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dd4.6使用方法图解:历史与我:如梦如幻原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0:24:19
急需,多谢帮助
郑敏的,2005年诗经上曾发表

历史与我
推荐度:★★★★
作者:linherry 发表于2005-3-27 12:33:38 已被阅读162次

作为一名“三年级”的志愿者,我在上海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中已工作两年多了。我们上海博物馆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但大家都对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有着心灵相通的缘分。当我们第一次站在展馆中为参观者服务时,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知识难以承担历史之重,另一方面,又特别想把已知的知识赶紧告诉给更多的观众。日子在一次次讲解中很快度过,而我越来越体会到志愿服务最需要的是真诚交流。如今在最初的激情中已有了更多的责任。
每一次徜徉于这些国之瑰宝之间,我感觉历史与我是如此的接近,能与它们有这样“亲密接触”的机会真是幸运,同时自己的这种心灵的愉悦特别想与人交流,快乐要分享就会加倍快乐。然而面对各式各样参观目的的游客,我得到的反馈并不都是对中华优秀文化赞美的共鸣,这使我多少有些失落。我在思考,在观察。为什么他们对我的讲解没有更多的反应?是他们对此不感兴趣还是我的讲解平淡而冗长?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细细想来,志愿者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时间并不长,大家对它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不高。所以当我们主动向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时,他们的“退避三舍”也就容易理解了。再想想我之所以加入志愿讲解员这个行列,不就是想独乐乐,不如与他人同乐乐吗?自己的心态也就放松了不少。看来问题的关键,还是我的开场白能否让参观者有兴趣听下去,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真诚的交流。在实践中我感觉,在上海博物馆这样一个艺术殿堂,进来的观众多有接受文化熏陶的愿望,当我们本着与他人共同体验中国古代人文精髓的宗旨,耐心的讲解定会得到观众真诚感谢。亲切的目光和友善的微笑,就是最好的请柬,发自内心的平和与真诚是最能打动心弦的声音,人们总在追求真、善、美。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这不仅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乐趣。
记得2002年5月25日我作为新一批刚刚接受了培训的自愿者,参加了上海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周”的讲解活动。这天上午我接待了一批参观者后,又来到青铜馆的入口处,发现两位游客正对着镶嵌十字纹方钺拍照,便主动上前为他们介绍,他们也欣然愿意我带着他们继续参观。讲着讲着围拢的观众越来越多,大家似乎都对青铜的神秘和中华文明的渊源流长很感兴趣。没想到观众中有团市委组织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工作者,而且恰巧其中还有两位来自香港的义工代表,他们无一不为祖国的灿烂古代文明而啧啧称赞。望着那闪烁着大眼睛想必是来自高原的黑红脸庞的青年、对古代文化渴望了解的香港青年,此刻我觉得年轻的心是如此的相通,沟通的乐趣无以言表。青铜馆参观完了后,他们又饶有兴致地要求我讲讲移展于《晋国奇珍》临展的“晋侯苏编钟”,临展中唢呐声声让人意犹未尽;接着邀请我继续与他们一起去分享了雕塑馆里千姿百态的雕塑之美。不知不觉间,时钟指向了中午12:15,陪同的团市委老师提议我们一起合了张影,共同记录下这一美好的记忆。我想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辉煌文明,增进交流,同时也让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了解上海,了解上海博物馆的志愿者,这比什么都值得。
上海博物馆不仅是我们上海的骄傲,更是中国的代表。2002 年6月9日下午我接待了一批来自国外的参观者。通过我近一小时的英文讲解,他们不仅看到了父乙觥的华美、牺尊的生动,更知道了子仲姜盘的奇妙和大克鼎的曲折经历。我发现各国人民其实是很容易沟通的。他们与我当初学习时一样,都好奇于爵口沿上的立柱功用。当我告诉他们这是绑滤网之用后,西方人特有的幽默让我也忍俊不禁。伴随着一件件器物的浏览与讲解,似乎他们对中国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会心的微笑常常浮现于他们的脸颊。兽面纹的内涵、鄂叔簋的铃铛、倗生簋的历史价值,以及齐候匜所传递的沃盥之礼,让云雾间的东方古国有了更清晰的身影。这些外国朋友还不时想了解这些器物出土于何处。交流带来的共鸣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传播文明的乐趣。想必他们的中国之旅应该是不虚此行吧!
我真切地感到身为志愿者,不仅是奉献精神的体现,更是自我素质提高,拓宽视野的良好机会。与传播文明的乐趣相比较,自己的那一点被占用的休息时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志愿者工作带给我如何与人打交道的经验,更让我收益非浅。每当看到自己的工作,能为我们这座城市增光添彩,心中就感到无比自豪。

历史与我

作为一名“三年级”的志愿者,我在上海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中已工作两年多了。我们上海博物馆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但大家都对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有着心灵相通的缘分。当我们第一次站在展馆中为参观者服务时,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知识难以承担历史之重,另一方面,又特别想把已知的知识赶紧告诉给更多的观众。日子在一次次讲解中很快度过,而我越来越体会到志愿服务最需要的是真诚交流。如今在最初的激情中已有了更多的责任。
每一次徜徉于这些国之瑰宝之间,我感觉历史与我是如此的接近,能与它们有这样“亲密接触”的机会真是幸运,同时自己的这种心灵的愉悦特别想与人交流,快乐要分享就会加倍快乐。然而面对各式各样参观目的的游客,我得到的反馈并不都是对中华优秀文化赞美的共鸣,这使我多少有些失落。我在思考,在观察。为什么他们对我的讲解没有更多的反应?是他们对此不感兴趣还是我的讲解平淡而冗长?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细细想来,志愿者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时间并不长,大家对它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不高。所以当我们主动向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时,他们的“退避三舍”也就容易理解了。再想想我之所以加入志愿讲解员这个行列,不就是想独乐乐,不如与他人同乐乐吗?自己的心态也就放松了不少。看来问题的关键,还是我的开场白能否让参观者有兴趣听下去,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真诚的交流。在实践中我感觉,在上海博物馆这样一个艺术殿堂,进来的观众多有接受文化熏陶的愿望,当我们本着与他人共同体验中国古代人文精髓的宗旨,耐心的讲解定会得到观众真诚感谢。亲切的目光和友善的微笑,就是最好的请柬,发自内心的平和与真诚是最能打动心弦的声音,人们总在追求真、善、美。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这不仅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乐趣。
记得2002年5月25日我作为新一批刚刚接受了培训的自愿者,参加了上海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周”的讲解活动。这天上午我接待了一批参观者后,又来到青铜馆的入口处,发现两位游客正对着镶嵌十字纹方钺拍照,便主动上前为他们介绍,他们也欣然愿意我带着他们继续参观。讲着讲着围拢的观众越来越多,大家似乎都对青铜的神秘和中华文明的渊源流长很感兴趣。没想到观众中有团市委组织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工作者,而且恰巧其中还有两位来自香港的义工代表,他们无一不为祖国的灿烂古代文明而啧啧称赞。望着那闪烁着大眼睛想必是来自高原的黑红脸庞的青年、对古代文化渴望了解的香港青年,此刻我觉得年轻的心是如此的相通,沟通的乐趣无以言表。青铜馆参观完了后,他们又饶有兴致地要求我讲讲移展于《晋国奇珍》临展的“晋侯苏编钟”,临展中唢呐声声让人意犹未尽;接着邀请我继续与他们一起去分享了雕塑馆里千姿百态的雕塑之美。不知不觉间,时钟指向了中午12:15,陪同的团市委老师提议我们一起合了张影,共同记录下这一美好的记忆。我想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辉煌文明,增进交流,同时也让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了解上海,了解上海博物馆的志愿者,这比什么都值得。
上海博物馆不仅是我们上海的骄傲,更是中国的代表。2002 年6月9日下午我接待了一批来自国外的参观者。通过我近一小时的英文讲解,他们不仅看到了父乙觥的华美、牺尊的生动,更知道了子仲姜盘的奇妙和大克鼎的曲折经历。我发现各国人民其实是很容易沟通的。他们与我当初学习时一样,都好奇于爵口沿上的立柱功用。当我告诉他们这是绑滤网之用后,西方人特有的幽默让我也忍俊不禁。伴随着一件件器物的浏览与讲解,似乎他们对中国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会心的微笑常常浮现于他们的脸颊。兽面纹的内涵、鄂叔簋的铃铛、倗生簋的历史价值,以及齐候匜所传递的沃盥之礼,让云雾间的东方古国有了更清晰的身影。这些外国朋友还不时想了解这些器物出土于何处。交流带来的共鸣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传播文明的乐趣。想必他们的中国之旅应该是不虚此行吧!
我真切地感到身为志愿者,不仅是奉献精神的体现,更是自我素质提高,拓宽视野的良好机会。与传播文明的乐趣相比较,自己的那一点被占用的休息时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志愿者工作带给我如何与人打交道的经验,更让我收益非浅。每当看到自己的工作,能为我们这座城市增光添彩,心中就感到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