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锋网ios固件:云南省思茅市江城县的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7 11:10:45
我听说云南那地方很乱,人很坏,不知道江城县的人民怎么样。

外面的人都说云南乱,不要那么绝对。只是因为云南地处边疆,几个边疆县很贫穷。我就是江城人,现在在思茅读书。因为江城的地势不像西双版纳那边一样有大片大片的坝子,这是一个山沟沟里的小县城。有一条勐烈河穿城而过,这个县就只能沿着河发展,因为没有别的空间可以利用。现在有一个很不错的足球场,修了几条新的公路,真的比从前好多了,江城一中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我在那里读完了初一。这里还不算乱,澜沧那边才乱呢!
江城县有一眼望三国的美称,它地处中老越三国交界处,到过江城你就知道,它生态保护得很好。在当地,江城县以野味多而著称!

在距离江城县城18公里的江城县国庆乡老朱寨村,居住着35户瑶族群众。老朱寨村是云南省思茅市江城县的一个移民点,在做好了通路、通水、通电工作后,政府统一规划、建盖了石棉瓦房,148名瑶族群众从很远、很高的一个叫大驮甲的地方搬迁过来。这148名瑶族群众,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大山,开始一种与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新生活。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他们习惯了新生活吗?他们过得安稳、过得舒服吗?……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很多人的心一直被他们牵挂着。

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去

大驮甲村离县城很远,这里山高坡陡石头多,这里的瑶族群众生活贫穷而落后。他们没有水田,祖祖辈辈种山谷,产量很低,一年辛勤劳作下来,收获的粮食却只够吃几个月。他们靠山吃山,到山里捡点儿木耳回来,或扎了扫把卖点钱,但换回来的钱也只够买点儿生活必须的盐和一点点油。在这里生活的部分瑶族男子还有抽大烟的传统。他们步行两天到邻国老挝打工,做的都是砍柴、挖地等重活,换回的也只是一点点烟土。男人们在国境线上来来回回,就是为了抽大烟;女人们辛辛苦苦的在山地里劳作,养家糊口。日子一天天漫长地过着,小孩一个接一个生着。或许,他们已经习惯了年年靠救济的生活。

2002年,在江城县委、政府的关心安排下,居住在大驮甲的148名瑶族群众,统一搬迁到了老朱寨,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戒毒,新生活的开始

新的生活得从戒断毒瘾开始。以前,老朱寨村的人一听到车的声音就知道是来抓吸大烟的了,纷纷往外跑。县禁毒委、县公安局、乡党委、政府多次到老朱寨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几个主动戒断了毒瘾,没法戒除的少数几个,被带到强制戒毒所强制戒毒,有两人被送劳动教养。

148名瑶族群众住进了新房,但吃什么,不能再象以前一样种山谷,广种薄收,一年到头连肚子都填不饱。乡党委政府协调了土地,并出台了提供农具、提供谷种等一系列鼓励开垦田地的优惠政策。慢慢地,一个、两个人拿起了锄头,一锄一锄地开垦新的生活。2005年,因抽大烟被送劳动教养的李正学回到了老朱寨。2006年的春耕时节,当我们去找他时,邻居指着山的那边说:“早早地就去开田去了”。

李光清也是个戒毒后过上了新生活的人。李光清曾经是个12岁就没了爹娘的孩子,没上过一天的学,但凭着自己的勤劳,在没搬迁之前就盖了房,娶了媳妇。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种山谷、种包谷,找木耳,也买了牛、买了录音机。但自从抽上大烟后,慢慢地牛卖了,录音机卖了,地也不种了,老婆偷偷收藏起来的一点钱也被他用拳脚逼着交出来,7个孩子哭着要吃的,但他却只关心自己能抽几口大烟。搬迁的时候,他们一家就带了几个碗和几床破旧的棉絮过来。在强制戒毒期间,妻子带着7个孩子去看他,县戒毒所罗正祥警官惊讶地看着这一家人,苦口婆心地对他说,这么多孩子,还抽什么大烟,好好戒毒,回去后好好搞生产。罗正祥是一个有3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帮助这些瑶族同胞戒除毒瘾要多方并举,要做吸毒者的工作,要做家属的工作,还要把工作延伸到他戒除毒瘾后,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戒除了毒瘾的李光清回家后,带着妻子、孩子,开田、养牛、种黄瓜,他骄傲地说,以前我的烟瘾最大,最穷,但现在老朱寨数我家开的田最多,养的牛最多,日子也慢慢好了,还会更好,我的7个孩子6个都没念书,现在最小的孩子在上一年级,要让她好好读书,不要象我们父母一样,到江城县城连个厕所都找不着。

帮扶,生活在慢慢变化

在老朱寨实施沼气项目,县林业局和乡党委、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帮助他们每户人家都建一口沼气池和建盖一个猪厩,差不多一户投资2400元,但最后只有11户报了名。负责此项目的周文彬副乡长说,工作难度很大,做了很多工作,但他们很难接受。不过,现在这11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看到沼气可以点灯、做饭,老朱寨的瑶族群众也在慢慢的接受、改变中。周文彬说,要改变老朱寨瑶族群众的生活,要先为他们创造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再给他们一些好的政策、一些激励机制,才能慢慢引导他们改变,发展。

田开出来了,但新田都瘦,没有肥力。怎样施肥?怎样播种水稻?怎样进行田间管理?许许多多生产课题摆到了瑶族群众面前。面对瑶族同胞的困难,很多部门,很多党员为老朱寨的发展做着默默的工作。乡党委政府组织农科人员到老朱寨办培训班,给他们买了电视机、影碟机。看到他们新开的田缺水,县水利局、民宗局帮助他们修了两条沟渠,有了水他们还可以开出更多的新田。国庆乡党委副书记赵燕平说,以前到老朱寨是协助抓吸毒者,现在到老朱寨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的问题,老朱寨人以前见我们就跑,现在见我们就围上来。

自律,生活有了新的航向

老朱寨现在最高学历的人是一个名叫张飞洪的学生,今年上高一。他的母亲是卖两个黄瓜都不会算帐的人,他的父亲虽然不知道儿子的名字要怎样写,但提起儿子是满脸的骄傲。老朱寨的成人很多没进过学校,有几个也只是念了一两年书就退学了。老朱寨村民小组的组长李正祥只上过一年小学,曾经也抽大烟,但戒毒后,勤劳、正直的他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被选为村民小组组长。他说,群众信任我,选我当小组长,我的本事不能就是天天带着他们到乡政府要救济粮。

“大烟害了很多人,所以我们必须戒大烟。”抱着这个想法,李正祥让全寨子的人聚到一起开会,选出了三个保安和三个监督员。保安的职责就是维护老朱寨的安全,有小偷小摸,喝酒、打架就要出来制止。监督员就是随时要关注原来抽大烟的人,他们去了哪里,和什么人交往。同时还要观察进寨子的人,是不是吸毒的,是不是来卖大烟的,有问题要及时汇报。

今年36岁的李应清是老朱寨的保安,和其他保安和监督一样,没有一分钱的工资,有的只是义务和责任。李应清说,大家信任我,我就要好好为老朱寨工作,整个寨子要不抽大烟,搞好团结,搞好生产才有希望。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无数党组织和许许多多平凡的党员为一个居住着148名瑶族群众的小小的寨子做着扎实的工作,大家都为了同一个心愿:让老朱寨的瑶族群众过上更富裕的生活。(完)

http://www.smly.cn/jc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