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利永包装:各位大师告诉我,面对无知,你们是什么心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11 03:10:59
从我进入《百度知道》以来,发现大部分人人文素质较高,问题提得明确,文化含量高,对别人的答复能辨别好坏,可有些人提问时糊涂,采纳答案时更糊涂,如有人将三个完全一样的、粘贴来的答案同时设置为投票,后面更精确的答复入不了围,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另有一些人学养不深,对那些客观性的文学史方面的提问,采纳答案时不顾事实,凭自己一知半解的理解和好恶,让人苦笑不得。回答提问时,我们无法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样素质的人,因此,对这个本来有意义的事,我都心灰意冷了。告诉我,你们有同感吗

我也是身受其害啊!!!!!

面对这种情况,我什么都不说,就象鲁迅先生说的:最大的鄙视是无言,连眼珠都不转一下!

呵呵 庸人自扰阿
可以避而不见的
做好自己的事

有点小生气,但还得回答啊!

哈哈,世人百态,何必苛求,自得其乐,天地悠悠

我根本就不会想你所想的那些,这才是我的心态

有同感,支持一下。

我找了一篇文章,要坦然面对无知的,。现在也贴在这里吧。

坦然面对无知.

面对他人蔑视的表情中夹杂一句"无知!",很少有人会对此无动于衷.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意无意地鄙视无知,同时回避甚至惧怕被他人认为无知. 我们或多或少地试图掩饰这种被看作无知的尴尬. 我们也不止一次地从心底抵触别人对自己无知的消极暗示..虽然我们往往最先抵触的不是无知与否, 不是无知的内涵.,更多的是耿耿于怀于被赋予无知面纱后面的脸面.

无知, 在大众的眼睛里, 往往消极暗示没有文化或者不博闻. 实际上,对无知的定义, 无:没有; 知: (某些方面的常识)认知, 知晓.----无知 就是在某一方面缺乏认知, 不知道, 不了解.

实际上, 认识和认知是不同的概念. 仿佛你认识一个人, 在头脑中反映的仅仅是此人给人的表面,笼统的印象. 认知一个人, 是通过长时间地相互接触,对此人的本质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对某些事物有无认识和认知, 是由一个人的生命基因和生命的轨迹所决定的,人的本性和 生存的环境, 为他提供无数认识某些新生事物的机遇.,决定了他的外界信息量的捕捉,以及对捕捉到信息的应用.

不同人的生命基因和生命的轨迹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决定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恰恰反映出人们认识和认知的差异性和相对缺乏性......人们的生命基因和生命的轨迹往往不是他们能够选择的, 这种无法选择性使得人们对某些事物可能的一无所知,成为必然.

我们可以说, 天地之间的奥秘,直到此时此刻,还有多少我们未知的迷; 直到此时此刻, 还有多少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还在不断的更新....跨越地域,历史, 知识领域,知识层次, 性别,年龄...人们何以能够做到百事通..

当他人偶然在你面前提及过一个你从没有听说过,又和你毫无关系的人A,你不会对他有什么认识.

当有人第二次提及A的时候, 你对A的感觉是从对他的"无知" 到认识. 你不会大谈而特谈A, 最多, 你可能说你听说过此人.

当你不得不和A打交道,通过你们之间长时间,频繁近距离的接触,你对他有所认知.

你用对他的认知, 来制定与他打交道时可行性的实施计划, 你是在运用你对他认知...

从对某事情的无知到认识, 需要兴趣,渴望的领引,机遇相伴,使认识在头脑中着孕;

从认识到认知, 需要参与作为脐带,磨合后,认识的应用结果才是认识的新生.

认识和认知不同, 我们不能轻易的说'我们知道",我们更不能趾高气昂地说,"我们无知".

对外界的认知越多, 越能够分享揭开外界的存在的奥秘的愉悦,越能够体会自己存在的渺小和宇宙间的博大和神奇, 越能体会存在生命的快乐与甜蜜.

如此说来,我们完全有理由坦然面对现有的无知. 更不必挣扎着为无知面纱后面的脸面而动容.普通人,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这正是对事物认识最客观,理性和科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