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溪个人照片:拜占庭是什么??国家还是什么??介绍一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13 17:05:35

楼上都说的什么呀?!!!

不过shakusamai 说的是对的。

拜占庭就是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拜占庭是由古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市,建立者和雅典人同属爱奥尼亚人。作为偏离希腊中心的国度,拜占庭在希腊时代并不受关注,后来则加入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02年结束)以后,罗马人开始进入东方,拜占庭和它所在的整个地区最终都并入罗马帝国。

公元330年,在结束了长期的内战以后,全罗马的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决定在东方建立新的首都,以便控制军情日益紧急的东方,他选定的国都就是拜占庭,在大规模扩建以后,这个城市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在帝国分裂以后,这里就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实际上它的国民日益非罗马化,却仍然自称罗马人。在历史上它一直叫“罗马帝国”而不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后世学者加的名字。

公元1204年,第四次东征的十字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国。给拜占庭帝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直到1261年,拜占庭的尼西亚王朝才收复君士坦丁堡,重新建立“帝国”。

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克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从此,再也没有了“罗马帝国”,拜占庭只剩下无数的成就和过去的辉煌见证。

今天,伊斯坦布尔的大清真寺就是当年信奉基督教(东正教)的拜占庭建筑的圣母大教堂。

拜占庭是古希腊商业殖民城市。

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殖民者在连接黑海和地中海,划分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一侧兴建了卡儿西顿城。几年后,他们又在对面修建了另一座城市,并以他们的首领柏扎斯(BYZAS)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城市:拜占庭(BYZANTIUM)。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拜占庭在随后的数百年里在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诸如古希腊历史之父HRODTODUS,历史学家TACITUS ,地理学者TACITUS等诸多名人都对拜占庭做过详细描述。但是在古罗马时代,拜占庭的发展却受到极大限制。公元194年,罗马皇帝SEPTIMIUS SEVERUS为报复该城居民支持他的死敌PESENNIUS,将它夷为平地,直到4世纪初,拜占庭仍然没有恢复过来。
可这时,罗马帝国刚刚经历了3世纪奴隶大起义,经济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帝国西部,人口锐减,农业停滞,商业凋敝。各路军阀混战,帝国权力名存实亡。

而帝国东部却相对稳定,它的多种经济成分受到的冲击较小。隶农经济和农村公社经济发展起来。并且由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发展起来的东西方贸易更趋活跃,形成了以亚力山大和安条柯城为中心的国际商业贸易区。而原拜占庭的所在地由于控制了东南西北交通的汇聚点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济的优势提高了东部的政治地位,晚期的罗马皇帝越来越喜欢在帝国东部居住,DIOCKLETIAN就一直住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的尼科米地亚城。

作为罗马帝国的杰出政治家皇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充分意识到了帝国东部的重要性,并力排众议,在诸多城市中选中了拜占庭的原城址作为修建新都城的城址。公元324年CONSTANTINE THE GREAT发布了修建新罗马的命令。公元330年,新都初具规模。为了颂扬CONSTANTINE THE GREAT的功绩,新首都被命名为CONSTANTINOPLE。

作为都城的它坐落在山丘上,南临马尔马拉海,北靠黄金角海湾,东扼博斯普鲁斯海峡,西边俯瞰色雷斯平原,易守难攻,并且这里还是重要军事大道埃格南地亚和小亚细亚军事公路的汇合点,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和战略优势。

君士坦丁的功绩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发布了修建新罗马的命令。他对此非常重视,任命重臣进行工程准备工作,他自己亲自负责勘测和圈定新城界标的工作。他圈定的新城面积超过了拜占庭旧城的十几倍。在他圈定城址时,他的随从官员都对他圈定的巨大面积表示极大的惊讶,不解的问他:“我的陛下,您还要继续向前走多远?”君士坦丁回答:“我要继续走下去,直到在我面前引路的神停下为止。”在新罗马的修建过程中,他调集全国的建筑大师和能工巧匠,按照罗马的规模和建筑格局进行设计。大量的精良物料从全国各地运来,无数的古代建筑物,艺术杰作和文物被强行从罗马,雅典,亚历山大,以弗所和啊提卡半岛运往拜占庭城。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专门调动了40000名哥特雇佣兵投入工程中。

新拜占庭的格局和主要建筑都是依照罗马的式样建成的。城墙被修建成皇城模样。城中的赛车竞技场和罗马竞技场完全一样,里面的赛车道可同时容10辆赛车并排急驰。竞技场向西,是圆形的君士坦丁广场。广场的周围是以帝国议会和元老院为主的公共建筑群。稍后建成的塞奥多西乌斯广场则是多条军事大道的汇合点。而贯穿其中向西南伸展的麦西大道全部由大理石建成柱廊形式。

此后,君士坦丁还促使帝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政策以提高君士坦丁堡的地位,使之迅速成为地中海世界的第一大城市。他亲自批准罗马贵族免费迁入新都的贵族住宅。君士坦丁堡元老院也获得了与罗马元老院同等的法律地位。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新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代历史学家根据该城粮食进口的记载粗略估计,当时其人口已达到50-100万人。而甚至到了13,14世纪,欧洲最富有的威尼斯也仅有20万人。

君士坦丁堡的政治中心地位也就决定了其在帝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也就使其成为了宗教和文化中心。当时,帝国境内已经形成了五大教区:罗马,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安条柯和拜占庭。他们代表了基督教最强大的势力。而紧接着拜占庭的宗教地位急剧上升,从最后到第一,在皇帝们的支持下,获得了与罗马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罗马,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成为了首领。由于皇帝严密控制教会事务,帝国内所有的主教,包括罗马主教都得随时听候召唤。

君士坦丁堡的文化环境也有了相应的发展,这里安全舒适的环境和繁荣昌盛的城市生活吸引了全国的知识分子,原先聚集在罗马的文人学者纷纷涌入新都,开办了各类学校。而在此基础上欧洲最早的大学君士坦丁堡大学于5世纪建立。接着这里成为了地中海世界和欧洲各国王公贵族及其子弟向往的求学之地。

这里的经济生活的活跃是其他各种优势条件的形成基础。它的天然地理优势在新都建成之后更充分的发挥出来。各地的商贾,船只和货物统统聚集到了这里。拜占庭的金币也成为了国际硬通货。

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的建成和启用,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开端。君士坦丁一世的功绩也将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存在而彪炳史册。

昙花一现的光荣:贝力撒留的武功
公元4世纪后,罗马帝国逐渐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但拜占庭帝国的历代皇帝都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不仅自称罗马皇帝,而且保留罗马帝国的称号,甚至到了4,5世纪野蛮人--各日耳曼人部落大举进攻西罗马时,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拥有对西罗马的宗主权。他们都承认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入侵西罗马是合法的,是受他们----罗马帝国居住在拜占庭的合法皇帝亲自委派的。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拜占庭帝国已经丧失了对西部地区的控制权。所以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罗马帝国,重振昔日的辉煌就成为早期拜占庭帝国统治政策的核心,也成为每个皇帝的最大心愿。

这个心愿在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527-565)时得到了实现,而在查士丁尼光复大业中贝力撒留以其杰出的军事天赋,建立了名留青史的丰功伟业。

贝力撒留(BEILISARIOS,505-565)是色雷斯和伊里利亚交界处的日耳麦亚人。据当时最伟大的作家普罗柯比(PROCOPIUS,500-565)记载他仪表堂堂,力大无比,善于骑射,性格果敢坚毅,这使得他从众多的军官中脱颖而出。查士丁尼对他极为赏识和信任,先任命他为自己的卫队长,接着提升他做美索不达米亚总督。又在他24岁时晋升他为东部战区总司令。而他也并未辜负查士丁尼对他的信任,取得了一系列对拜占庭帝国当时的主要敌人波斯帝国的辉煌战绩。

公元531年,贝力撒留率领帝国东部边防军在边境巡逻,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达拉斯城与波斯军队相遇。这只波斯国王侯斯罗埃斯(CHOSROES,531-579)的远征军人数多达40000,而贝力撒留只有25000人。当时大多数军官提议后撤。而贝力撒留却站在战略高度,力排众议,下令迎击。他明智的看出我军后撤必将牵动整条东部战线,助长敌军气焰。而同时敌军人数虽多,却是疲惫之师,我军以逸待劳,且有坚城可守。在与波斯军队作战之时,他一改传统的三军阵势,改为五军,以四队骑兵居前,另一队步兵为预备队。波斯右军先攻,贝力撒留命令与之相对的左军后撤,诱敌深入,使之腹背受敌,同时迅速分兵敌后,三面攻击,重创敌军。波斯军队不得不改由左军出击,贝力撒留故技重施,并下令中间两队骑兵强行撕破波斯左军。各个击破,全歼敌军。随后他下令东部战线全线出击,获得大捷。从此,他更得信任,向着他军事生涯的顶峰迈进。

贝力撒留对拜占庭军事技术和战争艺术的贡献不只是他的优异的战绩和指挥艺术。他创建了拜占庭军队的第一只装甲骑兵部队。他首先引进了许多阿瓦尔人和波斯人的武器和骑兵装备:马镫,铠甲,长矛和弓箭。在此之前拜占庭骑兵数量少,不装备铠甲,使用短兵器。而经贝力撒留组建的骑兵部队装备了日尔曼长矛和波斯弓箭,并完善了骑兵作战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才能为实现查士丁尼重建罗马大帝国的政治抱负作出了极大贡献。

当时,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包括多瑙河以南的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半岛到黑海东岸,自高加索经两河流域上游到亚呵巴湾以西的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部地区,以及今阿斯旺以北的埃及和今苏尔特湾以东的北非地区。公元533年,查士丁尼一世为了发动了对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战争。

军事历史: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公元1453年5月29日礼拜四,成前上万裹着头巾,挥舞着弯刀的奥斯曼土耳其战士们冲进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屹立于欧亚两洲达1130年的古城沦陷了,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拜占庭帝国灭亡了。

君士坦丁堡的由来
君士坦丁堡的前身是古希腊商业殖民城市拜占庭。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殖民者在连接黑海和地中海,划分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一侧兴建了卡儿西顿城。几年后,他们又在对面修建了另一座城市,并以他们的首领柏扎斯(BYZAS)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城市:拜占庭(BYZANTIUM)。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拜占庭在随后的数百年里在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诸如古希腊历史之父HRODTODUS,历史学家TACITUS ,地理学者TACITUS等诸多名人都对拜占庭做过详细描述。但是在古罗马时代,拜占庭的发展却受到极大限制。公元194年,罗马皇帝SEPTIMIUS SEVERUS为报复该城居民支持他的死敌PESENNIUS,将它夷为平地,直到4世纪初,拜占庭仍然没有恢复过来。
可这时,罗马帝国刚刚经历了3世纪奴隶大起义,经济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帝国西部,人口锐减,农业停滞,商业凋敝。各路军阀混战,帝国权力名存实亡。

而帝国东部却相对稳定,它的多种经济成分受到的冲击较小。隶农经济和农村公社经济发展起来。并且由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发展起来的东西方贸易更趋活跃,形成了以亚力山大和安条柯城为中心的国际商业贸易区。而原拜占庭的所在地由于控制了东南西北交通的汇聚点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济的优势提高了东部的政治地位,晚期的罗马皇帝越来越喜欢在帝国东部居住,DIOCKLETIAN就一直住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的尼科米地亚城。

作为罗马帝国的杰出政治家皇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充分意识到了帝国东部的重要性,并力排众议,在诸多城市中选中了拜占庭的原城址作为修建新都城的城址。公元324年CONSTANTINE THE GREAT发布了修建新罗马的命令。公元330年,新都初具规模。为了颂扬CONSTANTINE THE GREAT的功绩,新首都被命名为CONSTANTINOPLE。

作为都城的它坐落在山丘上,南临马尔马拉海,北靠黄金角海湾,东扼博斯普鲁斯海峡,西边俯瞰色雷斯平原,易守难攻,并且这里还是重要军事大道埃格南地亚和小亚细亚军事公路的汇合点,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和战略优势。

君士坦丁的功绩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发布了修建新罗马的命令。他对此非常重视,任命重臣进行工程准备工作,他自己亲自负责勘测和圈定新城界标的工作。他圈定的新城面积超过了拜占庭旧城的十几倍。在他圈定城址时,他的随从官员都对他圈定的巨大面积表示极大的惊讶,不解的问他:“我的陛下,您还要继续向前走多远?”君士坦丁回答:“我要继续走下去,直到在我面前引路的神停下为止。”在新罗马的修建过程中,他调集全国的建筑大师和能工巧匠,按照罗马的规模和建筑格局进行设计。大量的精良物料从全国各地运来,无数的古代建筑物,艺术杰作和文物被强行从罗马,雅典,亚历山大,以弗所和啊提卡半岛运往拜占庭城。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专门调动了40000名哥特雇佣兵投入工程中。

新拜占庭的格局和主要建筑都是依照罗马的式样建成的。城墙被修建成皇城模样。城中的赛车竞技场和罗马竞技场完全一样,里面的赛车道可同时容10辆赛车并排急驰。竞技场向西,是圆形的君士坦丁广场。广场的周围是以帝国议会和元老院为主的公共建筑群。稍后建成的塞奥多西乌斯广场则是多条军事大道的汇合点。而贯穿其中向西南伸展的麦西大道全部由大理石建成柱廊形式。

此后,君士坦丁还促使帝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政策以提高君士坦丁堡的地位,使之迅速成为地中海世界的第一大城市。他亲自批准罗马贵族免费迁入新都的贵族住宅。君士坦丁堡元老院也获得了与罗马元老院同等的法律地位。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新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代历史学家根据该城粮食进口的记载粗略估计,当时其人口已达到50-100万人。而甚至到了13,14世纪,欧洲最富有的威尼斯也仅有20万人。

君士坦丁堡的政治中心地位也就决定了其在帝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也就使其成为了宗教和文化中心。当时,帝国境内已经形成了五大教区:罗马,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安条柯和拜占庭。他们代表了基督教最强大的势力。而紧接着拜占庭的宗教地位急剧上升,从最后到第一,在皇帝们的支持下,获得了与罗马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罗马,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成为了首领。由于皇帝严密控制教会事务,帝国内所有的主教,包括罗马主教都得随时听候召唤。

君士坦丁堡的文化环境也有了相应的发展,这里安全舒适的环境和繁荣昌盛的城市生活吸引了全国的知识分子,原先聚集在罗马的文人学者纷纷涌入新都,开办了各类学校。而在此基础上欧洲最早的大学君士坦丁堡大学于5世纪建立。接着这里成为了地中海世界和欧洲各国王公贵族及其子弟向往的求学之地。

这里的经济生活的活跃是其他各种优势条件的形成基础。它的天然地理优势在新都建成之后更充分的发挥出来。各地的商贾,船只和货物统统聚集到了这里。拜占庭的金币也成为了国际硬通货。

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的建成和启用,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开端。君士坦丁一世的功绩也将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存在而彪炳史册。

昙花一现的光荣:贝力撒留的武功
公元4世纪后,罗马帝国逐渐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但拜占庭帝国的历代皇帝都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不仅自称罗马皇帝,而且保留罗马帝国的称号,甚至到了4,5世纪野蛮人--各日耳曼人部落大举进攻西罗马时,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拥有对西罗马的宗主权。他们都承认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入侵西罗马是合法的,是受他们----罗马帝国居住在拜占庭的合法皇帝亲自委派的。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拜占庭帝国已经丧失了对西部地区的控制权。所以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罗马帝国,重振昔日的辉煌就成为早期拜占庭帝国统治政策的核心,也成为每个皇帝的最大心愿。

这个心愿在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527-565)时得到了实现,而在查士丁尼光复大业中贝力撒留以其杰出的军事天赋,建立了名留青史的丰功伟业。

贝力撒留(BEILISARIOS,505-565)是色雷斯和伊里利亚交界处的日耳麦亚人。据当时最伟大的作家普罗柯比(PROCOPIUS,500-565)记载他仪表堂堂,力大无比,善于骑射,性格果敢坚毅,这使得他从众多的军官中脱颖而出。查士丁尼对他极为赏识和信任,先任命他为自己的卫队长,接着提升他做美索不达米亚总督。又在他24岁时晋升他为东部战区总司令。而他也并未辜负查士丁尼对他的信任,取得了一系列对拜占庭帝国当时的主要敌人波斯帝国的辉煌战绩。

公元531年,贝力撒留率领帝国东部边防军在边境巡逻,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达拉斯城与波斯军队相遇。这只波斯国王侯斯罗埃斯(CHOSROES,531-579)的远征军人数多达40000,而贝力撒留只有25000人。当时大多数军官提议后撤。而贝力撒留却站在战略高度,力排众议,下令迎击。他明智的看出我军后撤必将牵动整条东部战线,助长敌军气焰。而同时敌军人数虽多,却是疲惫之师,我军以逸待劳,且有坚城可守。在与波斯军队作战之时,他一改传统的三军阵势,改为五军,以四队骑兵居前,另一队步兵为预备队。波斯右军先攻,贝力撒留命令与之相对的左军后撤,诱敌深入,使之腹背受敌,同时迅速分兵敌后,三面攻击,重创敌军。波斯军队不得不改由左军出击,贝力撒留故技重施,并下令中间两队骑兵强行撕破波斯左军。各个击破,全歼敌军。随后他下令东部战线全线出击,获得大捷。从此,他更得信任,向着他军事生涯的顶峰迈进。

贝力撒留对拜占庭军事技术和战争艺术的贡献不只是他的优异的战绩和指挥艺术。他创建了拜占庭军队的第一只装甲骑兵部队。他首先引进了许多阿瓦尔人和波斯人的武器和骑兵装备:马镫,铠甲,长矛和弓箭。在此之前拜占庭骑兵数量少,不装备铠甲,使用短兵器。而经贝力撒留组建的骑兵部队装备了日尔曼长矛和波斯弓箭,并完善了骑兵作战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才能为实现查士丁尼重建罗马大帝国的政治抱负作出了极大贡献。

当时,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包括多瑙河以南的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半岛到黑海东岸,自高加索经两河流域上游到亚呵巴湾以西的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部地区,以及今阿斯旺以北的埃及和今苏尔特湾以东的北非地区。公元533年,查士丁尼一世为了发动了对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战争。

拜占庭帝国或东罗马帝国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尽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拜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对东罗马的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麼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纪这个帝国不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这个称呼的来源是古希腊的一个殖民地拜占庭。
创建

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头制的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义大利和希腊各设立一个皇帝,辅佐他们的各设一个副皇帝。这个分裂一直维持到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於324年重新将自己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尔)。330年这个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Nova Roma)。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为君士坦丁之城)。这个新的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是拜占庭帝国,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特性,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罗马帝国的分界线。

另一个分界线是378年的亚得里亚那堡战役。这场败仗,以及皇帝魏抡兹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国和中世纪帝国分家的时间。魏抡兹的继承人狄奥多西一世(有时也被称为大帝)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395年他将这两部分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卡狄奥斯和诺里。阿卡狄奥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诺里成为西部的统治者,他的首都是米兰。从这个时候开始东部的这个帝国一般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基本上避免了西罗马帝国3世纪和4世纪所遭遇的困难。这里有许多原因。首先这里的城市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了,其次民族大迁徙时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罗马的财富。5世纪中西罗马帝国多次被征服,东罗马帝国顶多交纳贡献就可以免除遭难了。狄奥多西斯二世加强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被「野蛮人」攻不破的城市。476年当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东罗马帝国的利奥一世与哥特人谈判,他结束了哥特人对东部帝国的威胁,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部帝国了。

6世纪时东罗马的主要敌人是它的传统的老敌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神学的争论,比如对基督一性说的争论也是帝国的重要话题。但东部帝国并没有忘记它在西部的根。在查斯丁尼一世和他的杰出的将军贝利撒留的领导下东帝国甚至夺回了它部分在西部丧失的省份:义大利的大部地区、北非和西班牙。查斯丁尼重编了古罗马的法规,制定了《罗马民法法典》。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法典是用拉丁语写的,而当时拉丁语已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了,甚至许多写这部法典的人都不太会说这种语言。530年代,在查斯丁尼的统治下,[[圣 苏菲亚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圣的真理的意思)开始动工。这座教堂将成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东正教的中心。

查斯丁尼给他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而他的继承人也无法对付在所有的边境上突然出现的新敌人:伦巴底人占领了义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波斯人入侵和占领了东部的省份。希拉克留后来重新夺回了这些东部省份,但当时刚刚在伊斯兰教下统一起来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现是希拉克留无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纪中叙利亚、埃及彻底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拜占庭帝国虽然失去了许多土地,但这也给它带来了一些好处:它不再那麼混杂了。希拉克留将全国希腊化了,希腊语被定为官方语言。他不用古罗马的皇帝头衔Augustus,而使用Basileus(国王)。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国与西欧的区别已经不可忽视了。不过拜占庭帝国国内也有不小的区别,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一性派的基督教,而不是东正教。这些省份失落后,在剩余的省份中东正教更加强大了。希拉克留将全国分为几个军区来对付外来的侵扰。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断缩小。君士坦丁堡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阿拉伯人试图占领君士坦丁堡的计划失败了。拜占庭当时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拥有一种神秘的火器:希腊火。阿拉伯人初始的进攻被击退后,东帝国开始得到恢复。

8世纪最大的问题是对圣像破坏运动的争论。利奥三世下令禁止圣像,这个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对,整个国家到处都发生暴乱。在艾琳女皇的领导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亚大会上决定圣像可以被尊养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还有与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结婚来实现统一东西帝国的计划,但这些计划未能成功。9世纪初圣像破坏运动重现,843年再次被制止。这些争论未能使的当时已经开始离心离德的天主教和神圣罗马帝国(对拜占庭帝国来说这个名字相当荒谬)重新统一起来。
在马其顿王朝皇帝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在9、10和11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顶峰。在这段时间里拜占庭帝国抵抗了罗马教庭撤消佛迪奥斯为教主的要求,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义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尔二世彻底战败了保加利亚人。同时拜占庭帝国还获得了一个新的同盟者(不过有时也是敌人):在基辅的俄罗斯国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军。

但如其前身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很快又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当时许多占有土地的贵族打乱了军区的制度。假如拜占庭帝国只需要对付它的旧敌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话它可能还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敌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誉:诺曼人征服了义大利,而突厥进入了小亚细亚。突厥当时最大的敌人是埃及,而小亚细亚则是拜占庭帝国士兵的主要来源地。1071年在曼齐刻尔特会战中罗梅纳斯四世被突厥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战败,拜占庭帝国从此失去了小亚细亚省。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彻底决裂,双方互相革除对方的教籍。
拜占庭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以篡权者亚历克修斯一世开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军队,对突厥进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十字军收复了尼西亚,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虽然亚历克修斯的孙子曼纽尔一世是十字军的朋友,但双方都不能忘记他们互相革除了对方的教籍,拜占庭对源源不断经过其领土的罗马天主教十字军的意图很持怀疑。11世纪和12世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和来自西西里岛和义大利的诺曼人不断攻击帝国。亚历克修斯给予贸易专权的义大利城市国家尤其成为反西情绪的对象。他们成为「法兰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别受反感,尽管威尼斯的船只是帝国舰队的骨干。与此同时,突厥依然是一个威胁,1176年他们击败了曼纽尔。

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腓特烈一世企图征服拜占庭帝国,但给帝国带来最大摧残的却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的目的是占领埃及,但威尼斯人获得了领导权。在他们的怂恿下十字军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们建立了一个短期的封建王国(拉丁帝国),而拜占庭的力量却彻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国这时已经三分五裂了:尼西亚帝国、伊庇鲁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奥洛加斯王朝统治。1261年他们收复君士坦丁堡,战败了伊庇鲁斯,恢复了帝国。但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欧洲,而把他们在亚洲的敌人忘了。这时他们幸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穆斯林内部分裂。当鄂图曼帝国建立后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国几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鄂图曼帝国占领了。拜占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条件是两个教会必须统一。拜占庭虽然颁布法律统一教会,但拜占庭的居民并不接受罗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雇佣军来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数人宁可拜占庭死亡。他们看着鄂图曼帝国将剩余的地域蚕食。

一开始鄂图曼帝国认为攻击君士坦丁堡代价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非常坚固,除十字军外上千年中没有人能够克服它。但随着炮的出现,这堵墙不能在保护这座城市了。1453年5月29日,经过两年的包围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领了。穆哈默德二世将自己看做是东罗马帝国的合格的继承人。到12世纪末,小亚西亚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都已经紧紧地落入鄂图曼帝国的控制之下了。

此时,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为东正教的保护人。他的孙子伊凡四世将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继承人认为他们是罗马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继承人,是第三个罗马帝国。一直到20世纪初它们的覆亡,鄂图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认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理继承人。

拜占庭帝国在将经典知识传递给伊斯兰世界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却是他的教会。早期拜占庭的传教士将东正教传给了许多斯拉夫人。到今天为止,大多数斯拉夫人以及希腊人信奉东正教。过去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年代和灭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义为中世纪的开始和结束。 作为异教徒的君士坦丁大帝编撰了<<圣经>>.

军事历史: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公元1453年5月29日礼拜四,成前上万裹着头巾,挥舞着弯刀的奥斯曼土耳其战士们冲进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屹立于欧亚两洲达1130年的古城沦陷了,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拜占庭帝国灭亡了。

君士坦丁堡的由来
君士坦丁堡的前身是古希腊商业殖民城市拜占庭。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殖民者在连接黑海和地中海,划分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一侧兴建了卡儿西顿城。几年后,他们又在对面修建了另一座城市,并以他们的首领柏扎斯(BYZAS)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城市:拜占庭(BYZANTIUM)。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拜占庭在随后的数百年里在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诸如古希腊历史之父HRODTODUS,历史学家TACITUS ,地理学者TACITUS等诸多名人都对拜占庭做过详细描述。但是在古罗马时代,拜占庭的发展却受到极大限制。公元194年,罗马皇帝SEPTIMIUS SEVERUS为报复该城居民支持他的死敌PESENNIUS,将它夷为平地,直到4世纪初,拜占庭仍然没有恢复过来。
可这时,罗马帝国刚刚经历了3世纪奴隶大起义,经济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帝国西部,人口锐减,农业停滞,商业凋敝。各路军阀混战,帝国权力名存实亡。

而帝国东部却相对稳定,它的多种经济成分受到的冲击较小。隶农经济和农村公社经济发展起来。并且由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发展起来的东西方贸易更趋活跃,形成了以亚力山大和安条柯城为中心的国际商业贸易区。而原拜占庭的所在地由于控制了东南西北交通的汇聚点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济的优势提高了东部的政治地位,晚期的罗马皇帝越来越喜欢在帝国东部居住,DIOCKLETIAN就一直住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的尼科米地亚城。

作为罗马帝国的杰出政治家皇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充分意识到了帝国东部的重要性,并力排众议,在诸多城市中选中了拜占庭的原城址作为修建新都城的城址。公元324年CONSTANTINE THE GREAT发布了修建新罗马的命令。公元330年,新都初具规模。为了颂扬CONSTANTINE THE GREAT的功绩,新首都被命名为CONSTANTINOPLE。

作为都城的它坐落在山丘上,南临马尔马拉海,北靠黄金角海湾,东扼博斯普鲁斯海峡,西边俯瞰色雷斯平原,易守难攻,并且这里还是重要军事大道埃格南地亚和小亚细亚军事公路的汇合点,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和战略优势。

君士坦丁的功绩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发布了修建新罗马的命令。他对此非常重视,任命重臣进行工程准备工作,他自己亲自负责勘测和圈定新城界标的工作。他圈定的新城面积超过了拜占庭旧城的十几倍。在他圈定城址时,他的随从官员都对他圈定的巨大面积表示极大的惊讶,不解的问他:“我的陛下,您还要继续向前走多远?”君士坦丁回答:“我要继续走下去,直到在我面前引路的神停下为止。”在新罗马的修建过程中,他调集全国的建筑大师和能工巧匠,按照罗马的规模和建筑格局进行设计。大量的精良物料从全国各地运来,无数的古代建筑物,艺术杰作和文物被强行从罗马,雅典,亚历山大,以弗所和啊提卡半岛运往拜占庭城。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专门调动了40000名哥特雇佣兵投入工程中。

新拜占庭的格局和主要建筑都是依照罗马的式样建成的。城墙被修建成皇城模样。城中的赛车竞技场和罗马竞技场完全一样,里面的赛车道可同时容10辆赛车并排急驰。竞技场向西,是圆形的君士坦丁广场。广场的周围是以帝国议会和元老院为主的公共建筑群。稍后建成的塞奥多西乌斯广场则是多条军事大道的汇合点。而贯穿其中向西南伸展的麦西大道全部由大理石建成柱廊形式。

此后,君士坦丁还促使帝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政策以提高君士坦丁堡的地位,使之迅速成为地中海世界的第一大城市。他亲自批准罗马贵族免费迁入新都的贵族住宅。君士坦丁堡元老院也获得了与罗马元老院同等的法律地位。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新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代历史学家根据该城粮食进口的记载粗略估计,当时其人口已达到50-100万人。而甚至到了13,14世纪,欧洲最富有的威尼斯也仅有20万人。

君士坦丁堡的政治中心地位也就决定了其在帝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也就使其成为了宗教和文化中心。当时,帝国境内已经形成了五大教区:罗马,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安条柯和拜占庭。他们代表了基督教最强大的势力。而紧接着拜占庭的宗教地位急剧上升,从最后到第一,在皇帝们的支持下,获得了与罗马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罗马,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成为了首领。由于皇帝严密控制教会事务,帝国内所有的主教,包括罗马主教都得随时听候召唤。

君士坦丁堡的文化环境也有了相应的发展,这里安全舒适的环境和繁荣昌盛的城市生活吸引了全国的知识分子,原先聚集在罗马的文人学者纷纷涌入新都,开办了各类学校。而在此基础上欧洲最早的大学君士坦丁堡大学于5世纪建立。接着这里成为了地中海世界和欧洲各国王公贵族及其子弟向往的求学之地。

这里的经济生活的活跃是其他各种优势条件的形成基础。它的天然地理优势在新都建成之后更充分的发挥出来。各地的商贾,船只和货物统统聚集到了这里。拜占庭的金币也成为了国际硬通货。

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的建成和启用,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开端。君士坦丁一世的功绩也将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存在而彪炳史册。

昙花一现的光荣:贝力撒留的武功
公元4世纪后,罗马帝国逐渐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但拜占庭帝国的历代皇帝都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不仅自称罗马皇帝,而且保留罗马帝国的称号,甚至到了4,5世纪野蛮人--各日耳曼人部落大举进攻西罗马时,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拥有对西罗马的宗主权。他们都承认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入侵西罗马是合法的,是受他们----罗马帝国居住在拜占庭的合法皇帝亲自委派的。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拜占庭帝国已经丧失了对西部地区的控制权。所以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罗马帝国,重振昔日的辉煌就成为早期拜占庭帝国统治政策的核心,也成为每个皇帝的最大心愿。

这个心愿在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527-565)时得到了实现,而在查士丁尼光复大业中贝力撒留以其杰出的军事天赋,建立了名留青史的丰功伟业。

贝力撒留(BEILISARIOS,505-565)是色雷斯和伊里利亚交界处的日耳麦亚人。据当时最伟大的作家普罗柯比(PROCOPIUS,500-565)记载他仪表堂堂,力大无比,善于骑射,性格果敢坚毅,这使得他从众多的军官中脱颖而出。查士丁尼对他极为赏识和信任,先任命他为自己的卫队长,接着提升他做美索不达米亚总督。又在他24岁时晋升他为东部战区总司令。而他也并未辜负查士丁尼对他的信任,取得了一系列对拜占庭帝国当时的主要敌人波斯帝国的辉煌战绩。

公元531年,贝力撒留率领帝国东部边防军在边境巡逻,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达拉斯城与波斯军队相遇。这只波斯国王侯斯罗埃斯(CHOSROES,531-579)的远征军人数多达40000,而贝力撒留只有25000人。当时大多数军官提议后撤。而贝力撒留却站在战略高度,力排众议,下令迎击。他明智的看出我军后撤必将牵动整条东部战线,助长敌军气焰。而同时敌军人数虽多,却是疲惫之师,我军以逸待劳,且有坚城可守。在与波斯军队作战之时,他一改传统的三军阵势,改为五军,以四队骑兵居前,另一队步兵为预备队。波斯右军先攻,贝力撒留命令与之相对的左军后撤,诱敌深入,使之腹背受敌,同时迅速分兵敌后,三面攻击,重创敌军。波斯军队不得不改由左军出击,贝力撒留故技重施,并下令中间两队骑兵强行撕破波斯左军。各个击破,全歼敌军。随后他下令东部战线全线出击,获得大捷。从此,他更得信任,向着他军事生涯的顶峰迈进。

贝力撒留对拜占庭军事技术和战争艺术的贡献不只是他的优异的战绩和指挥艺术。他创建了拜占庭军队的第一只装甲骑兵部队。他首先引进了许多阿瓦尔人和波斯人的武器和骑兵装备:马镫,铠甲,长矛和弓箭。在此之前拜占庭骑兵数量少,不装备铠甲,使用短兵器。而经贝力撒留组建的骑兵部队装备了日尔曼长矛和波斯弓箭,并完善了骑兵作战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才能为实现查士丁尼重建罗马大帝国的政治抱负作出了极大贡献。

当时,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包括多瑙河以南的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半岛到黑海东岸,自高加索经两河流域上游到亚呵巴湾以西的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部地区,以及今阿斯旺以北的埃及和今苏尔特湾以东的北非地区。公元533年,查士丁尼一世为了发动了对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