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vim:求索人生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0:03:06
人类生存至今的最终目的是快乐?还是痛苦?还是为了思想而生存?

从空虚到满足

曾经有人问一位大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用功?” “不用功,怎能毕业?”他回答。
但那人又问:“毕业以后,要怎样呢?” “毕业时可戴方帽子;人生如意事,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那人非常罗嗦,他又问:“戴了方帽子,以后又怎样?” “当然是结婚,以后有了子女,就要教育他们”
“以后又怎样?” “当然是我老了。”
“老了怎样呢?” “当然会死!”
“死了以后怎样呢?” “……”
在一个上几何课的课室,我发现了一首打油诗:“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了几何能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这正是青年学生内心苦闷的写照!
有个人去医院看病,医生对他说:“你没有什么病,无须服药,如精神上沉闷消极,不妨去到某某大戏院,去看某某丑角的滑稽表演,包你笑逐颜开。”那人听了这话,眼角红了起来,他眼泪夺眶而出。原来他就是那个演员。许多舞厅中的舞女,虽然装扮得花枝招展,难道她们快乐吗?许多人汗流满面,为生活挣扎,劳苦叹息!如花似玉的女人,不久即皱皮鹤发!真是人生能有几何,岂不令人空虚彷徨!
再者,人生是面对一个不能逃避的悲剧!人人不是走向生,而是向着死;多活一天,就更接近死!死,是人生最大的威胁,人生最大的对头。它不懂人情,不讲面子,你向它贿赂,它不爱金钱;你向它哭泣,它是聋子,它是凶恶的刽子手。它要抓住你时,就一把拉着你向阴间的死亡走去!
请问你对人生感觉怎样?你的人生,有否前途?有否目标?生前怎样?死后怎样?你活着是为什么?你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也许有人说:"做人,何必要如此认真,做人,就是不可分析得太仔细。想得这么多,当然做人就无意思了!做人,做人,就在不去想它,得过且过,糊里糊涂做下去就是了!"难道身为万物之灵的人就要如此糊涂下去么!
总之:人生一般的光景,实在是空虚乏味,劳苦愁烦,乃因离弃真神,活在罪中。但真神曾差耶稣到世上,为人人舍命赎罪,并且死后复生;凡信靠他的人,就必得赦罪之恩和永远的生命。因此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这岂不是值得人人注意的喜讯!这岂不是人人所梦寐追寻的福音!
也许有人想:为什么耶稣不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金钱,或者名誉地位。”却说:“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不错,金钱、名誉、地位,固然是好,固然要紧,但得着以后,未必是福,未必使人生愉快满足;但相信耶稣就能解决人生最迫切的问题。他所说的,是针对人生最大的需要——因为他说,他要赐给信他的人,一个丰盛有意义的生命。自古迄今,无数基督徒都从经验里证实了这句话。凡真信耶稣,接受他名的人,他们的人生,都是丰富满足的,他们的心灵里面有平安喜乐,不再过无聊乏味的生活。有人信"人生如泡影",所以就走了消极厌世的途径;但耶稣却使人生因他而充实,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对于今生来世,都有把握。所以,这两类人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请问,你对人生有怎样的一个抉择?
泡影的人生说明人生之虚空,至终完全幻灭。但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这个“得”字,是应当加以特别注意的。人生不论其短暂、困苦、虚幻,只要能把握这个“得”字,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这个“得”字,说明两件要紧的事:
(一)有所获得——既然是得,就自然不是失。有人以为相信耶稣,就会剥夺了人生许多乐趣。这样禁止,那样不可。人生所余还有什么乐趣呢?所以有人说:"等我老了才信,现在年轻,还要自由快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基督徒照样可以享受正当的娱乐,至于那些不正当的,就是非基督徒也知其有损;并且当人信了耶稣以后,有了新生命就会有新的爱好,旧的爱好自然的会不再喜欢。
狗的生命只会在地上走,不会在天空中飞;但若换上了鸟的生命,就自然会飞。猪的生命喜欢肮脏;羊的生命,就天性喜欢洁净。用过电灯的,不会再稀罕油灯;有了汽车的,有谁还爱单车。人信耶稣以后,许多以前的爱好,就自然会不感兴趣;相反的,他会因信耶稣而满有喜乐平安。他觉得人生格外有意义和充实,他不会觉得像已往那样的虚空无聊。
相信耶稣所得的喜乐,是从里面充满而洋溢于外的。属世的快乐,是从外面加给里面的。外面的没有了,里面的也就消失了,并且还带来许多痛苦。洋溢于外的,是生命的流露,与生命有关,不受环境的支配;所以每一本基督教的诗歌,都充满了平安、喜乐的词句。耶稣来,不是要剥削,乃是要增加;不是损失,乃是要使人获得。相信耶稣,可以使虚空的人生获得满足。本来是愁苦的,可以变为喜乐;本来是消极的,可以变为积极。
(二)获得生命——世人竭力想办法,要有所得:得名、得利、得地位……但没有比信耶稣更要紧、更宝贵。耶稣曾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请注意,相信耶稣是获得生命!
也许有人会说,耶稣来是要叫人得生命吗?我们会说会笑、会跑会跳,难道我们没有生命吗?有!我们有生命。不过我们的生命是软弱的、是败坏的、是暂时的、是有限的生命。耶稣的这一句话是显示我们要有另外一种生命,这生命是圣洁的、永生的、光明的、丰盛的生命。
世上的生命是有等级的。例如动物的生命高于植物的生命,人的生命又高于动物的生命,而神的生命更高于人的生命。圣经说:“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相信耶稣,就是获得新的的生命;换言之,即永远的生命。
人肉身的生命是暂时的,因着罪的缘故,是必要朽环的。只有相信耶稣的人始有赦罪之恩,永生之福。如果做人没有永生的盼望,则人生实是一个极大的悲剧。人的面前放着一口棺材,活一天近一步。无论智愚,贤与不肖,无论富贵贫贱,活在世上,熙熙攘攘,有不可一世者,有无声无息者,但最后的结局是同归于死。如果死是人生最后的归宿,那么人生真的是太虚幻了,全无希望!其实,人肉身的死是“暂死”,人的灵魂的死,乃是“永死”,但感谢神,他叫信耶稣的人不是活着向死,乃是向生;因为他所赐的是一个新生命、喜乐的生命、永远丰盛的生命。凡信耶稣的人神使他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他不是进到黑暗、虚空、死亡的归宿里,乃是走向光明有盼望的目标;他是出死人生,出黑暗而入光明,从空虚而得到满足。

但愿你从以下我摘抄的文章中有所得着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几十年中一件有绝对意义的事是寻求内心的平安。这是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现代人的难处就在于内心没有平安。

无法把握明天,焦虑愁烦,是现代人的难处之一。我们常常说,除了自己以外,什么也靠不住,主张个人奋斗。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事情却不是自己能把握得住的。
人生既短暂又漫长。但纵观一个人的一生,关键的往往只有几步。一步之差,人生迥异。我们经常觉得被推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下一步往什么地方走,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深感自己智慧不够用,洞察力不够强。我们多么希望能有人为自己指点迷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中国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天似乎还是样样不缺,明天就可能变为一无所有。
正象《圣经》说的那样,“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箴二十七1)尤其在当今社会,节奏快、变化大、竞争强,我们时时在为生存、生活而挣扎、奋斗,缺乏安全感,内心自然没有平安。

不能寻着生命真谛,心灵饥渴、空虚,是现代人的难处之二。以色列的伟大先知摩西在诗篇九十篇中写道:“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以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九十10)寥寥数句,道尽了人生。

虽然人的一生各不相同,有的通达、有的坎坷、有的显赫、有的平淡、有的富有、有的贫穷、有的长寿、有的早逝,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生是寻梦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编织的美妙的梦想,并一步一步地、一年一年地、一生一世地为实现这个梦而努力地奋斗、挣扎着。

人们常常在想,等我越过什么关口或取得什么成功后,那时将是多么美好呵。正是这种对未来的向往支持着我们不避艰辛、不顾烦劳地一站又一站地、紧张地追赶着人生的列车。然而,我们也发现,梦想实现的过程似乎又是希望破灭的过程。取得某一成功或达到某一预定的目标所带来的欣喜、欢乐是如此地短暂,马上就被新的压力、愁苦所取代。
我想,许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刚买的一部新车,我们会爱护备至,但过不了几年,车开始出毛病,车体开始出现锈斑,我们也就不在乎它了。从一套公寓搬进一幢房子,开始会感到相当宽敞、舒适,可过不了多久就习惯了,再无新鲜感了。当自己的论文变成印刷体时会激动一阵,可再多发表几篇后,就感到平淡了。

没有钱不行,但有了钱又带来新问题:多余的钱如何处置?存银行,利率太低;炒股票又担风险;真正“发”了,又担心被谋财害命。难怪,芝加哥的富人区也是需要心理治疗的人最多的区。不少人追求成名,可多少名人却又渴求着能过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在人生中,与忧愁、烦恼相比,人的喜乐太短暂和微不足道了!

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大都用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人生的价值,强调“立德”、“立言”、“立功”。认为如能为社会留下点什么,就不虚此生。然而在人类历史中,真正有资格做到这“三立”的恐怕只有极少数人。按此标准,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又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即使那少数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迹的人,他们是否真能体察人生的价值呢?
所罗门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显赫、最富有的国王。他在位四十年,把以色列建设为当时中东最强大的国家,并令普天下的王来求见和进贡。他的财富无数,一切饮器都是金的,银子多如石头,他还有一千妃嫔侍候。可这样一位国王在年老时回顾人生的时候却发出了“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的深深叹息。

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虽席卷欧亚大陆,称雄一世。后染疾而终,年仅三十多岁。据说临死时他吩咐部属在他的棺材的两侧挖两个洞,让他的两只手从棺中伸出来。以便告诉世人,象他这样的伟人,离世时也是两手空空的。

《圣经》说,人“怎样从母胎赤身出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传五15)一切功名利禄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褪色,而且终将归于乌有。我们中华民族也深谙此理。

张弈在《离亭燕》中这样写道,“多少六朝兴废事,皆入渔樵闲话。”当年那些英雄业迹,到头来只不过成为渔夫、樵人闲言碎语的话题而已。《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好了歌>极深刻地道出了人生的空虚。“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黄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积到多时眼闭了。”句句震撼人心。

有人说,人生的难处在于:得不到,失望;得到了,绝望。还有人说,如果你想最深地伤害一个人,就把他想要的世间的一切全都给他。这样对方就毫无希望可言了。这些话乍一听觉得离奇,但细细品嚼却滋味无穷。

为什么人会这样呢?原来,“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传三11)人是按神的形象造的,神将他的灵植在人的心中。因此,人自然而然就有对永生的向往和追求。然而,世人奋斗所得,没有一样东西具有永恒的价值,故内心深处总是空虚。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噶将此称为人心中的“神形空虚处”,除了神的灵外,世间一切东西都无法将它填满。认识神以前,这种空虚感折磨着每一个人。

难于面对死亡,内心惶恐,这是人生的另一大难处。按唯物主义观点,有生就有死,人死如灯灭,是顺乎自然的事。但当死亡真正来临时,多数人皆不能泰然处之。有人说,人是唯一知道自己要死、又不得不死的高等动物。人百十年的寿命确实太短暂了。

步入中年后,日子过得更快。有时快得都叫人心里害怕。大家都知道,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于 1966年5月 25日贴出的那一张大字报是文化革命的前奏。大字报贴出后当天的情景在我脑子里还非常清晰,就象昨天才发生的事一样。可是,从那天到我写这段文字的今日(1996年5月25日),整整卅年已经逝去!真叫人难以相信。卅年,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卅年呢?有的只有一个卅年;拥有三个卅年的人就称长寿了。生命就是如此短暂。

“人过卅,天过午。”信主前,我不愿意过生日。过生日不仅是长了一岁,更是老了一岁、少了一年。常有“来日不多了”的感叹。奋斗半辈子,刚想喘口气,却不知老之将至。内心的惆怅、空虚难以笔墨。苏轼的《赤壁赋》是相当气势磅礴的。然而诗人在最后却无不忧戚地写道:“多情人,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因为火烧赤壁中的风云人物周瑜二十几岁即为中郎将,而苏试写这首词时正官贬黄州作团练副史,而且已经近五十岁了。

读到这类诗词,我常有共鸣,甚至暗然泪下。乃同命相怜矣。不仅如此,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也开始下降,时有病痛。还常疑神疑鬼,怕身患绝症。不时感到死神的逼近。医药、科学的进步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可以延长,但仍不免有一死。人渴求永生却苦于无门。

信耶稣就是永生

由于人的种种难处,加上罪的捆绑,人无法凭己力冲破痛苦的网。以为随自己的心意去生活便能心满意足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还有人说,“基督教强调的是死后的永生:我所追求的却是在死之前如何使今生快乐。”是的,不信主的人事业有成、婚姻和谐、富裕通达也不乏其人。但一个敢于诚实面对人生的人却无法否认在这种成功、和谐和富足的光环之下,掩藏着的是充满挂虑、痛苦挣扎和饥渴的心灵,只是他人不一定知晓而已。按世人的本相追求来的各种快乐(包括罪中之乐)是转眼即纵的,会带来更深的空虚和不尽的忧虑。

此外,以为永生是人死后的事,乃是一种误解。前面已经谈到,信耶稣是要得到神赐给的新的生命。当一个人认罪悔改、接受耶稣做个人的救主时,神的圣灵就永驻其身。信徒便与永生的神相连接,就有了永生。正如《圣经》所教导的,“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所以永生从一个人相信耶稣的时候就开始了。基督徒不仅在肉身死亡后有进入天堂、与神同在的荣耀的盼望,同时也有平安、喜乐、丰盛的今生。

主耶稣恳切地呼召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十一28)又说,“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1~33)耶稣的门徒们根据他们的切身体验劝戒大家:“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四6~7)“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前五7)我们虽不能掌管明天,但有这位全知、全能的宇宙万物的主宰在前面指引,我们的内心岂不会大感平安么?

相信耶稣后,我们便成为神的后嗣,生命注入了永恒,心灵真正得到满足。我们知道在地上的短短百十年远不是生命的全部,就不会拼命抓住名誉、金钱、权势等不放,而能真正超脱、淡泊,去掉许多烦恼。在逆境中,基督徒懂得,“我们这至暂至短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四17)使我们在苦难中得到安慰和力量。这样的生活才真正是喜乐的。

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十一25~26)基督徒明白,肉体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始。死亡是一扇门,通向更丰盛——美好的境界。因此基督徒能坦然面对死亡。有一天,我们的儿子突然对我说:“只有基督徒才真正懂得什么叫‘视死如归’。”他悟出的道理很对。很多人都说“视死如归”,可‘归’到哪里去呢?基督徒清楚知道,他们将归到主耶稣在天上为他们预备的家。与前面谈到的墓志铭相比,基督徒的生死观更加超然、深刻和机智。

傅来恩在《人是什么?》一书中有两个例子。“波那尔(Andrew Bonar)有一次将他的《利未记注释》送给司布真( C.H.SPurgeon),司布真从这本书受益不少,于是又将这本书寄还给波那尔博士,请求他将他的签名和相片附在书内。波那尔不久之后寄还这本书,并附上一个条子,‘亲爱的司布真,这里是我的书,并附有我的亲笔签名和相片。如果你愿意再多等一小段时间,我就会比相片上更好看一些,因为我将要去见他,那时我就会象他。’”“著名的《圣经》教师艾因赛( Harry Ironside)有一次说,他不需要昂贵的墓碑,他只要一块空白的牌子,上面写着,‘靠恩典得救,得到更新和修补之后再出来’。”

在今年三月份发行的主爱中华录音事奉中心·中国基督徒作家基金会通讯》第三期上,这两个机构的创建人雷兆轸夫妇冲破传统的阻力,将他们的遗嘱公开刊登出来,决定把遗产的绝大部分奉献给这两个机构。雷妈妈还写了《我的遗嘱附录》,感人至深。现将全文录后,以飨读者。

“一、我回天家后,我身上任何一部分还能用的,请用来帮助需要的人。先是基督徒,后是一般人。然后将剩下的烧成灰。决不要按人间遗传,有什么向‘遗体告别’。二、我的骨灰,最好撒在我住的房子前后松树旁。因为那是很好的骨肥,而且方便。我一生在此房住得最久,从建筑、维修,一直到我回天家,都有我的爱和关怀。但如果要来的接班人不喜欢,也可将我的骨灰装在普通玻璃瓶内,用强胶封住。千万不要买特别的骨灰盒,太贵了,又没意思。等有人回大陆游玩,顺便可带到张家界国家公园,撒在风景最美的地方。张家界在湖南长沙附近,那是我人间的故乡。我这样做,是要免去占人间一席可用之地。旧约虽有亚伯拉罕买地葬撒拉,但新约就完全没有提这样的事了。三、我走后,希望不要有任何悲伤的情绪,反而要快快乐乐。如可能,请举行一个‘欢送雷妈妈回天家的布道大会’。我争取录好我最后一次传福音的讲道录音。如没有,就请牧师传福音,或任何弟兄姐妹作见证,救灵魂。那才是最合神心意的大事。四、在欢送会上,只在我相片下放一盆鲜花。如有任何人送礼,请将钱奉献给《主爱中华录音事奉中心》和《中国基督徒作家基金会》,帮助救国救民,建立天国的事业。谢谢大家的合作!”

亲爱的朋友们,基督徒们所展示的人生观、精神风貌不正是我们所渴求的吗?为何非要等到临终前、而不是现在就接受主耶稣呢?

人生的意义何在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个大问题。人从有生以来,很快的老了,死了;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忙着工作,也忙着吃,忙着穿……这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谜一样的问题,在儿童,在浑浑噩噩、顺从社会习惯而过着一生,不会想到这一问题的,固然是有的。但感受敏捷的,或环境恶劣,事业挫折,身体受到病苦侵袭,失去一分,甚至失去了一切希望。那时,这个问题——这一生到底为了什么,忙些什么,就会涌现心头。虽然问题的偶然想起,或一直萦回脑际,并不能解决,还是不得不一直忙下去——忙着工作,忙着吃,忙着穿……唉!到底“人生的意义何在?”

“一切都是空的”——在某些人心中,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在这些人的思想中,人生忙着工作,忙着吃,忙着穿……,实在毫无意义。过去流传一首通俗的《醒世歌》,开头是:“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冥在其中。”说什么:“夫也空,妻也空,大限来时各西东。”“母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末了说:“人生好比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老辛苦一场空!”这是多么失望,多么空虚呀!“一切都是空的”——人生毫无意义,与佛法的“一切皆空”,解说上是完全不同的。《醒世歌》代表的看法,一切都归于失望、幻灭,人生毫无意义。而佛法却是从现实人生中,否定绝对意义,肯定其相对的意义;更深入的,揭示人生的绝对意义,而予人以究竟的归宿。

虽然在人生的旅程中,受到空虚、失望、幻灭的侵袭,但人生总不能没有意义。即使是不完善、不正确的,也总会有些意义,以安慰自己,一直活下去。如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也就是以为如能这样,就不虚此生,而具有不朽的永久意义。大概地说,一般所说的人生意义,不外乎二类:一、在现实人间;二、在未来天国。在现实人间的,或重视家庭——家族的繁衍,这是将人生的意义寄存于家族的延续。所以人虽死了,而有永久的意义存在。中国儒家是特重于此的。人在家族绵延中,“承先启后”;所以人要能“裕后光前”,对祖先要慎终追远。老祖母们别无所求,只希望有几个孙儿,生前“含饴弄孙”,死后承受其祭祀。这样,就可以忍受苦痛,安心地了此一生。依于这一意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我人所作的事业,或善或恶,也会报在儿孙。所以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或重视国家,将人生的意义寄存于国家中。极端的国家主义者,以为个人从属于国家,唯有在国家中人生才有意义,似乎人的一生,只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大方针。这与家族绵延本出于同一根源。古代某些氏族以全族为一体;其中任何一人受到损害,看作对全族的损害,而采取全体的报复。在这种观念下,为氏族而作战牺牲,被提升到神的左右。等到氏族扩大而组成国家(或融合多数氏族),就形成人生的意义存在于国家的强盛与繁荣。儒家重视近亲,因而重视家庭或宗族,这才分化了。

或着眼于全人类,而以人生的意义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之中。人类进步,人生才有意义,也就是人类的理想。所以人生应为人类的进步、多数人的利益而努力。

将人生的意义寄存于家庭、国家、全人类,并不是人类所愿意的,而只因个人的身心组合不久朽坏,而得不到着落。然而,这就能确立人生的意义吗?重在家庭,如人生而没有儿女的,那就岂不是人生就没有意义!重在国家,而从历史看来,多少盛极一时的国家,而今安在?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成为陈迹了。全人类吗?人类——我们所知的现实人类,依地球的存在而活动。虽可能是远在将来,但却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地球毁坏了,到那时,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生的意义又如何存在?这么说来,一般所说的人生意义,终归空虚,竟逃不出《醒世歌》所代表的看法。

从未来上生天国以说明人生意义的,是一般宗教,特别是西方神教。在天神教看来,人间只是空虚。人类的生在人间,信神,爱神,奉行神的旨意,为了希望未来的进入天国。据说:世界的末日到了,不信神的将陷于永苦的绝境;信神的将进入天国,享受永恒的福乐。严格地说,在人间的一切信德善行,不过是为了进入天国作准备而已。然而天国是未来的事,而现生却不可能进入天国。那末,这只是信仰;因为在现实人生中,天国是不能证实的。以不可能证实的天国作为人生的究极意义,不觉得过于渺茫了吗?

佛法对于人生,否定其绝对意义,而说是苦,是空。然而人生不是没有相对的意义;如没有相对意义,也就不可能经实践而体现绝对的意义了。先从人生的相对意义来说:依佛陀的开示,人生,世间,不外乎“诸行”——一切生灭现象、生灭流变的过程;没有不变的,称为“无常”。“无常”,那就没有永恒的福乐,终归于灭,终归于空,所以说是“苦”。苦,那就没有究竟的、完满的自由,所以说“无我”(我,是自在义)。婆罗门教面对这样的人生世间,构想一形而上的实体,就是“常”,是“乐”,是“我”。佛陀彻底地否定他,称之为颠倒。佛陀是面对现实,而说“无常”、“苦”、“无我”的正观。在无常、苦、无我的正观中,又怎样肯定人生的意义呢?

依佛陀的开示,人生世间是“缘起”的。缘起的意义是:一切现象,一切存在,所以成为这样的现象,这样的存在,并不是神意的,不是自然的,不是宿命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依缘而起的。在主要的、次要的、复杂的种种条件、种种原因下,才成为这样的现象,这样的存在。一切依于因缘;对因缘说,称为果。所以人生世间,是无限复杂的因果关系,受到严格的因果法则所规定。

从缘起来说,人是缘起的存在。缘起,有对他的同时互相关系,对自(也间接对他)的前后延续关系。例如人在同一时间,与其他的人、众生,自然界的地、水、火、风(空气),是有互相关系的,展转地互为因果。一种存在就是一种活动,当下都有对自对他的不同影响,成为不同的因果关系。例如一个国家,无论是政治、经济、教育、外交……,一种措施,一种行动,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别的国家;当然,受到最深远影响的,还是自己(国家)。一个社团、一个家庭也是这样的,所有的行动都要影响别的社团、家庭;而更主要的,影响了自己(社团、家)。个人也是这样,无论语言文字、身体行为,都会影响别人,当下又影响了自己,影响自己的未来;就是没有表现于外的内心行为,也影响生理,更深远的影响自己的内心。缘起世间,缘起人生,就是这样的能动被动、对自对他的关系网络。经中形容为“幻网”、“帝网”,从无限的相互关系、延续关系中,去理解人生——世间的一切。

依缘起的因果观,佛法确认人生的身心活动,或善或恶,不但影响于外,更直接的影响自己,形成潜在的习性(姑约业力说)。等到一生的身心组合,宣告崩溃——死亡,潜在习性(业力)就以自我爱染的再生欲(“后有爱”)为缘,又展开一新的身心组合,有一新生命的开始。对过去说,这是受到过去业力所决定的(但佛法还有现生的功力,所以不落于定命论)。佛法是这样的,从缘起因果的延续中,无常无我(没有一般宗教所说的不变的个灵),而一生一生地无限延续下去。正如国家一样,并没有不变的国家实体,而王朝不断崩溃,又一个个地宣告成立。确认人生是这样的缘起,就会肯定人生,或善或恶的一切,或者现生受报,或在未来的新生中受报。总之,因果是必然的定律。这一生的身心可以崩溃死亡,而或善或恶的行为,影响自己,决定不会落空。众生业报的延续,或善或恶,都有或正或负的价值,而影响未来,受或乐或苦的果报。所以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从此消灭;一切都有果报,而又一生一生,不断地造作新业。暂时的苦难,堕落,都不用失望;这是短暂现象,前途是充满光明的。不过,离苦得乐,唯有顺从因果定律,从离恶行善中得来,此外没有任何幸运,也不是神力所能帮助。

人生是善业所得;而现生的行为善恶,成为未来升沉的枢纽。“人生难得”,佛一再的告示我们。可惜的是,一般佛弟子误解佛法,所以仅有人生是苦的叹惜,却少有“人生难得”的庆幸!依经上说:人类有三种特胜,不但胜过畜生、鬼、地狱,也胜过天神。人类所有的特胜是什么?是道德,是知识,是坚强的毅力。在人世界中,知道苦而能救济苦。虽然人类的道德、知识、毅力还不是完善的,不免引起副作用,甚至引起自我毁灭的危机,然而,人类凭藉这些,到底发展出高尚的文化,为不容否认的事实。人类文化的进步,终于理解到不彻底、不完善,而有完善、究竟的倾向。所以人类不但能离恶行善,自求多福,而且更有超越的向上一着。依佛法,唯有自我人类才能发出离心,发菩提心;唯有人类才有超越相对而契入绝对(最初悟证)的可能。人生是怎样的难得!确认“人生难得”,人生的意义就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人生难得”,应好好地珍惜这一生,好好的利用这一生,而不要辜负这一生!

再从人生的绝对意义说:人生能行善而向上,但到底是不完善的,没有永恒的意义。任何智力或福力都在时间中消失了,人还在或升或堕的流转(轮回)中。不过,人类能意识到自己的缺陷、自己的不彻底,也就能涌现起彻底与完善的理想与要求(佛法称为“梵行求”)。这一主观愿望不能合理实现,又每被神教徒引上幻想的永恒的天国。依佛法,人生现实是缘起的,唯有理解缘起,把握缘起,深入缘起本性,才能超越相对而进入绝对的境地。缘起,是无常无我的现象;人生,也就是无常(不永恒的)、无我(不自在的)的人生。一切由于缘起,从因果观点说,一生又一生,到底为了什么,这样的生灭不已。原因在:众生——人类以(反缘起的)自我的爱染为本,依自我爱而营为一切活动。这样的动作引起业力,形成自我的因果系,而有个体的生灭延续。反之,没有缘就不起,如灭除自我爱染,那就能解脱生死,到达“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境地。

为什么会有自我爱染呢?自我爱染(人类特性,自私本质的根源),由于认识上的迷蒙(称为“无明”),为现象所诳惑,而没有能体认到缘起的本性——本来面目。佛陀以无比的方便善巧,从缘起生灭中,直示缘起性的常寂。对一般认识的现象说,这是不落于时空,不落于彼此,不落于生灭的绝对。缘起本来如此,只是众生——人类为自我见、自我爱所蒙惑,颠倒不已而已。所以,人类的德性、智力、毅力,在佛的方便诱导下,经修持而进展到高度,就能突破一般的人生境界。从现实的缘起事中,直入(悟入)超越的绝对。到达这一境地,人生虽还是人生,而人生的当下便是永恒,无往而不是自在解脱。佛法的小乘、大乘,虽有多少差别,而原理都是一样。

人生不但有意义,不但能发现意义,而且能实现绝对的永恒意义。即人生而直通佛道,人生是何等的难得!

出处:南海海上观音网 作者:印顺法师

生而为人,是上天给你赎罪和解脱的机会,如果错过,即千万世坠于痛苦的恶道。

人生之道在于智,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所以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是人类最大的悲剧。您以上的提问不正是智慧的表现吗?

你想快乐就快乐,想痛苦就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