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警之恋情定东湖:黄河的习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8 15:50:34
快点噢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万年来,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他们在她巨大的怀抱里休养生息,战天斗地,奋斗着,劳作着;欢乐着,痛苦着;歌唱着,哭泣着……世世代代,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山东黄河民俗》一书所记述的,就是山东黄河流域的民俗事像。

  ; 生活在黄河两岸的“黄河人”,都是喝着黄河水、滚着黄河泥长大的,因此他们的许多生活习俗,都与黄河有关。因为黄河的水利能造福于人,同时洪水又经常给人们带来灾害,于是便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防洪筑堤民俗、航运交通民俗、生产习俗等,并由此而产生了夯歌、硪号等民间口头文学。这里人们住的,是能防水淹的“台房”;穿的,是黄河本色的土布——“紫花布”;就连小孩子睡的襁褓,也是用黄土制成的“土裤”。这种“土裤”,不但使孩子睡在里面暖暖和和,且“又消炎败火,不落毛病”,故有谣唱道:“黄河小孩呀,真幸福。穿土裤呀,不出屋。”“黄河人”生性豪放,一些平常的饮宴也常与外地大不相同。吃饭,他们常在大街上“摆饭场”:几十条大汉各端着一个盛满饭的大海碗,蹲在地上,围在一起,边吃边谈。喝酒,更沿袭着“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遗风,“有菜无酒不留客,有酒无菜是好席”。亲友相聚,常常“一醉方休”。

  可以说,黄河有多粗犷,这里的风习就有多粗犷;黄河有多豪迈,这里的风习就又多豪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本知识性的民俗读物,本书不但有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更有作者亲身经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生活体验,这一点弥足珍贵。本书的主编和主要作者山曼,“曾经有八个年头,年年都沿黄河行走几十天,一路采集这条伟大的母亲河的民俗资料。”另三位作者,都是土生土长的“黄河人”。有的在黄河滩中长大,对黄河民俗的种种细节记述得生动形象,细致入微;有的数十年如一日地在黄河边务农,在黄土地中摸爬滚打,练就了多项过硬本领,因而许多民俗事象写起来得心应手,真实翔实,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