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新说水浒mp3:忍与不忍的关系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1 03:44:49
我现在 要写个作文,可是老师给的题目好难,,谁可以帮帮我
希望会写的哥哥姐姐帮帮忙,在这谢谢大家了~!

在汉字中,“忍”是一个富有深厚内涵的词。涉及道德,也涉及哲学。

  忍,心字头上一把刀,很形象。在你心口之上悬着一把刀,够惊心动魄了,却还要忍,这种修养,够意思了。这或有一点夸张,却也见出对“忍”的宣扬、渲染、倡导之力度不浅。忍在中国何以如此受重视,以至几
  乎形成民族性格中一大特色的呢?

  事出有因。地处温带气候,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这种生存环境会使温和的民族性格得以形成。“三十亩地一头牛”的封闭生活圈,“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际关系,均足以使人习惯于以和为贵,力求“和平共处”、“安定团结”这样的生活秩序,“知足常乐,能忍自安”,更将忍提升到处世哲学的高度,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风度。至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说法,则是从“战略”和“策略”的层面,将它延伸到社交与国际交往的领域中去,更不可等闲视之了。

  儒家学说对忍的提倡起到了重要作用,且为历代封建主义者利用,成为他们驯服、奴化人民的一个精神武器。任什么样的血腥统治、残酷剥削,都“忍而受之”,不予反抗,便是理想的顺民标本了。一旦外敌入侵,当政者的软弱也极易作出“忍”的决策,因而遭致丧权辱国的结局。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无不与腐败的清政府的忍让政策相关。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者一忍再忍,南京大屠杀30万人惨遭屠害,奋起抗争者几人?“忍”的修养对中华民族所起作用,在实践中已得到了鲜明的呈现。

  新中国局面一新,“斗争”哲学对“忍”的传统是有力的冲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自亦包括人格的、精神的“站立”,忍让屈辱的匍匐姿态悄然隐去。一代代新人成长起来,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以人为本”,自由、平等、民主的现代意识日渐普及,“唾面自干”,“打了你的左脸,再把右脸送上去”的“教诲”,少有去身体力行了吧?在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基础上建起的新的人际关系中,适度的“忍让”便是可取的新的道德观,和奴性之忍、屈辱的忍,有着本质的不同。

  至于“不忍”,在汉语中,又另有所指,并非“忍”的反义词。“于心不忍”,是仁爱、友善、慈悲情怀的体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人性的闪光,值得大为弘扬。譬如,踩死一只蚂蚁,捏死一只蝴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桩,然而,有的孩子生来心软,就是横不下这条心,“心有不忍”。有的孩子天性强悍,毫不在乎,且以扼杀幼小昆虫,虐待身边动物为乐。这可能与先天性格有关,可能与后天的教育也不无关系。有些优秀童话,循循善诱地培养孩子们的爱美之心、仁爱之心、同情之心,爱护动物、扶助弱小这些美德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提倡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不忍”作戕害生命,虐杀无辜的暴行。人们形容残暴行为时,常用的词语便是“无比残忍”。“不忍”与“残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康有为先生有言:“不忍人之心,仁也,电也,以太也,人人皆有之,故谓人性皆善,既有此不忍人之心,发之于外即为不忍人之政。”他将“不忍”视为人性的根本,和“仁政”的思想基础。“一切仁政皆从不忍人之心生……人道之仁爱,人道之文明,人道之进化,至于太平大同,皆从此出。”他将东方文化中的“仁”,与西方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相联系,而将其“根”拴定在“不忍”这一人性之善的核心上,我觉得是很有见地的。在一个恐怖主义威胁着人类的安全,邪恶犯罪的种种暴行依然存在的时代,从思想文化道德教育的诸方面弘扬“不忍”之心的人性美,当不是无的放矢的迂腐之见吧。

我认为个人立体不同就可写的东西也不同
上面的回答从我国文字入手,主要是谈“不忍”是一种人性美,要弘扬他
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应谈他们的关系,主要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忍,最好多与耐力相连;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该忍,可写面对坏事恶势力的批判和抵制。也可用上上面的不忍之心,写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