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喜面邀请短信:关于"靖康之耻"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1:51:24
我看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上有提到"靖康之耻"历史上真的有这回事吗?

靖康之耻

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

中国人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兵凶战危血雨腥风之中。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东路军进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

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

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年间金朝灭亡北宋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难”。

公元1125年,金朝在灭辽之后驱兵南下,分两路进攻北宋,进逼宋朝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昏庸无能的宋徽宗赵佶听到金兵来犯,惊恐万状,传位给太子赵恒(宋钦宗),自称太上皇,借“烧香”为名,逃往镇江避祸。宋钦宗即位后,改年号为“靖康”。他同样畏敌如虎,只是迫于形势,才任命主战派李纲负责保卫汴京。同时,派遣使者前往金营求和,答应割地输款。金兵在获得北方大片土地和大量金银之后北撤。投降派又得势起来。宋钦宗以为天下无事,罢免了李纲。太上皇宋徽宗回到汴京,继续过着腐朽的生活。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秋天,金兵第二次南侵,东西两路军队合围汴京。在这危急关头,无赖郭京说他能请“神兵”退敌,宋钦宗竟信以为真,下令撤去城上守军,大开城门,请“神兵”退敌。金兵就乘机攻人汴京,徽宗、钦宗束手就擒,做了俘虏。第二年春,金兵北撤,将城内92个府库内的财物席卷一空,又把微钦二帝及皇族、大臣等大批人员俘至北方,北宋王朝也就灭亡了。

——————————————————————————————
宋朝第八个皇帝徽宗赵佶于公元1125年金人进逼汴京之际仓皇传位于皇太子赵桓,翌年改元靖康,徽宗南奔,赵桓成为历史上的钦宗。这位苦命的皇帝,做皇帝只一年多,被金人掳去,终身监禁达三十年之久。

其实徽宗也未漏网。1126年,也是靖康元年,钦宗搜括开封市内的金银贡献于金军,承认割让北方太原等三镇,敌方后撤,京师解严,太上皇徽宗为群臣谏劝表示团结一致的局面下回汴京开封。不料朝庭尚在和战未决间金人卷土重来,这次他们不再与赵宋交涉,竟掳获当今皇上、太上皇、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北去,虽然这事发生于1127年初,通常历史家公认北宋亡于1126年。此后徽钦二宗先后死于五国城(今日中国之东北角)已不在话下。

只有在这纷乱期间徽宗之子钦宗之弟康王赵构能够举兵脱逃,在南京称帝,是为南宋的高宗。他即位未久也被金人追逐于江浙沿海一带,有一个时期亡命于海舟之上。后来总算定都(只称“行在”)于临安(杭州)。又直到1141年秦桧的和议成功,赵构向金主称臣,每纳岁币银绢各二十万,又认定淮河为界,南宋的局面才算比较安全,如此保持半壁江山至1279年亡于忽必烈之元,先后延宋祚又153年。

靖康这悲剧性的年号千古普遍的流传,大概是由于岳飞所填词《满江红》有“靖康耻,犹未雪”字句之故。既称之为“耻”,则是不应当发生的事迹,竟让之发生。1126年斡离不进军开封之际,兵力不过六万,北宋各方召集勤王之师,号称二十余万。只是和战之计仓皇未决,以致人心瓦解。当时如果持以恒静,何至如此凌受羞辱?这样子的分析与辩驳,已经有很多历史学家先后为之。并且追究责任,既有靖康不可收拾局面则徽宗之任用蔡京,因蔡京更可以追究到神宗之任用王安石。

历史家铺陈往事,其主要的任务是检讨已经发生的事情之前因后果,不能过度着重并未发生的事情,如遇不同的机缘也可能发生,并且可以产生理想上的衍变(除非这样的揣测提出侧面的及反面的因素,可以补正面观察之不足)。并且金人入主中原,“废”北宋皇帝为“庶人”,至今已八百多年。今日我们亟要找得众所公认的原因,专门相信当时人个别追究责任维持己见的说法,很难与今日的理解符合。

从这种立场,我们可以看清:赵宋王朝319年与边区少数民族所树政权的周旋,经常站在被动地位,因其不能战,也难能邀得对方的同意言和。太宗攻辽既已三度失败(详“澶渊之盟”),1041年契丹又准备南犯,富弼的交涉,总算不辱使命,但是还是以增岁币了事,到头仍是军事力量不够。北宋不仅对契丹之辽及女真之金如此,他们对以西羌为主体组成的夏国也不能采取主动。其军事行动,经常旷日废功,败兵折将。神宗朝的战事,连亘14年,竟留下一段“官军、羯羌、义保死者六十万人”的纪录,赵顼一闻前线受挫折的战报终夜绕榻而旋,其衷心痛苦可知。议和时宋朝仍承认岁“赐”银绮绢茶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年间金朝灭亡北宋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难”。

公元1125年,金朝在灭辽之后驱兵南下,分两路进攻北宋,进逼宋朝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昏庸无能的宋徽宗赵佶听到金兵来犯,惊恐万状,传位给太子赵恒(宋钦宗),自称太上皇,借“烧香”为名,逃往镇江避祸。宋钦宗即位后,改年号为“靖康”。他同样畏敌如虎,只是迫于形势,才任命主战派李纲负责保卫汴京。同时,派遣使者前往金营求和,答应割地输款。金兵在获得北方大片土地和大量金银之后北撤。投降派又得势起来。宋钦宗以为天下无事,罢免了李纲。太上皇宋徽宗回到汴京,继续过着腐朽的生活。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秋天,金兵第二次南侵,东西两路军队合围汴京。在这危急关头,无赖郭京说他能请“神兵”退敌,宋钦宗竟信以为真,下令撤去城上守军,大开城门,请“神兵”退敌。金兵就乘机攻人汴京,徽宗、钦宗束手就擒,做了俘虏。第二年春,金兵北撤,将城内92个府库内的财物席卷一空,又把微钦二帝及皇族、大臣等大批人员俘至北方,北宋王朝也就灭亡了。

——————————————————————————————
宋朝第八个皇帝徽宗赵佶于公元1125年金人进逼汴京之际仓皇传位于皇太子赵桓,翌年改元靖康,徽宗南奔,赵桓成为历史上的钦宗。这位苦命的皇帝,做皇帝只一年多,被金人掳去,终身监禁达三十年之久。

其实徽宗也未漏网。1126年,也是靖康元年,钦宗搜括开封市内的金银贡献于金军,承认割让北方太原等三镇,敌方后撤,京师解严,太上皇徽宗为群臣谏劝表示团结一致的局面下回汴京开封。不料朝庭尚在和战未决间金人卷土重来,这次他们不再与赵宋交涉,竟掳获当今皇上、太上皇、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北去,虽然这事发生于1127年初,通常历史家公认北宋亡于1126年。此后徽钦二宗先后死于五国城(今日中国之东北角)已不在话下。

只有在这纷乱期间徽宗之子钦宗之弟康王赵构能够举兵脱逃,在南京称帝,是为南宋的高宗。他即位未久也被金人追逐于江浙沿海一带,有一个时期亡命于海舟之上。后来总算定都(只称“行在”)于临安(杭州)。又直到1141年秦桧的和议成功,赵构向金主称臣,每纳岁币银绢各二十万,又认定淮河为界,南宋的局面才算比较安全,如此保持半壁江山至1279年亡于忽必烈之元,先后延宋祚又153年。

靖康这悲剧性的年号千古普遍的流传,大概是由于岳飞所填词《满江红》有“靖康耻,犹未雪”字句之故。既称之为“耻”,则是不应当发生的事迹,竟让之发生。1126年斡离不进军开封之际,兵力不过六万,北宋各方召集勤王之师,号称二十余万。只是和战之计仓皇未决,以致人心瓦解。当时如果持以恒静,何至如此凌受羞辱?这样子的分析与辩驳,已经有很多历史学家先后为之。并且追究责任,既有靖康不可收拾局面则徽宗之任用蔡京,因蔡京更可以追究到神宗之任用王安石。

历史家铺陈往事,其主要的任务是检讨已经发生的事情之前因后果,不能过度着重并未发生的事情,如遇不同的机缘也可能发生,并且可以产生理想上的衍变(除非这样的揣测提出侧面的及反面的因素,可以补正面观察之不足)。并且金人入主中原,“废”北宋皇帝为“庶人”,至今已八百多年。今日我们亟要找得众所公认的原因,专门相信当时人个别追究责任维持己见的说法,很难与今日的理解符合。

从这种立场,我们可以看清:赵宋王朝319年与边区少数民族所树政权的周旋,经常站在被动地位,因其不能战,也难能邀得对方的同意言和。太宗攻辽既已三度失败(详“澶渊之盟”),1041年契丹又准备南犯,富弼的交涉,总算不辱使命,但是还是以增岁币了事,到头仍是军事力量不够。北宋不仅对契丹之辽及女真之金如此,他们对以西羌为主体组成的夏国也不能采取主动。其军事行动,经常旷日废功,败兵折将。神宗朝的战事,连亘14年,竟留下一段“官军、羯羌、义保死者六十万人”的纪录,赵顼一闻前线受挫折的战报终夜绕榻而旋,其衷心痛苦可知。议和时宋朝仍承认岁“赐”银绮绢茶

靖康之耻

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

中国人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兵凶战危血雨腥风之中。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东路军进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

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

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之耻

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

中国人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兵凶战危血雨腥风之中。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东路军进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

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

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