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社区游戏:近年来的社会环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8:32:40
如题

中国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刘雨生

今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就当日发布的《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作了说明。

解振华说,1999年中国政府加大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继续采取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使全国环境污染恶化趋势总体上开始得到基本控制,部份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据他透露,中国去年用於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为823.2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

解振华指出,中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污染程度仍处於相当高的水平,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相当多的城市水、气、声、土壤环境污染仍较严重,农村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份地区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

中国的水环境状况

中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松花江水质尚可,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在中国的主要水系中,长江流域干流水质良好,黄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的双重压力。1999年,黄河累计断流42天,比上年减少95天。珠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流域处於中等污染水平。淮河流域因径流量偏小导致有机污染加重。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污染严重。中国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顺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和长江。

在中国的大型淡水湖泊中,太湖流域处於中富营养状态。滇池富营养化依然严重。巢湖流域仍属富营养状态。洱海水质良好,博斯腾湖、镜泊湖、松花湖、兴凯湖水质尚可,洞庭湖、洪泽湖水质较差,白洋淀污染较重。

中国地下水资源分布地区差异明显,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贫乏。部份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水位连续下降,已引起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并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1999年由於降水量偏少,北京、山东、河南、内蒙古、安徽、广东和广西七个省、市和自治区主要城市地下水水位以下降为主;吉林省、上海市、浙江省和四川省地下水水位以上升为主;陕西、甘肃、江苏和西藏主要城市地下水水位有升有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地下水水质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去年,中国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401亿吨,比上年增加6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首次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当年,工业废水处理率为87.2%,与上年持平。

中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中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近岸海域东海污染最重,其次是渤海,南海、黄海水质相对较好。

据近海368个站位的监测结果,1999年中国近岸海域以劣4类和2类海水为主,主要污染因素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份海域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COD)超标率较高,局部海域重金属铅超标。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近岸海域污染较重,海南、山东等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相对较好。

1999年,中国海域共记录到15起赤潮,比上年减少7起。15起中,以7月13日至21日发生在辽东湾的夜光澡赤潮面积为最大,达6300平方公里,持续9天。赤潮生物仍以甲澡类为主。去年的赤潮未造成人员中毒事件。

去年,中国近海接纳工业废水量为36.6亿吨,比上年减少3.2亿吨。其中渤海5.6亿吨,黄海7.1亿吨,东海14.8亿吨,南海9.2亿吨。

中国大气环境

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1999年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少数特大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酸雨污染范围大体未变,污染程度居高不下。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统计的338个城市中,33.1%的城市满足国家空气质量2级标准(良好)。66.9%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质量2级标准,其中超过国家3级标准(轻度污染)的有137个城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上较1998年度略有好转。

总悬浮颗粒物(TSP)是中国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60%的城市TSP浓度年均值超过国家2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超过国家2级标准的城市占统计城市的28.4%,氮氧化物污染较重的多为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

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16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2级标准(良好),13个城市空气质量为3级(轻度污染),18个城市空气质量超过3级标准。

与上年相比,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2级标准的城市由27.6%增加到33.1%,超过2级标准和3级标准的城市比例有所下降。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部份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部份城市污染仍较严重。

中国酸雨分布区域广泛,成因复杂。酸雨出现的区域近年来基本稳定,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华南、西南及华东地区存在酸雨污染严重的区域,北方地区局部区域出现酸雨。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

1999年,中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857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15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175万吨。 北京市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分3个阶段采取68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控制大气污染的阶段目标。

到1999年底,中国共取缔和关闭3万1200处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的煤矿、压缩煤炭产量2.68亿吨,其中减少高硫煤年产量2200多万吨;关停小电机组290万千瓦;关闭淘汰小水泥生产能力2000万吨;全国166家年炼油能力100万吨以下炼油厂,已经关停70家,关取缔土炼油场点5600多个;关停小高炉250座,压缩淘汰炼铁能力400万吨,炼钢能力500万吨,轧钢能力1000万吨。这些都为减轻环境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国的声环境

1999年,中国开展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的212个城市中,污染较重、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比例分别为5.2%、8.5%、27.3%和59.0%。重点城市的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近10年来下降了2.7分贝。

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159个城市中,污染较重、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比例分别为8.2%、27.7%、25.2%和38.9%。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

1999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8亿吨,排放量为3881万吨。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45.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中国辐射环境

中国整体环境未受到放射性污染,辐射环境质量仍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浙江泰山核电厂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地区监测结果表明,辐射水平未见变化。

1999年,国家计划安排的115项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监督管理项目,除个别项目调整到2000年外,已经全部完成。

同年,国家环保总局派出30多个检查组,对运行、建造、退役核设施和低中放射性废物处置场进行了监督检查。

日本及韩国核事故期间,中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立即开展应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中国未受到污染。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了田湾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中国的耕地和土地

中国的人均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和草地面积远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人均土地面积为0.777公顷,相当於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为0.106公顷,是世界人均数的43%。

中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全国大於25度的陡坡耕地近600万公顷,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40%,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79%。

1999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了84万2000公顷,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40万5000公顷,增减相低,净减43万7000公顷,比上年增加了17万5000公顷,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面积大幅度增加。

据全国第4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中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亿公顷,森林面积1.3亿公顷。

中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相当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第119位;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为8.6立方米,相当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2%,是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较低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13.9%,明显低於世界森林覆盖率26%的水平。

中国是草地资源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地3.9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0%,但人均草地面积仅0.33公顷,约为世界人均草地面积二分之一。

中国大部份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包括沙化、碱化)的草地达1.3亿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全国共有沙化土地168万900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

生物多样性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万种,占世界10%,居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种。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14%,其中鸟类1244种,鱼类3862种,均居世界前列。属於中国特有的高等植物17300种,脊椎动物667种。

中国湿地面积63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7%,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以上,列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2600多万公顷,包括沼泽1100万公顷,湖泊1200万公顷,滩涂和盐沼地210万公顷。

截止1999年底,中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146个,总面积8815万2000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8.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5个,面积5751万5000公顷。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1999年中国气候继1998年度异常之后再度出现异常。其主要特点为:降水北少南多,大部地区冬春连旱,夏季南涝北旱,秋季旱渍并存,气候持续偏暖,连续第13年出现暖冬。

1999年,中国降水分布呈现北少南多的极不均匀状态,江西、安徽、浙江、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的部份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较常年偏多25%;与此相反,河北平原及山西、辽宁等省的部份地区仅200至300毫米,较常年偏少50%左右。夏季,北方地区降水出现了1949年以来的最小值,江淮、黄淮、华北等地的大部地区夏旱严重;长江流域大部地区降水过程频繁,自1998年大洪水之后,1999年又是一个多雨年。

1999年,全球仍处於暖期,中国年平均气温普遍较常年偏高。大部份地区年度平均气温偏高1摄氏度,但偏高的幅度已较1998年有所下降。1998-1999年冬季是近50年来最暖的冬天,也是继1986年以来的第13个暖冬。夏季黄河以北大部地区季平均气温偏高1-2摄氏度,华北中北部地区偏高2-3摄氏度,并出现阶段性持续高温天气。黄河以南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偏低,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日数显著偏少,出现明显的“凉夏”天气。

关於气象灾害,1999年,全国灾情属一般偏重年份,以旱灾较为突出,从农业生产角度来看,年内热量条件较为充足,但阶段性变化明显,部份地区遭受了高温或低温霜冻危害,全国大部份地区光水欠足,气候条件属一般偏差年景。

1999年入汛后,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一带大到暴雨频繁,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量仅次於1954年和1998年,居1949年以来第3位。太湖流域发生了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出现仅次於1998年的历史第2高水位。

1999年,中国境内共发生5级以上(含5级)地震72次。其中发生在台湾省域48次,台湾海峡1次,黄海1次,大陆地区22次。发生6级以上(含6级)地震15次,其中大陆地区1次,其余14次发生在台湾省域。台湾省域本年度地震活动频繁,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总体水平较1998年有所下降。 1999年,中国大陆地区有15次地震成灾事件,共造成51万1000人受灾,其中3人死亡,23人重伤,114人轻伤;2万7764平方米房屋毁坏,14万1151平方米严重破坏,77万7022平方米中等破坏,281万零885平方米轻微破坏;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4.59亿元人民币。

此外,去年中国共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地质灾害320起,造成823人死亡。

为防范灾害性天气对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中国各级气象部门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工作,在太湖流域特大洪水期间做到准确预报,保证了流域内各级政府及时防范,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速度:惊人的快。管理:超一流的乱。领导人:比泡一宿的面还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