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nchina vuforia教程:《沁园春·雪》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22:08:59

沁园春·雪》赏析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象正“舞”向云宵,“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这七句,大处落墨,专写大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泽东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银蛇飞舞状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这种移情入景、力诱纸背的描写,也只有毛泽东才有此妙词!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霎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用“须”字转折,表达乐观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显示端详观赏的意态;“红装素裹”相映成趣,显得特别娇艳明媚,所以尾句说“分外妖娆”。这完全是诗人通过主观相象将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写法。以这样的奇想为上片作结,遂使所写的雪的场面,具有一种不饰雕作的妍新之美。诗人就是这样把祖国山河的壮美、精神摄出了。能够通过客观感受将自然的形态艺术地描绘出来,这即是古人所说的得“题中之精蕴”。

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壮丽,故下片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接得不偿失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以下七句,举大端而论,与上片的博大空间相照应,写出浩瀚的时间,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评说。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此词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全词咏雪的“题外之远致”就洋溢纸上了。

这首词,上半阕写景的部分,把严寒的冬天写得一点也不枯槁,也没有一星儿凄凉意味,恰恰相反,诗人的乐观精神使得他笔下的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读了这些大气磅礴、气象雄浑的词句,真是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这首词的上半阕,虽然句句是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半阕评论人物,但不枯燥。写景评论,两者又密切关联,互相映衬。诗人在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时候,有理有情,极有分寸。一个“惜”字就很有情味。“略输”“稍逊”也饶有意趣。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形象好似巍然站立在我们面前。“只识”二字很传神,这两个句子写出了成吉思汗的为人,也写出了诗人对他的看法。写景的时候,景物的形象都是雄的,写人物的时候,情况也是如此。整个的词,是描写与议论结合,情感与景物相生,气魄极大,感人极深,每读一遍,便觉得有一股浩然之气使人眼界开朗,心胸旷阔。这是一首雪的赞歌,这是一幅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这是一首历史人物的诗品,这是一首革命英雄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高歌。

千古绝唱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
艺术追求含蕴,词中别有洞天。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隐藏了太多的密秘,包纳着无尽的玄机。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一、认清局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936年2月,毛主席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准备转往绥远对日作战。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筹划渡河时,突然飘起鹅毛大雪,他登高远望,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其所在地,北距长城约150公里,东距黄河约25公里。可见,词中描写的不全是实景,而更多地是诗人脑海中的景象。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屹立在中华大地的辽阔北疆,它代表着中华儿女的顽强不屈,它作为中原的万里防线曾无数次阻挡了外族的入侵。在雄伟的长城内外,正是一片战火硝烟。日本人威胁华北,炮口直指平津要地;殷汝耕投敌卖国,组织“冀东自治政府”;蒋介石不顾大义,鼓吹“攘外必先安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奔腾咆哮着滚滚向前,它无私哺育着华夏文明,它与历史之河一同流淌见证着悠悠五千年荣辱兴衰。在浩荡的黄河之畔,又是一场生死搏杀。国民党集结了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几十万军队围攻解放区。而中央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人马只剩八千,立足未稳,粮弹奇缺。
站在群山之巅,顶着刺骨寒风,面对漫天飞雪,你会有怎样的心态呢?作为红军统帅,冒着内战炮火,迎对列强欺凌,你会做怎样的回答呢?广阔富饶的中华大地会冰封吗?浩瀚深长的中华历史之河会断流吗?从诗句中可以看到,毛主席面临着怎样艰难的困局,拥有着怎样惊人的洞察,又进行着怎样深刻的思考!
二、指引战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风雪是天公之所赐,苦难乃历史之必然,但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与天公一决高下。这就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这就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但与天意对抗,需要怎样的力量、勇气和智慧呢?静默的群山起舞了,沉睡的高原觉醒了,化作了千军万马,在大地上纵横驰骋。群山在他手中成了战斗的武器,高原在他眼里就是胜利的阶梯。其精彩处,实难用语言来形容了!
他发现了人民的力量。他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唤醒人民起来造反,催发出中华民族的惊人潜力。那力量是无可匹敌的,只能用群山和高原来比拟;那力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整个大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过革命思想的洗礼,东亚病夫就成了无敌金刚;经过万里长征的洗礼,工农红军已成了无敌劲旅。
他秉承了不屈的性格。他与他的兵将们都拥有着一种大无畏的胆气,不为任何敌人所吓倒。他们是永不言败的斗士,意志象群山和高原一样顽强。面对挑战,没有一点儿畏惧,有的只是超人的冷静;面对苦难,没有一点儿哀愁,有的只是高昴的斗志。汽油筒能当大炮来用,炸药包成了坦克克星,枪炮声宛如战地交响……
他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他的军事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动”,战略战术上都充满了一种灵性。他擅长在敌军重兵集团中灵活穿插,他能够在对方铁壁合围中出奇制胜。他的运动战让任何敌人为之折服,他的每一次胜利都象是一个奇迹。他以近乎艺术化的手法,导演出一幕幕战争力作,将兵法演绎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预言胜利。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弹指间,已是云开日出;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毛主席早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向全世界发出了胜利的预言。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分明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分明是洞悉时空的慧眼。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雪后必然会天晴,不应有丝毫怀疑。
经常有人把“红装”误写成“红妆”,或认为两词意思相近,其实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红色代表着激情、忠诚、鲜血、革命,是我们团旗、党旗、军旗、国旗的主色。而给锦绣河山披上“红装”则象征了革命的彻底胜利。这一句正是在约亲密的战友们,等革命胜利之后重来看雪。红装与素裹并存,却没有丝毫矛盾。
革命进程中经常有人会疑问:我们如此弱小,敌人那样强大,红旗究竟能打多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军队的特点就是越打越强、越打越多。即使是第五次反围剿这样的惨败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样的艰险,也不曾把革命的火种扑灭。而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军队,必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所向披靡的无敌之师。
我曾反复思索过这样的问题:如果历史重演,让蒋介石与毛主席再决胜负,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回到历史,让你去接替蒋介石或毛主席,你愿选择哪一个角色?是啊,在有些人看来,以数千人马要挑战老蒋尤如以卵击石,想迎击日寇好比螳臂挡车,预言胜利更是痴人说梦!那么,他们没有读懂历史,也没有真正读懂这首词。
革命的胜利绝非偶然。虽然他依靠的是一个破破烂烂的中国,统帅的是一支工农组成的军队,装备的是一些战场缴来的枪弹,但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战胜中国人民。在随后的17年里,他领导中国人民接连战胜了凶残至极的日本法西斯,横扫了反动透顶的蒋介石集团,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在他面前,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赏析+
上阕描写祖国北方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河山无比壮丽。写出了祖国北方那坚冰封结大地、雪花漫天飞舞的景色。这里用『千里』和『万里』使人感到祖国北方的辽阔广大。用『冰封』和『雪飘』,写出『北国』冬季的风光。『千里冰封』是静景,『万里雪飘』是动景,静支交织,使北国雪景显得雄伟壮丽而生气勃勃。短短三句十二字,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冰天雪地的『北国』奇景中去了。
接下来,更加刻画出『北国』的壮美,长城内外白茫茫一片,无论大河的上游还是下游顷刻之间失去滚滚波浪,把『冰封』刻画的细致入微。
群山的山势蜿蜓曲折,积雪的群山银白,看上去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高低起伏,积雪的高原蜡白色,所以又像蜡象在奔跑了。这两句雪景的描绘都运用了很恰切的比喻。『蛇舞』、『象驰』的写法,把原来都是静态的群山和高原,写成了动态,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准确地反映出大雪茫茫,天低野阔,上下相接,一片银白,渺无际涯的景色。你看,当那风雪弥漫之时,天上彤云密布,愈见其低,山峰披着白雪,愈见其高,大雪不停地覆盖群山高原,又产生群山高原扶摇直上的感觉,真好像是『银蛇』与『蜡象』要和上天比比高低那样了。这里的描写,既有真情实感,又有丰富的想象。不仅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外部面貌,而且写出了它的内在气魄。祖国不仅雄伟壮丽,而且生机勃勃,充满奋发向上的气质,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斗争精神的艺术体现。
上阕的结尾三句,意境又深入一层。用『须晴日』一语转入一个新的境界,亦采用拟人的手法,把雪后景象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你再看,当雪霁天晴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太阳照着白皑皑的雪地,阳光雪色交相辉映,这时的山河更是艳丽壮观!这里的描写不仅写出雪后的祖国河山更加绚丽多彩,而且写出了革命胜利后的伟大祖国更犹如旭日东升、灿烂辉煌。
下阕评论祖国历史人物借以鼓舞当今革命人民为祖国创造无产阶级英雄业绩。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个『引』字巧妙地过渡到诗人想要议论的问题,无数的英雄豪杰热爱着祖国美好的江山,为她所倾倒,为她的更加美好而奋斗献身。这个『引』字,一方面反映出『江山如此多娇』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无限悠久,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多么普遍和广泛。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全国统一大业的封建皇帝。汉武帝在位时做了许多巩固统治和增强国力的工作,制止了战国以来匈奴对中国北方的侵扰,扩大了汉帝国的统治区域。唐太宗是唐代的第二个皇帝,是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八、九年内先后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整顿内政,形成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他还战败东突厥,解除了外族对北方边境的威胁。宋太祖是建立宋朝的第一个皇帝,他削平唐末割据的藩镇,实行中央集权,结束了五代纷争的局面。这几个人物,从他们对历史所作出的贡献,从他们在武功方面的建树,都可算是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但是可惜他们在文治方面都差了一些,因为他们都是封建时代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统治实质,只能是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只能是对封建主义思想体系及社会制度进行维护和巩固。在这里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用艺术的语言,很准确地选用了『惜』、『略输』、『稍逊』等比较性的词语,指出了他们的未及当世英雄的局限性,对他们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与批判。一个『惜』字领起,贯穿着这四句。既肯定和赞赏他们的才能,又叹惜和点出了他们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接着又提到了一个曾统治和征服了许多地方、版图曾扩及欧洲(达俄罗斯的东部及南部),声威赫赫、不可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语对国王的尊称,意思是『强大的统治者』)。他虽是『一代天骄』,却也不过是只懂得弯弓射雕的赳赳武夫罢了。『只识』一词比『略输』、『稍逊』更有分量,对成吉思汗的批判显然更有加有力。
这些评价说明,这些人物虽然是历史上的『英雄』,但毕竟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凭借武功建立起来的是落后的封建制度。这些封建统治者与当世英雄相比还是稍逊一筹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评价。
批判历史上『英雄』人物是为了衬托下文『今朝』的『风流人物』,显示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更高大,更完美。
这首词的结束部分,是此时的高潮,意义更为深广。『俱往矣』三字,结束了上文所叙的已经过去的几千年历史,总述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他雄视千古,笔力雄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只有在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才会涌现出更出色的、真正的伟大英雄!
此首诗作思诸纵横驰骋,语言优美豪放。意境深运,隽久永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二>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象正“舞”向云宵,“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这七句,大处落墨,专写大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泽东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银蛇飞舞状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这种移情入景、力诱纸背的描写,也只有毛泽东才有此妙词!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霎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用“须”字转折,表达乐观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显示端详观赏的意态;“红装素裹”相映成趣,显得特别娇艳明媚,所以尾句说“分外妖娆”。这完全是诗人通过主观相象将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写法。以这样的奇想为上片作结,遂使所写的雪的场面,具有一种不饰雕作的妍新之美。诗人就是这样把祖国山河的壮美、精神摄出了。能够通过客观感受将自然的形态艺术地描绘出来,这即是古人所说的得“题中之精蕴”。

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壮丽,故下片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接得不偿失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以下七句,举大端而论,与上片的博大空间相照应,写出浩瀚的时间,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评说。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此词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全词咏雪的“题外之远致”就洋溢纸上了。

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

〖原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鉴赏】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象正“舞”向云宵,“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这七句,大处落墨,专写大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泽东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银蛇飞舞状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这种移情入景、力诱纸背的描写,也只有毛泽东才有此妙词!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霎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用“须”字转折,表达乐观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显示端详观赏的意态;“红装素裹”相映成趣,显得特别娇艳明媚,所以尾句说“分外妖娆”。这完全是诗人通过主观相象将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写法。以这样的奇想为上片作结,遂使所写的雪的场面,具有一种不饰雕作的妍新之美。诗人就是这样把祖国山河的壮美、精神摄出了。能够通过客观感受将自然的形态艺术地描绘出来,这即是古人所说的得“题中之精蕴”。

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壮丽,故下片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接得不偿失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以下七句,举大端而论,与上片的博大空间相照应,写出浩瀚的时间,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评说。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此词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全词咏雪的“题外之远致”就洋溢纸上了。

赏析<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此一句总揽。)
千里冰封,(述水结成冰,天气严寒。)
万里雪飘。(述雪,点名词的主题“雪”。为何先写冰,后写雪?此处是采用了由小及大的手法,河流者少,雪覆者多;且由千而万,符合数字规律,读来也朗朗上口。)
望长城内外,(望字一句总揽,以下皆为所望之景色,用望,是因为向远处看。)
惟余莽莽;(莽莽,白雪覆盖貌,承接上句万里雪飘。先写雪,为登临后心旷神怡,观大略,凡景物皆入严重。雄才大略者盖如是。)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失滔滔,为冰封,接上句。此处观细致景物。但仅有雪景,河流景色还不够,故下二句写山和高原。)
山舞银蛇,(述山,似银蛇,雪覆山,故色“银”,山连绵,故似“蛇”。)
原驰蜡象,(述高原,雪覆高原,故色“蜡”,蜡白色;原体积巨,故似“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既可以指山、高原与天公比高,也可指人与天公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折一笔,融入作者观感,说“还不够”,乐观主义精神。)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由景及人,总揽下文)
昔秦皇汉武,(秦始皇、汉武帝)
略输文采;(述武功盛之二帝,文采不及。)
唐宗宋祖,(唐太宗、宋太祖)
稍逊风骚;(风骚,指国风、离骚,文采亦不足)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贬之,大概因为元朝统治太短的原因。成吉思汗其实可取,但比毛比,毛认为不如己,历代丰功伟业者一一批评。)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可以励志。风流人物实指毛自己。劳动人民为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