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6wifi信号:浅析教师体罚学生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05:26:16

找到一些,不知能不能帮上你
  浅析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殴打、罚站、下蹲、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刮脸、打撕嘴巴等行为。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刺挖苦、谩骂、烈日下暴晒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不准体罚学生。”但是,还是有少数教师我行我素,照罚不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教师太迷信体罚的管理功能,忽视体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严重影响。

  一、常见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分析
  1、殴打(打耳光、刮脸、下蹲等)。教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如果说谩骂、侮辱不足以体现教师地位优越的话,那么对学生打耳光,就表现出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了。例如某地一所完全初中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教师在上课时,有位调皮的学生自由讲话,这位教师走到该同学的前面,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本想来个“杀鸡儆猴”。使其他同学望而生畏,偏偏这位同学不是等闲之辈,他也回敬了老师一个耳光,这可激怒了这位教师,他又给学生来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更有力度的耳光,直到学生跪地求饶为止。此时,教室一片混乱,喧闹异常。这个教师本以为打耳光是处罚调皮学生最安全的课堂控制方法,不料不仅没达到这种效果,还招致社会的谴责和学校的处分。

  2、罚站。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同时,罚站也很少招致社会、学校、家长批评,学生又承受得了。因而,只要是学生违规就随时可以罚站他。甚至有些教师把罚站这一招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频频使用,屡屡得手。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某是某小学的一位年轻教师,他在上课时,发现有位后进生在玩小游戏机,于是大吼一声:“你要打游戏就站到教室外面去打!”学生无奈,在教室外站着,过了半小时,其家长来校送衣服,发现其儿子站在外面。于是怒气冲冲地闯进校长室,发问道:“我儿子是到学校来接受教育的,不是来学校站岗放哨的,我儿子纵有千错万错,你们总不该把他‘驱逐出境’吧!”此时的校长无言以对,而王老师更加无话可话,只是赔礼道歉的份。罚站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虽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3、差辱。有好大一部分教师,不顾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任意地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比如,有的教师骂学生“有娘养,没娘教”、“朽木不可雕”、“脸比城墙厚”……甚至还有的教师给学生取难听的绰号,引得同学嗤笑。这样的差辱必然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因痛苦而失望,而变得灰心丧气,学习成为没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千方百计躲避这样的教师,远离学校甚至离家出走。

  4、威胁。一些教师经常威胁、恐吓学生。比如说什么,“你这辈子也改不了!”“以后再做错题就不要你了!”“把家长叫过来!”……某校有位学生在校长信箱里投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其班主任在开学初的自我介绍:“我的耳朵很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说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点,别想耍花样!”还说:“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我早摸透了,甭给我玩猫腻,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这位学生写道:“当我听到这些话时,在惊诧之余心头顿时涌上一股寒意……”这种威胁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非常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危害性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绝对权威不容冒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罚,是因为学生的行为妨碍了自己预设程序的进行。所谓“双边活动、启发性原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已是空中楼阁。由于教师放宽了处罚的范围,由于教师无力创设使学生轻松自如的环境,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这种体罚与变相体罚显得相对无效。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与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这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4、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三、教师应该实施有效的教育
  事实上,教育学生只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也就是“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老师,学生心里只有憎恨。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以“护花者”来对待学生,不要以什么“不打不成材”的观念来对待学生。工作中,不妨采用以下几招:

  1、“软方法”处理。有一天,陈老师很高兴,他准备提前到教室与学生小聚。可他一进教室,却发现黑板上贴了一张漫画,画的正是他自己,而且把他的缺点夸张得淋漓尽致。他不由得转喜为怒,原本愉快的心情一扫而光。凭直觉,他知道这是昨天受批评的一个学生张某的杰作。陈老师心想,这学生真不像话,竟然还搞恶作剧,这次必须狠狠地教训一顿(产生体罚的念头)。但转念一想,体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师生冲突,自己生气不说,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于是,陈老师决定试用“软方法”处理。陈老师平静了一会儿,若无其事地拿下漫画欣赏了一番,对大家说:“你们别说,还真有点像,我长这么大,还没人给我画过肖像呢。我要把这幅画留作纪念,作者要是不介意的话,下课给我签个名。现在上课。”几天后,那位“肇事”的学生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上例中,面对学生故意的对抗行为,陈老师可以体罚或变相体罚漫画作者,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以显示老师的权威;也可以在课后把学生留下来,进行处罚:还可以请学生家长,让家长处理。然而,陈老师调整消极情绪,运用教育机智,不仅避免了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带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一举多得。

  2、表扬式教育。某学校一位老师发现有位学生在做广播操时极不认真,其它班广播操监督员扣了这人的分数,做操结束后,教师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既不是打耳光,也不是侮辱漫骂,而是微笑着问:“你广播操做得怎么样,你认为准确吗?”学生摇摇头,老师继续说:“广播操做得不够准确到位不要紧,关键是要认真做。”这时,学生脸红得低下头,老师接着说:“班有班规,你如何把扣掉的分数争回来呢?”学生说以后保证怎样怎样,老师又说:“下个星期一,由你到上面来领操,你认为怎么样?”这位同学愉快地接受了老师的处罚。据说这位学生回家后,星期六、星期日都在练广播操。现在他是全校广播操做得最标准的一位学生。这种“虽说痛苦也甜密” 的表扬式处罚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上例中教师在学生违规时,采用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法,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地去体罚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

  3、即兴教育。即兴教育,即把学生错误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迹。例如有位班主任在下课时发现几个同学把扫帚当作棍转,他走上去不予批评,而是说:“你们连下课都为班级做好事,打扫班级卫生,真是难能可贵。我相信你们的扫地水平一定不错吧,今天放学后,你们再为班级做一次好事,怎么样?”这几位同学高兴地接受了教师的处罚,同时,也领悟到拿扫帚玩是错的,而打扫卫生是对的。

  实践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

  浅析“以罚治班 ”的现象、原因及对策

  作者:陈文良 文章来源:大邑安仁中学 点击数:194 更新时间:2005-09-05

  何为“以罚治班”就是以体罚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行式。
  体罚——用罚站、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一种教育方法。
  教师,因担负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神圣职责,而被人们称为园丁,赞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特别是农村教师中,个别人法制观念淡薄,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体罚学生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体罚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体罚带来的恶果令人震惊。

  据《重庆商报》报道:重庆万州树人学校学生向伟(化名)只因一道数学题做不来,老师讲三遍后仍摸头不知道,于是便被老师一脚踢向其下身,这一脚就将向伟踢向医院,到现在还未痊愈。

  《信息时报》报道:2003年6月18日,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新楼一名教师,因怀疑学生在黑板上写字骂自己,遂让8名学生列队操场,用一长40厘米细棍状物体,轮流打学生腿部,致使一名学生小腿软组织伤损,给学生心灵上留下阴影。

  《信息时报》报道:广东顺德市北镇林头优秀学生蔡海桥在上课时发现有同学在课堂上玩水枪并大声喧哗时,大呼一声“不要吵了”,而此时正在给学生上课的一级教师郑老师在听见这一喊声后,便误以为蔡海桥也无视课堂纪律,他当即脱下一只皮鞋,将玩水枪的学生和蔡海桥各自打了一鞋掌,致使蔡海桥的左耳被打成耳膜穿孔。
  《中央电视台》今日关注:安徽一名教师打一名学生耳光,导致该学生自杀,留下遗书一份……该班主任被公安机关批捕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

  以上案例给了我们的震惊之余还是震惊!在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度为什么还有怎么多的“血淋淋的事件发生呢?”,更有人提出“打人也是一种教育”、以“罚”治班的思想、把经济处罚写入班规来教育学生……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思索、我们思考、我们反思、我们反醒……
  目前据我们了解体罚学生手段包括粗略统计:一、罚站、罚跑、罚跪、罚下蹲、罚晒、罚做府卧撑、罚静力练习、面壁、
  罚抄写、罚款;二、以打击为主的有揪耳朵、扇耳光、脚踢、 教鞭抽;三、以语言暴力为主的有威胁、呵斥、讽刺、挖苦、辱骂、刁难、侮辱谩骂学生 ……

  更有意思的是体罚手段还有别的“雅称”:教师打学生,或让学生打学生(一些学生干部被迫成了小打手)——所谓给点教训;学生自己打自己——可谓自己告戒自己;随意停课,如不让学生进教室听课(短的一节,长的两天),或者不准学生来校上课等等——名为反醒、反思;讽刺、挖苦等语言为主的——名为“心理疗法”……

  是什么事情使我们的老师对学生“恨之入骨”?我们认为它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压力;有观念的落后,也有师德的失衡;有法制观念的淡薄,……教师们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中,
  一旦发现有学生不听自己的话或影响学校、班级纪律。认为自己平时苦口婆心的教育、关心、关怀、帮助付之东流。平时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火气就会一股脑儿迸发出来,很容易做出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我们认为导致教师师德失落而产生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师法制观念淡薄。
  《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也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但是,这些法律条款并没有受到重视。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第一,不学法、不懂法。很多教师反映,从没认真学习过教育法规,也不认为自己体罚学生是一种违法行为。有的教师说:“这样打一下有什么关系?又没有把他们打得怎么样?”有的教师说:“体罚一下学生还不是为他们好,为他们今后能更好地成长,这是关心,怎么叫违法呢?”
  。第二,对“法”的认识存在偏差。个别教师认为违反《刑法》是违法,而违反《教育法》则不算违法。
  教师们只强调自己的良好愿望,而忽视了体罚行为本身已违背了教育法规,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观念的陈旧、落后。 体罚现象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广泛存在,一方面反映教师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的中国教育思想“严师出高徒”的表现。
  多少年来,“戒尺底下出人才”一直作为信条而为许多人所接受。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教师把体罚这一旧学校中流行的对待学生的非人道的处罚方法作为管教学生的主要手段,认为体罚学生是教师理所当然的权力。有的教师直言不讳地说:“不打,哪能教育”、“打人也是一种教育”、“不打不成器”、“不打何已成规矩”。尤其是农村中的一些中小学,
  有部分教师至今信奉古训"黄荆条子出好人","不打不成材"的陈旧思想和观念。

  "我打他是为了他好"这是在帮助他,他的父母还要感谢我。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反差:身在二十一世纪,网络现代化、知识一体化的今天。传授着现代文明的科学知识,却信奉着十几世纪甚至几十个世纪前的教育观。
  很难想象一个在"黄荆条子"鞭策下的少年还能成长为具有优良品德的劳动者吗!

  3、工作上的压力。班主任在工作中承受着层层压力:学校对你说,学校把五六十人学生交给你,你要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习规范》变成学生行为;总务处对你说,要管理好桌椅、门窗……你班损坏特别严重;教务处对你说,你班的学习成绩下降,你怎么管理的;政教处对你说,你班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打架、赌博……;团委对你说,你班的公共卫生、寝室卫生、纪律,三操一活动的开展怎么差,是什么原因……。面对这些属于常规性的压力,没有正确对待,心理上发生偏差。
  当学生作出"管而不服,说而不听"或极为恶劣的行径时,老师可能会"火冒三丈" ,把工作压力发泄在学生身上,
  其实教师这样"教训"学生,它的危险性更高,更容易给学生造成危害。

  4、教师缺乏良好的师德。除了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外,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师德,素质不高也是产生体罚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中小学教师对本职工作不甚热爱,缺少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生缺乏起码的爱心和耐心,尤其是对一些“差生”。有的教师教育水平低下,教育思想陈旧,在学生管理方面常常以“罚”代教。认为这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教育手段。

  5、升学考试的压力。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认然是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因为社会都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君不见一但高考、中考结束铺天盖地的广告、电视的点歌、家长的颂歌、学校的庆功会、上级部门的表彰会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宣传。在此背景下,学校为了生存只能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教师身上,并将之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连。
  以一考定终身的状况不改变,中小学校存在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就难以从根本上予以铲除。家长把上升学作为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孩子上不了好的大学,就不会有好的工作。学生的考试压力不解决,教师的压力就不能解除。面对如此的压力,不管教育怎样改,学生的成绩仍是评定教师业绩的主要标准,评定学生的主要标准。
  教师所教的学生成绩达标则得奖金,不达标则扣钱,扣钱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扣了教师的面子,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开始“狠抓”学生学业,做到早上、中午、晚上、星期天、课间操,眼保健操、课余时间、校文艺活动、运动会等一律不放过,毕业班体育、音乐、美术等“副科”一律停,为升学科目开绿灯,可为“全场紧逼”、目标到人,层层落实;层层负责可为“紧逼盯人”
  、“一对一辅导”可为“盯人战术” 这些做法极易引起学生反感,诱发师生冲突,导致教师在情绪失控下出现体罚行为。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将师德建设提高到了政治的高度,“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我们日常挂在口头上的“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人民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克服师德失落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
  我认为作为学校要作好以下“六抓”工作:
  一抓思想修养、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忠诚教育事业,安心教师工作岗位,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在精神境界上甘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道德;在行为上要尽职尽责,积极进取,有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教书育人,坚持面向全体,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工作态度上认真负责,精心施教,勤勤恳恳。
  二抓作风建设、
  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我认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树立优良学风,求真务实,勤奋好学,不懈进取。刻苦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和领会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钻研专业知识,钻研教学方法,广泛学习相关知识,努力拓展知识面。坚持改革,探索创新,打破陈旧,勇于实践,不怕失败,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

  三抓典型事迹、

  树立典型,加强导向,弘扬主旋律,把师德建设与创名校、育名师相结合。拟建立两年一次评选校级师德标兵的评选制度,并通过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学校要根据有关规定相应建立定期表彰制度,表彰奖励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和职业道德建设成绩卓著的学校(单位),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抓观念解放、
  “成人比学业更为重要”,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有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苏霍姆林期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我们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在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有价值时,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能造就人才。在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里,在这样一个需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时代里。“棍棒”威慑之下造就出来的人,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应对未来。同时,我们也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手段,树立以人为本的和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教师必须牢记要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学业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想念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要确信,教师的真情付出,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五抓制度落实、

  (一)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培训制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经常化、制度化,要把集中学习与平时学习相结合,坚持开展暑期教职工集中一周时间的职业道德专题学习;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和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加强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在教师队伍中形成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良好师德风尚。
  (二)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按照《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标准(试行)》和《成都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意见精神,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组织评价的师德考评机制,推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工作的科学化、客观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把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惩、培训、聘任、辞退以及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晋级挂钩,在教师资格、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评聘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要认真纠正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带倾向性的问题,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相应的批评教育、行政处分。要切实把好教师入口关,择优选聘教师,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要坚决取消其教师资格,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
  六抓道德形象、

  君不见有部份教师上课接手机;对学生大谈吸烟的有害而自己由面对学生吸烟;为了获取高的分数帮助学生作弊(高考作弊现象);衣冠不整,洒衣落扣;喝酒之后上课;在大从广庭之下进行赌博;体罚和变相体罚;收取学生(家长)钱财;参加色情、赌博、封建迷信等有损教师形象的活动;向学生推销商品和课外书刊、教辅资料。未经组织批准,不从事经商或其它活动……等等现象实为教师师德的失落。

  "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老师身上充满青春的朝气,学生也活泼好动。老师工作疲疲沓沓,学生也散散漫漫。老师待人热情、诚恳,学生也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老师板书一笔一划,学生的笔记、作业也力求工工整整……由此说明,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不端正,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尽管他有许多学问,其教学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不做警察,而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时刻要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形成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教育是一种文明,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爱……请不要用体罚这一粗鲁玷污教育这一神圣的事业吧!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12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36--37、
  2003年总第223期《班主任之友》——班主任!25页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 见》成教党组[200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