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bl高h文 主受1v1:天才和蠢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7 09:17:34

什么是天才?什么是蠢材?且看下面各才子们的精彩论述!

王志强(高级版主):

何谓『天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反过来说,『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人才。

例如:您和一位土著被困在非洲丛林,既无食物,也无水喝,那么您将把这位土著当作「天才」,因为他懂得各种求生的技巧。相反地,如果把他带到办公室要他使用计算机,那么情况将会完全不同,您可能会认为他是「白痴」。

有些科学家连音阶都抓不准;有些画家连一封信都写不好;可是他们【把自己放对地方】,所以成就非凡!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是没用或卑贱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对了地方,都会成为有用的「可造之材」。
即便是肮脏污秽的垃圾,只要放对地方(埋在土里),也能滋养大地开出美丽的花朵,长出能够带给我们健康的食物。
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独特的才华与能力。
但愿;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并且尽情欢唱生命之歌......

石华(高级版主):

这段话有偷换概念之嫌。实际谈论的是人尽其才的问题,而并没有回答什么是天才和什么是蠢材的问题。什么是天才和蠢才,应从字义上去解释,而且要区分天才和人才的区别。天才是指先天具有某种秉赋的人,人才多半是经过后天教育、训练而具有某种能力的人。但是,不管是天才或人才,若用不到该用的地方或位置,未必就成为蠢材。应该说这是用人者的问题,用人者没有识才的慧眼,用人失当,他才是蠢才,人才永远都是人才,天人我才必有用。
“ 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独特的才华与能力。”表达是多么的理想,要知世道艰难,你虽有千里马之豪情,但未必就能在人生旅途遇上伯乐。圣人孔孟不也终身不得志吗?近来读孟,有一章谈及此问题,有感,记之共享。
《孟》九章
孟子谓齐宣王:“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求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断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日:‘姑舍汝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钧,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日:‘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赵氏日:“任贤使能,不违其学,则功成而不隋。屈人之是,从己之非,则玉不圭,人不成道矣。”
范氏日:“古之贤者,常患人君不能行其所学,而世庸君,亦常患贤者不能从其所好。是以君臣相遇,从古难之。孔孟终身不遇,盖以此耳。”
永概案:“苟可以救世安民,圣贤未必固执已见也,无如舍我所学,从彼所好。世必不可救,民必不可安,斯无如何耳。”

王志强(高级版主):

其实文章用极端的比喻给人一种希望,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就算不是天才,只要你找准自己的位置,也能发挥自己最大的社会价值。“ 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独特的才华与能力。”表达的正是一种理想与希望,有千里马的豪情,可以自己寻找伯乐,就算找不到伯乐,也可以寻找爱马之人啊。

孔子不得志与他的学说不合时宜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称霸,历史的车轮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迈进,此时追求什么“恢复周礼”,实在迂腐,当然不能为各国统治者所运用。所幸后来孔子找到了合适自己的位置,即教书育人,终成一代教育大家。

石华(高级版主):

孔子没有当上统一中国政治家,用他的话说是天命的问题.是生不逢时.绝不是不合时宜.历史上有多少杰出人物不都生不逢时吗?伟大的存在主义思想家齐克果在他的时代没有人能读懂他的思想,凡高的画在他的时代也不为人所欣赏.孔子的伟大绝不仅仅是他只能作一个教育家,我个人认为他是中华文明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政治领域,伦理领域,他的思想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且听听古人如何评价孔子。宰我日:“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日:“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日:“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见《孟子.公孙丑章句》)。现代巨儒马一浮先生曾言,孔子的的六艺之学可统摄世界一切文明之精华,此言不虚。如果把他在当时代提出的“恢复周礼”的政治主张,看作迂腐,我想是你坦率地认同了中学历史教科书那些持阶级论者的评价,而不是来自于你对历史的理性的独立的判断。孔子要继承周礼,而不是原封不动地恢复周礼,是结合当时历史条件对周礼制度精神和规范创造性继承,用今天的话说是一种创新之上的继承,论语对此有详细记载子日:“周监于二代,郁郁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意思是说周代的礼乐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二代的礼乐制度建立起来的,它的文德隆盛很哪!我因而尊重周代的礼乐制度。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也同样是一种现代意义上对古代中国以德治国的一继承,而不是照搬。新中国建国初期,一切制度照搬苏联,那才是害民害国。今天,《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的第一条道德规范就是“明礼诚信”,江泽民同志是不是也迂腐,要恢复周礼呢?伟大的孔圣人比江泽民迂腐吗?历世历代的封建君王,尤其要一统中国的那些君王,均以儒家思想治国,莫非都不合时宜吗?
我看不是吧。当时的统治者一个个只是心怀功利,一心只想靠实力来推进霸道,而孔子要实现的是以德配天的王道,对于这些利欲熏心的诸候来说,他的确是不合时宜的。但对于广大生民来说,他是迂腐的吗?没有他的礼治,他在鲁国当政的那段时间会人民太平安康吗?朱子说,一个豪杰不一定是有思想的,但一个有思想的人必然是豪杰!孔子正是这样的人。他不是不得志,他曾当任过鲁国的大司寇,相当于一国之相。他之所以不愿做下去,不是鲁国的国君要赶走他,实乃国君心中只有利益二字,全无仁义之心呀。子日:“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可怀之”。守死善道,才是圣贤的伟博胸怀,怎是迂腐、不合时宜呢?正是为仕不成,才选择了教育,这不是我们现代人所轻浮地理解地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这是圣贤对自己生命的历史责任的承担,也即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具体实现,绝不是作不了官而去教书的偏窄之见呀!今天,有几个中国人还在坚持为道而活呢?(注意:我说的是道,不是一种抽象话的信念,道即统摄一切信仰之上的宇宙大真理)
看到此贴子,心中充满无限哀伤。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竟被自己的国人误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难道只能通过GPT体现吗?中国人的圣经《论语》还有几人在读呢?悲矣悲矣。请原谅我的情绪激动,我不得不为这位世界伟人在二十一世纪仍受到极大误解而感伤。

王志强(高级版主):

孔子的学说的确不合时宜,当列国征战不已,百姓盼望一统的时候,他却去追求维护西周的王权,恢复诸侯来朝的分封局面,可以说是历史的倒退。要不是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适合时代的改良,就不可能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石先生列举的评价孔子的古人,均是儒家弟子,子贡、宰我等人更是72弟子之一,由弟子来评价老师,仰之弥高是理所当然的。
子日:“周监于二代,郁郁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意思是说周代的礼乐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二代的礼乐制度建立起来的,它的文德隆盛很哪!在一个战乱缤纷的年代,人民流离失所,所虑者三餐温饱,文德再隆盛也不能当饭吃啊。对于广大生民而言,孔子的学说没有任何实际用途。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的第一条道德规范就是明礼诚信,江泽民同志是不是也迂腐,要恢复周礼呢?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周礼的内涵,周礼不仅仅指礼乐制度,周礼指的是西周时期一整套的政治、神权、法制、祭祀制度,是一系列的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明礼诚信”其中的“礼”结合诚信来理解,应该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与周礼风马牛不相及。
孔子曾当任过鲁国的大司寇,是一诸侯国的最高司法长官,相当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之所以不愿做下去,是因为受不了鲁国国君与大夫季孙子沉迷歌舞女色,荒废国事并逐渐疏远他。“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可怀之”,可见在孔子的心中,仕途还是第一选择,只是在无奈的情况下,才不得已选择教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的圣人光辉包含了太多的政治色彩,他的学说流传到今天经过了无数后人的演绎、改造,若孔子地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只靠GPT来支撑,更重要的是一种道的延续与发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每一位知识分子的理想,让我们这代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继续努力。

天才发疯就是蠢材,蠢材发疯也是天才(真真正正的天才,在天上工作了)

给我分的就是天才,不给我分的就是蠢材。

天才 的才是人才的才 蠢材 的材是木材的材

最大的区别是天才是夸奖人的,蠢材是骂人的!!!

最大的区别是1字之差 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