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硫粉末用什么溶解:四川是不是因为它境内的四条大河而得名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6:00:46
我希望要详细的阐述一下,其历史渊源!!
有朋友说是因为美女而得名,请问这有什么历史依据么?

上古时我们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创造了四川文化的那个区划,在秦时置为巴郡、蜀郡,汉代叫益州,唐代改为剑南道,后分为剑南西川道和剑南东川道,分别在成都和三台设立治所。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区划,只有东、西两川,故简称“两川”。唐玄宗时,他又对此区划作了调整,有了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设置(山南西道辖今陕南、川北地区、治所在汗中)。这样,便有了“三川”的简称。由于宋真宗这一调整,又在益(成都)、梓(三台)、利(汗中)州三州之外,新置夔州(奉节),于是,这一区域在宋代便被称为“川峡四路”,后来就简称为“四川”。这就是我们“四川”的来源。

因美女而出名!!

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楼上的, 利州不是汉中,是广元

“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1101年)设益.梓.利.菱四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这四路,一般称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在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贝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峡四路的官员,都将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到元代就正式以"四川"为名,建立了四川行省。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峡四路基础上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为四川省.1949年分置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行署,1952年撤销,合并为四川省;1955年西康省撤消,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并入。1997年3月,重庆设立直辖市,所属行政区一并划出。

唐置剑南道,后分剑南西川和剑南东川节度使,加上山南西道,时人习惯称为"三川".宋在蜀故地分置有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称"川峡四路".时人将唐代的"三川"和宋代的"四路"相合,称"四川".元代正式建立四川行省,明清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