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志四大圣使都有谁:宜宾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21:49:08

宜宾,四川省地级市,古称“僰道县”今宜宾主城,后改“叙府州”坐落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长江零公里处,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宾地区,成立宜宾市,至今幅员面积1.3万平方公里,辖(二区八县),总人口540万。

参考百度百科宜宾词条: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U94T8kUr4nW5vDyccfZh69IQMcGLi504tdozPeQLba_HsTPKE8PmK7swYtVnKRMC2YCsGiy5o4zDN7R7dpd31KVAlUFWPqA7nJ-a2mIRsy#5

宜宾,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而在远古,这里已有人类生息繁衍。早在新、旧石器时期,原始人就在现在的市中区、南岸区、旧州区生活。这里依山傍水,地开阔,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于原始人渔猎采集,耕作生息。从发掘出的资料看,计有打制石器七件,其中石斧三件,石锄一件,敲砸器一件,石铲一件,刮削器一件;磨制石器的生产工具八件,其中石斧七件,石石*一件。

从以上生产工具中可以看出,斧、锄、敲砸器、铲、刮削器都是用于砍伐、农耕、采集、狩猎。说明在这里生活的先民是从事以农耕为主,以采集渔猎为辅的生产劳动。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楚的势力范围。“楚威王时(常王*《华阳国志》作“顷襄王时”),使将军庄踏将兵循江(即乌江上游)上,略巴、黔中以西”。可能通过这里,到达滇、巴,以兵威定属楚(后为滇王)。那时这地方,为我国西南一支古老少数民族“僰”人的聚居地。

到了秦汉时,这里“汉民多”,反客为主,“渐斥徙之(僰人),”(《秦记》)。昭王时,蜀太守李冰在南安(今乐山)“凿平溷崖,通正水道”之后,沿江东下,在距宜宾二十里的赤岩山蜀王兵栏处积薪烧岩,凿开了坚硬岩石,使大滩开通,水流平畅,航运无阻.直达“僰道”(今宜宾市)。

秦惠文王时,灭蜀治郡,这里称“僰道”。道,是属于县一级地方政权,归郡监督。《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得明白: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县、道、国、邑,为同一级地方政权机构。宜宾那时称为“道”,就是因为“有蛮夷”。宜宾那时也是汉夷杂居之地了,但少数民族主要是僰人,故在“道”之上再冠一“僰”字,以示区别(以别于雅安地区的“严道”,松潘地区的“湔氐道”及汉族地区的“甸氐道”,、。刚氐道”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常*略通“五尺道”(《史记·西南夷列传》)。此道起于宜宾,经高县、筠连,入云南昭通,南至曲靖。所以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五尺道在郎州”(今云南曲靖)。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悔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秦始皇本纪》)。而北向户指“曰南郡”,即今越南中部一带.秦王朝的中央官吏、使节往来,军队换防,都必须经}过宜宾,然后到云南,到缅、越。这条“五尺道”,实际是我国大西南最早的国际通道。“五尺道”开通只十余年,秦即灭亡。

汉承秦制,宜宾仍称“僰道”。但秦时“五尺道”所通的。诸此国颇置吏焉”的事.就力不暇给地被废弃了。《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微。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禧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索隐》:“张揖曰上微,塞也。以木栅水为蛮夷界。”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 35年)开置犍为郡,其所辖大体包括今四川内江、乐山、宜宾三地区,贵州的毕节、遵义两地_区及云南昭通地区各一部。其中云、贵境内之地为汉武帝莉旰,宜宾地区泸州以东之地为巴郡割来,其余皆系蜀郡分出。(见《华阳国志-巴志)39页)。可见宜宾在当时的政治地位是如何重要了。高后六年(前182年)筑僰道城;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感相如‘通夜郎道,从夜郎浮船以取南越’之言”,使僰道县令南通僰道,费时无成,唐蒙(前为番阳令,此时拜郎中将)南入斩之。乃凿石开阁,以通南中,迄于建宁(指益州郡地的治所曲靖)二千余里,山道广丈余,深三四丈。其錾凿之迹犹存。”(《水经注·江水》)。这就是在“五尺道”基础上增修的“南夷道”,比“五尺道”规模宏伟,成就大。终于使夜郎王宾服听命.而置犍为郡,改僰道为县。

北方匈奴勃起,对汉王朝威胁很大,汉武帝乃“专力事匈奴,乃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蕉就。”《正义》解释说:“令犍为令自葆守,而渐修成其郡县也”。又补充说:“元光六年(前129年)南夷始置邮亭。”《华阳国志·南中志》;“南奉县(今云南镇雄)自僰道、南广有八亭道通平夷(今贵州毕节)。”由此可见,宜宾历为川、滇、黔交通的孔道,扼西南咽喉之地。

汉昭帝元年(前86年),宜宾仍为犍为郡治所,郡辖十二县,即僰道(宜宾)、江阳(泸州)、武阳(三台)、南安(乐山)、资中(资阳)、符(合江、辖叙永、古蔺地)、牛辑(简阳)、南广(高县)、汉阳(今贵州威宁)、‘存6耶(真溪、蕨溪一带)、朱提(昭通)、堂琅(会泽),辖地是比较广的。

王莽曾改赞道为西顺,郡人不服,又改僰治。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铁奉使讨獠,立戎州,即以铁为本州刺史,治所仍为现在宜宾市。

唐贞观六年(632年)于此置都督府。督戎、郎、昆、曲、协、黎、曾、钩、雾、尹、匡、裒、宗、靡、姚、微十七州。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羁縻州64。天宝元年(742年)为南溪郡治所。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由于戎州的副长官苏时的建议,改戎州为叙州。(《方舆胜览》云:“绍圣四年(1097年),戎{卒苏时日,今天下一统而州名为戎,是夷其名也。因请改今名。”)

元时,至元十八年(1281年)升为叙州路。

明洪武六年,改为叙州府,直到清代。

民国以后,称宜宾,并为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

楼上那个是宜宾的哇?复制那么多。
宜宾的李庄是同济大学以前的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