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savemanager:劳驾,什么是“主体”,如何理解主体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8 11:23:32

引自外国哲学大辞典
主体(英subject)哲学术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逻辑意义上使用该词,认为它是命题的主语,与谓词相对,指由谓语描述的主语,是某种特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主语所表示的即存在于世界中的实体。认为第一实体之所以被称为第一实体,是因为它是其他东西的基础和主体。中世纪邓斯,司各脱把主体与客体等同于阿拉伯哲学中的第一意向性与第二意向性,认为第一意向性感知的个别事物是主体的,即具体的实体,而第二意向性安排在由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相中,是客体的,即由心灵活动所构成的事物,这样理解的主体事实上指客观存在,而客体的则指主观构造出来的。法国笛卡儿继承中世纪哲学的着法,把客体看成是呈现于思想中的东西,而把主体看成是事物本身。英国霍布斯区分作为感觉者的主体与作用于感觉者产生感觉的对象。德国康德提出先验主体,即自我的统觉,这种主体指思维的能动的综合作用,它通过先天形式整理感性材料而形成知识,与这种主体相对的客体则指自在之物,也可指意识中的认识对象。费希特否认康德的自在之物的客体,把主体理解为自我,把意识中的非我作为客体,使主体成为认识的主体,以意识统一主体与客体。谢林以绝对统一主体与客体,主体仍然是精神的主体。黑格尔以绝对精神统一主体与客说,但强调实体就是主体,把精神实体看成能动的主体。现代西方哲学大多发展了这种精神的能动的主体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是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并非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是精神的能力。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体观点在批判费尔巴哈的主体观点中提出,费尔巴哈认为真正的主体是实在的完整的人,但他认为这种作为主体的人是生物体的人,不是社会的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两者形成统一体,即认识主体在实践中认识到他所指向的对象,主体与客体是在实践中统一的。主体具有自觉性、创造性与能动性。匈牙利卢卡奇把无产阶级看成是社会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同一的主体一客体”。认为把无产阶级作为客体,是因为它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特别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把它作为主体,则因为它是整个社会现实的认识者和改变者。卢卡奇这种观点强调了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历史作用。德国E.布洛赫也在主体与客体关系上对黑格尔哲学作出不同解释,认为在历史过程中,有许多选择的可能性,历史本身就是主体的活动。认为工人阶绍正是通过积极的介人作用,使主客体的矛盾不断向更义解释历史发展的性质。

什么是主体?
http://www.chinathink.org/blog/user1/25/archives/2005/1600.html
主体性主要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http://chat.pep.com.cn/lb5000/topic.cgi?forum=42&topic=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