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公司上市了吗:儿子只顾自己的毛病如何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14:46:55
儿子今年满七岁,他对我并不自私,有吃的东西还会分一些给我,但分给家里其他人时就相应要少些,对外人就更不用说了,我也曾教育他:好东西大家分享,可他却说:"我才不给别人分享了."还有他对别人不肯谦让,我告诉他: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做人不要太强顽,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仍然说:"我只要自己方便就可以了."我该怎么教育他,让他心中也能放进别人呢?

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成人是没有的,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孩子身上所谓的优点和缺点是辩证的,表面是缺点,实质却包含着优点的潜能;今日的缺点,也许就是明日的优点。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处于转化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孩子的缺点一定会转变成为优点。
教孩子勇于承认错误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古人对待过错的看法。任何人都难免有过错和失误,重要的是勇于改正,如果有错肯承认、肯改正,那么就表现出了道德品质的优异。
余涛是某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好运动,酷爱足球,连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也经常踢着足球。有一次,当他回到自家小区的院内,见时间尚早,便索性与同伴们在院内踢起球来,不料,他用力过猛,足球直接飞入小区刘阿姨家的窗户,顿时,玻璃粉碎。碰巧,当时刘阿姨家没人,余涛抱着侥幸心理回家了。但此事却被别的孩子看到了,他将余涛踢球的事告诉了刘阿姨。第二天,刘阿姨问余涛:“我家玻璃是不是你踢碎的?”余涛却拒不承认。
唤醒孩子内心的责任心,才能让孩子在心理、思想上起深层次的变化。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认识自身的错误。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能力、爱好、性格及特有的心态,这样,才能对孩子循循善诱,使他们诚实,知错必改,少走弯路,早日成功。
怎样教会孩子正确对待过失,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父母应及时进行教育
孩子做错了事应及时进行教育,事过境迁再进行教育,会使孩子失去真实感。
(2)父母应以理服人
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
(3)父母的批评不应重复
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感受性比较敏感的孩子更应特别注意。
(4)父母的教育应前后内外一致
教育必须保持一贯性。切忌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见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进行教育,心情不好时则进行责备、训斥。教育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对一种行为表现,母亲说对,父亲说错;今天说错,明天又说对,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只有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5)父母应注意家丑不外扬
孩子做错了事,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去。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不会理想。
(6)父母对孩子的抵赖行为应绝不客气
父母必须从爱护孩子的角度出发,一语中的地严肃而又中肯地指出其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彻底揭穿其借口抵赖的心理,并帮助他找出今后改正的办法。这样做,就可以达到批评的目的。
父母应将勇于承担责任的教育纳入家教的重要内容之中。化孩子的自私自利为助人为乐
自私自利是人类的通病,一个健康的人应不断地和自私作斗争。减少和克服自私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克服自私帮助他人将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如鱼得水,受益匪浅。下面是一位母亲含泪的叙述:
“那是在夏天的一个正午,天特别热,孩子吵闹着要吃西瓜。我赶快到菜市场去给他买。当我顶着烈日、满头大汗地拎着西瓜走进家门时,孩子就冲我嚷嚷:‘妈,你怎么这么慢啊?我都渴死了!’我赶忙走进厨房,洗净后切开西瓜,下意识地尝尝西瓜甜不甜。这时候,我突然听见孩子那刀子一样的吼声:‘谁让你先吃啊,你赶快给我吐出来!’我目瞪口呆地站着,简直不相信这些话出自我一直疼爱的孩子之口,不免泪水盈眶。孩子可能发现我哭了,接着说:‘算了,这次我原谅你,下一次可不允许你这样了啊!’他的语调俨然成年人般不容分说,我心如针扎。我没想到孩子会这样对待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会说出这样的话?”这种现象已不值得惊奇,这都是父母为自己种下的苦果。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像掌上明珠那样供着,孩子自然渐渐地就形成了这种自私自利的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中心,家人都应该围着他转,从而助长了孩子的占有欲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孩子的自私自利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只顾自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在金钱和财物上特别吝啬、贪婪。自己的东西无论如何不会给别人,而又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很难有知心朋友,其行为还会令大人厌烦。许多自私自利的孩子在外面不知道关心他人,而在家里也不知道心疼父母。尤其是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因为自己得不到好的照顾,甚至还会对生病的父母发脾气,让父母感到特别寒心。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的确不少。一位母亲无奈地说:“暑假,我带4岁的女儿到乡下她姥姥家玩,发现女儿非常自私。她的玩具等东西,一律不准别的小朋友玩,哪怕摸一摸也不行。平时,我和她爸爸没少教她不要自私,这可怎么办?”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念
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可以给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让孩子从劳动中找寻快乐,体会父母的艰辛。家长可以在做家务活的时候,让孩子与自己一起干活,比如扫扫地,擦擦桌椅,倒倒垃圾等。在吃东西的时候,要培养孩子为别人着想的习惯,有好东西,一定要与别人分享。可把东西分为几份,一份给妈妈,一份给爸爸,如果家中还有其他长辈,也要想到。不可让孩子一人吃独食,不懂得关心别人。
(2)不给孩子“特殊”待遇
不要让孩子有与众不同的心理。尽量避免给孩子特殊待遇,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而要让他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这样可避免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一旦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家长的要坚决给予拒绝,不可心软。如有朋友来家做客,要让孩子学会如何招待客人,吃东西时,不要只顾自己,把好吃的都据为己有,对别的东西又挑挑拣拣。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要教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别人同享,不要只想玩别人的,却不愿拿出自己的。
(3)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的习惯
要让孩子学会体谅长辈、关心长辈。有好东西时应首先想到比自己年长的父辈、祖辈。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懂得感激,要向别人道谢。看见行动不便的人时,不要嘲笑,而应主动上前帮忙,让别人感到快乐,也从中体会助人的乐趣。从孩子小时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充分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父母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帮助做些家务活,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长大后孩子才会为自己的家庭与社会多做贡献。可带孩子主动帮助周围的孤寡老人。这些训练都可让孩子养成关心他人的好习惯,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能力。
(4)在游戏中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毛病
可与孩子一同玩游戏,用一种表演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给家中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然后策划一个人与他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剧情,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懂得怎样关爱别人,怎样与人相处的道理。游戏可涉及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老师怎样教育小朋友、服务人员对待顾客、医生对待病人等。孩子会从这些游戏中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懂得关心他人,改掉自私自利的坏毛病。
(5)鼓励孩子关心帮助他人
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情况下,而别人又有事相求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可带孩子参加一些募捐活动,当然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孩子会通过实际活动与父母的思想启发认识问题,具有良好的助人为乐精神。放弃溺爱是使孩子摆脱自私自利性格的前提。

就给他讲故事的道理呐,他最爱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