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冗和拔冗:海明威对战争的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07:17:12
有对海明威有深入了解的朋友请给点你们的看法,十分感谢!

海明威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参过军、上过前线、打过仗、也受过伤。可恶的战争在他的身体和心灵上都打下了深深的印记。特别值得一提地是,残留在他体内地炮弹碎片,引发了令他终生痛苦的后遗症——失眠。
  在《海明威谈创作》中说到”战争在一个作家的心灵留下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

  下面是海明威的大致经历,你可以了解一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
  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他厌恶战争,从他的《永别了,武器》中就一览无疑,他认为那是野蛮的,是反人类的。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红十字服务,从他体内拿出过237块残骸,他的膝盖在战争中受过伤,甚至有害他生理缺陷的说法,这还是他自杀的原因之一,所以他痛恨战争.在我看来,他也应该感谢战争,成了他的作品的主题,<<丧钟为谁而鸣>>等等.《老人与海》也可看作人与自然的战争,与自己的战争,与恶势力的战争。
具体的就看他的书或简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