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篮球的一封信朗读:大学中:知止而后能定,“定”字何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6:34:44
大学中:知止而后能定,“定”字何解?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定”若作安定,与“安”有何不同。

定 不是安定的意思

知止而后有定出自《大学》。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朱子有一段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

那么:
知止,就是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有定,就是树立坚定的志向。
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动;
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影响所动了。

知止而后能定,这是《大学》上的一句话,相关几句是“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中国古代大儒,为何总有一股仙风道气,原因就在于修持本身就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个人修养的功夫,所谓“修身”是也,也像孟子所说“吾善养浩然之气也”。

现在再说谁是知识分子,似乎是骂人的,如果说谁是“儒商”,谁则会装出一股知识分子的样子来,大度的和你握手,尤其是那种有着宽厚手掌的人更是被媒体记者感到高兴而受到热烈的追捧,至于说什么是“儒”,他会告诉你:“兄弟不过是懂了一点儒家的皮毛,传统思想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借鉴和吸收的吗。”然后顾左右而言他,心底下骂这个记者哪有这样追问人的,不是诚心吗?

Anyway,作为一个读过书,并且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5前年一直在教育我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精进,要宽容,要有涵养。

但确实很多人没有涵养,涵养也不是什么假道学,伪君子,装是装不来的。至于如何让人有修养,《大学》“大人之学”中的这几句话,就是修持涵养的真正法门,同“禅那”异曲同工。

知止而后能定。很多人都说思维像条河,截不断,理更乱,其实,很多人在平常发呆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当然多半是被冲昏了头脑,不是被吓的,就是兴奋过头了。但那一瞬间,什么都想不成,不能想的时刻,即使很短,也是“止”。

这种“止”就是我们所初步追求的,只不过我们不能没有掌控的,完全被外界巨大刺激才能让我们“止”的情况转变为我们知道“止”,我们知道如何让我们“止”,让思想和思绪停下来。

这很难。

现代人每天脑中八万四千矛盾时刻发生,佛说,人人都具有佛性,只是因为妄想而不能成佛。很多事情想又何用?坦然的面对一切,让自己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找到安静的一隅,静下来。很多人有这样一个愿望,也有很多人和我聊天时不停地抱怨,并且要求不高,只希望什么都不想,睡他个天昏地暗。孰不知,睡觉也是在胡思乱想,而且有好梦、恶梦、桃花梦等等。

所以作为现在人群的我们,必须学会什么时候放下,放下一切,停下来。

停下来,干什么?

停下来,“止”,找到“定”,从止到定,定下来,或端坐、或盘腿、或半卧,甚至散步,身体有闲、放松,没有任何防备,一切顺应自然,这样就会定。

定后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安静,一切都远离,甚至天籁、甚至自心,原本狂躁的心灵、疲惫的灵魂、倦怠的身体,都没有了,安全、安定下来。

原本从没有过的不能发现的对万事万物的通通透透的了解和看透,瞬间充溢全心,一瞬间体会到万事万物的可爱与美好,人间的美丽和融进这个社会,“和光同尘”的高层境界的感受,就是“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达到这种境界很难,并且可能一次,然后就在也没有碰上,对自己那一次的“静虑”,开始怀疑,又返回原本扬弃的老路上来。

所以,我们必须“自强不息”,此生没有完结,就不会终结,如同今晚1个小时的静坐,虽然两腿酸疼,但那种感觉却是美好和难以言喻的。

重要的在于坚持。

知止而后能定,这是《大学》上的一句话,相关几句是“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
用语法解释,安会意字,有固定、不变之意;愿意为:女子找到家后才会觉得安全,后引为安静、安定。词组结构为偏正关系,起修饰作用,定才是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