 尼 • 图哈切夫斯基。
3.工农红军总参谋长 亚 • 伊 • 叶戈罗夫。
4.工农红军骑兵总监 谢 • 米 • 布琼尼。
5.远东红旗特别集团军司令员 瓦 • 康 • 布柳赫尔。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米 • 加 里 宁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维 • 莫洛托夫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 伊 • 阿库洛夫
1935年11月20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袁坚译自《真理报》,1935年11月21日)

附 记:
1.苏联元帅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1937年5月26
日在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员任上被捕。1937年6月11日被枪决。1957年被平反昭
雪。
2.苏联元帅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最后任职为外高加索军区
司令员。1939年2月23日被处决。后被平反。
3.苏联元帅瓦西里•康斯丁诺维奇•布柳赫尔:苏联红军前远东方面
军司令员。1938年8月18日被召回莫斯科。11月9日被执行枪决。后被平反。
4.苏联元帅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苏联战时最高统帅部成员
。1973年10月26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1岁。
5.苏联元帅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前苏联最高苏维
埃主席团主席。1969年12月2日在莫斯科去世。

补 缀:
前苏联杰出的军事天才图哈切夫斯基的冤案,是本世纪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
还是在1935年冬,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举行的大型战略军事导演(演习)中,时任
副国防人民委员、苏军装备部部长、军事导演(演习)蓝军方面统帅的他,提出
了德军如果进攻苏联,将至少展开不少于200个师的预言。而事实上,在1941年,
纳粹法西斯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共计展开了190个师的兵力对苏联发起进攻。而
最有意思,也是最耐人寻味的是,在苏联元帅米•尼•图哈切夫斯基
案件死刑判决令上签字的,除去负责本案其他有关人员外,还包括了在1935年11
月,和他一起被授予苏联元帅这一崇高军衔的他的四位战友:伏罗希洛夫、布柳
赫尔、叶戈罗夫和布琼尼。1937年6月11日,年轻的红色统帅、苏联天才的军事家
图哈切夫斯基和约•埃•亚基尔(时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苏联国防
人民委员部军事委员会委员)、伊•彼•乌博列维奇(时任苏联中央
执行委员、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军事委员会委员)等其他七位着名的红军将领一
道被处死,时年仅45岁。他们的死,揭开了苏军大“肃反”的序幕。次年,红旗
勋章获得者布柳赫尔元帅在不事对外张扬的情况下,被斯大林秘密逮捕处死。第
二年,同样在那份死刑叛决书上签过字的叶戈罗夫元帅也在劫难逃,他在“肃反
”中被处决了。国内战争中传奇式的着名骑兵英雄谢•米•布琼尼元
帅因为是斯大林的爱将,和另一位元帅伏罗希洛夫一道,成为首批苏联元帅中侥
幸存活下来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1941年7月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任苏军
西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由于苏军最高统帅部在战略上所犯下的严重错误,加
之指挥失当及其作为方向总司令,战略指导思想陈旧,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特点,
至使在战争初期,该方向总指挥部下辖的南、西南两方面军损失严重。南方面军
部队在德军乌曼合围战役中,所辖第18集团军折损严重,部队一部被歼。而由元
帅的爱将米•彼•基尔波诺斯上将任司令员的西南方面军,更是以数
个集团军、几十万人在基辅遭德军围歼,司令部损失,司令员阵亡的惨重代价,
在苏联卫国战争的军史上,书写下凝重的一笔。在这场战役中,归西南方向总指
挥部指挥的西南方面军有的部队甚至被迫用马刀和血肉之躯,去和敌人的钢铁战
车——坦克进行殊死的肉搏,就象是在演出一出现代的唐吉诃德斗风车。这场着
名的基辅之战也作为苏联乃至世界军事史上,迄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役而载入了
史册。只不过,这场战役的赢家不属于正义的一方,而恰恰是侵略者——纳粹法
西斯军队集团。此战过后,他作为替罪羊被免去方向总司令之职,而以副国防人
民委员(原国防人民委员)、苏联元帅谢•康•铁木辛哥(苏联第二
批晋授衔叁位元帅之一,另外两位分别为时任苏军总参谋长苏联元帅鲍•米
•沙波什尼科夫和遭贬黜、时任列宁格勒方面军第54集团军司令员的苏联元
帅格•伊•库利克。1941年7月19日,苏军统帅约•维•斯
大林亲自接任国防人民委员一职)取而代之。元帅自此被迫挂靴赋闲,在事实上
逐步退出了行伍,回家去终老此生。次月,重建的该方面军多个集团军的主力再
度于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会战中被歼。败走麦城的铁木辛哥自此也面临着同样的
命运。而关于那另一位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据有关解密的苏联史料披露,这位
忌妒心强,才智平庸,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元帅,早年步步紧跟斯大林,长期
成为其宠臣,加之资历甚老(曾为苏联的朱德——苏军统帅伏龙芝的副手),又
善见风使舵,使他长期成为苏联军界乃至政坛上的不倒翁。特别是在那场席卷苏
联的叁十年代大“肃反”中,在导致包括图哈切夫斯基等叁帅在内的苏联众多党
政军领导人蒙冤、蒙尘甚至枉死的事件上,这位元帅曾经扮演了不那么光彩的角
色。然而,宠臣也毕竟会有失宠的时候。战后,这位丧失了斯大林信任的元帅只
能够战战惊惊的生活——他甚至已被斯大林列入了下一批将被整肃掉的人的名单
之中。只是因为斯大林在这时的突然逝世,才挽救了他的性命。1969年底,元帅
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长眠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他,不知在告别人世
时和在地下与他的老战友们相会重逢时,良心上是否还会平静安然,还是在承受
着内心的煎熬与谴责——
当年朱可夫就是在担任了顿河哥萨克骑兵第四师师长(该师为布帅和伏帅之起家老本钱)后,才得到伏罗希洛夫的赏识和重用,才会派他去苏蒙边境打了哈勒欣战役。朱可夫就是在此役后才出人头地的。
所涉及的
,是1935年首批授衔的五位苏联元帅,其中,未涉及到朱可夫元帅。你的补充发
言似乎是有些不对题。第叁,关于哈勒欣战役,大陆有关军事书籍上的正规译法
是哈勒欣河战役。另外,说它是发生在苏蒙边境也没错。有关的材料不少,您可
以再看一下。这里,我不再罗嗦。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斯大林是人类公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