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志四大圣使之二:"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是什么意思?该如何解释?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21:53:01

师夷长技以自强.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师夷长技以自强.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

前面回答挺好的.

以中国的封建制度为政体,把西方的科技拿来用~~~
也就是换汤不换药---
换了衣服,还是封建制度~~~~
核心没变,自然的,改革不成功~~~

从“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到“西学为体 中学为用”

中国近代有关中学与西学关系的命题。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 、 武备 、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举办洋务新政,以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

19 世纪 70~80 年代 ,早期改良派曾提出 “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口号,主要目的是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反对顽固守旧 。到了 19 世纪末 ,发生了尖锐激烈的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之争。守旧的封建顽固派坚决反对西学,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事物都采取仇视和排斥态度。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则积极提倡西学,认为中国不但应当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更要效仿它们的议院制,改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张之洞强调“ 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表面上是要“新旧兼学”,实际上是站在旧学、中学一边,反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伦理学说。

汽车零件玩出来的花样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中国外储全球第一
我本以为是三年前(2003年)首创了“西学为体 中学为用”并作为自己Jiangeu(论坛ID)的说明档,没有想到黄仁宇教授早就在演讲中提出来了,而且洋洋洒洒上万字,我只是与他暗合,惋惜的同时也很高兴能有人和我想法类似。摘录黄仁宇教授部分精华内容如下:

“一百年前若有人预知今日中国效法西洋的程度,必定会蹙首长叹。这也是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作界限之用心。殊不知我们所谓「西学」,大概不过现代的思想与技术,绝大部份只在近五百年内发源于西方。即是西方每一个国家从「朝代国家」改造而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亦即从中世纪社会进展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也都要经过一段折磨,也都曾在弃旧从新的过程中感受到体用间的彷徨。既然如此,我们早已毋庸为着「华夷之分」而踌躇。今日各位送孩子上学,也必叮咛他们注重外文,接受西方的自然科学不算,还要在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诸方面迎合西方的新思潮。课后也在打棒球、学芭蕾舞、娴习西方乐器,而海外华裔人士之出人头地,也在这方面出类拔萃的为多。这样看来更只有适应潮流,只能体会古今之不同,而无从重视中外之别了。”

"我的看法是中国长期革命业已成功。我们同意于张之洞的看法:既要「知本」,又要「知通」。可是在正反前后的程序上接受现实。先有现代化,才能发挥精神与效能。此即「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旨意所在。"

"马克思无疑的是世界上最伟大思想家之一。他的长处是对弱者同情,眼光宏远。但是他行文无纪律序次,有时先后矛盾,是以极易为后人断章取义的借题发挥."

“如果我们引用长远眼光纵观历史,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特出的精神,无逾「人本主义」的根基巩固。人本主义(humanism)即是以人情为主体。其立场并不反对宗教,但无须宗教之神秘性格,有如「祭人如人在,祭神如神在」,和「敬鬼神而远之」。它也不待于逻辑之完整,因为逻辑乃是办事时之工具,并非掌握全部人类思潮之主宰。所以「见牛未见羊」、「君子远庖厨」、「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中国之人本主义尚且不分畛域,有接近世界主义之趋向,有如「舜东夷之人也,文王西夷之人也」,和「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处份荒服」。
也必会站在防御战的立场而不主张发动侵略战争,才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的说法。而其最重要的关键则是「不为己甚」,「忠恕而已矣」。
儒家的思想,纵受法家与道教的折冲和调节,主要的是一种入世的思想。个人之希望永存也不过敬宗法祖子孙相继,在血缘关系上得到永久的存在。因为爱自身才推己及人。于是是非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一时并往诸来。因之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秩序。

这样说来,我岂不是也陷入「诗云子曰」的巢臼,在宣扬「尊卑、男女、长幼」的社会价值,回归到鲁迅所谓「吃人的」旧礼教?
此间有一个根本的不同,这也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精义之所在。君主专制体系之提倡道德,以狭义的道德,写进硬性的刑法里去,「诗云子曰」构成士大夫特殊人物进身之阶,各人以道德标榜自称君子,斥旁人为小人,以发动党争,争取名位。「体制」与「用途」之不同,有如「政」「教」之分离。今日提倡之伦理道德,则在程序上次于法律,而品位上高于法律。各人既为公民,首先必受权利与义务的约束,断无不守法而知礼的道理,也不当以名誉要挟,逼人为善。更不能以一己主见,自以为是「理性」而违反经过技术上程度之立法。
中国革命业已推翻了「尊卑、男女、长幼」的桎梏,因为这种教条成为法律,造作人为的不平等,妨碍社会上公平而自由的交换,迟滞了社会的进化。可是这并非主张在百姓日用的场合上讲,连各人自动的敬老尊贤也要摒斥,家庭成员的分工合作之和谐也算反动。「藏富于民」做得不好,使税收短缺,政府无从为人民服务,于是只重管束,已经我们批判。可是这也不是主张民间应无丝毫储蓄,所得应涓滴归公。提倡「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可以判明此间之是非。
而且中国人人本主义的精神始自家人亲友,也无法禁断。我随意翻阅台湾的报纸刊物即发觉龙应台、高信疆和聂华玲诸人的作品提及母爱,情绪细腻而洋溢,即为其他各国现下文艺之所未有。朱自清所作《背影》,叙父子之情,为我年轻时读过,今日仍为台湾若干学校选定的读品。前些日子我遇到小说家张大春,我刚一提及数十年不去大陆,旧地重游时发现凡所交往接触,昔日之人情味依旧。他立刻首肯,因为他所闻所见也与在台湾的经验相似。可见得传统文化的力量源远流长,不因体制改组而漠灭,虽「文化大革命」亦不能使其动摇。
中国人所谓「学」含义极为广泛,包括自然法规(law of nature)、诗歌文艺、人伦道德。换言之,不仅是知识,实际是教育。所以古籍中很多资料,而尤以《诗经》、《四书》、《左传》、《庄子》和《史记》等,或陶养性情或放宽视界,而帮助年轻人自我的树立律己的原则和主敬仗义的精神。从这些资料中,我们也才能产生海内外华人之共识。我主张多采用作小学中学内的国文教材。既称为「用」,则可以接受过去的安排,不必另造成系统,指定解释的权威。这些资料的引用,当然要有选择性和适应性。我们当然知道今人无法守「三年之丧」,
也不能动辄「触槐而死」,也不能因人家「日进车骑美女」即仗义轻生。我们要知道时至今日,在美国教堂里做礼拜,牧师与信徒读「摩西十诫」,犹且将「你不当觊觎邻人的妻子」和「你不当觊觎邻居的牛」说在一起。我曾亲耳听到一位「星期天教师」(sunday school teacher, 当成人在教堂礼拜时在隔室以基督教义讲释于孩童前的教师)说及,当她讲释耶稣教人被旁人批颊时,可以另颊请他照批一节曾引起孩童的轰动。他们都说要是被人欺负而不还手,他们的父亲将会不理睬他们了。此中包括一个言辞与习惯的问题。以纪律约束自己的贪枉和替
对方着想都是基本原则,如何实际运用今昔环境不同。”

“西方因受宗教上「原罪」(original sin)观念的影响,承认人性为恶,自柏拉图(Plato)至奥加斯汀(St. Augustine)都否认人间可能有至美至善的组织。所以民事政府不过问个人良心之事,只规约各个人不侵犯旁人,对公众也只尽有限的义务,其他忏悔赎过良心上之事概由教堂处理。这种有限度政府(limited government)平日干预各人生活不深,技术上之能力反繁复。一方面也是由于经济发达,凡民事都可推送到货币头上去。政府只要厘定税收条例,利息限度,工资与雇佣关系,遗传与破产程序等等,即已大致完成其管制之职责,无须事前干
预各人行为,至私人之争执更是法庭之事,一般情形之下无须普遍的使用警察权。
但是这种体系及其日用之规范,经过几百年实用而成,而且近身之改革无日无之,有时反覆修订。中国放弃传统昊天明命的皇权,尊卑、男女、长幼的社会结构,和民间彼此放债收租的习惯已经在民主与自由的途径上猛进一步。今后的修订还待两种思想体系琢磨切磋而成,尤待经济继续发展构成多边社会之需要而定。此时如放弃精神上之力量和人本主义之精萃,一意在抄袭西方,尤以在大陆法制尚未完备时,各人即在争取个人主义之权益,都只会迟滞民主与自由的展开。我在一九八九年北京版《万历十五年》之跋内提及「西方所谓自由与民主都是抽象的观念,务必透过每一个国家的地理及历史上的因素才行得通。英国之民主即不可能与日本之民主相同,而法国之自由也与美国的自由有差别」即沿于此理解。
不仅如此,中国传统的人本主义和世界主义的精神尚有它特殊的任务在。
现今在台湾、香港及中国大陆构成的经济体系都具有西方现代商业之规模,也都取利于各处价格之不平衡,也都具竞争性格,因之也被西方若干人士嫉视,堵截中国和拆散中国之提议由此而起,虽为极少的人士提倡,却深具危险性。现今之工商业一经展开即无法遏止,我在写这篇文字时大陆农村内剩余之人口趋向城市就业的以数千万计(德国及挪威工业化时此等剩余之劳力以向外移民解决)
。我们企望进入二十一世纪,他们则挣扎着进入二十世纪,以这问题之大,不是我们置身于香港台湾甚至日本和美国即可以处于事外的,也不是军事力量可以阻遏的。惟有疏通今日城市中经济方面前进的部门,才能舒展内地落后的部门。诚然世界之资源以现今分配的方式不容再高度的竞争,可是这不是一个可以用战争解决的问题,即使中国的问题不计,世界上还有近一半的人口,他们也希望进入
二十一世纪,他们也可能受到压力全面改造,采取工商业体制。
这样看来世界各国全面目竞争的局面已成往迹,今后各国衷心合作成为不可
避免的途径,操纵阳光的能源,改造地形,修整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都是超过一个国家能力的工作,都需要大量投资也都可以在分工合作的条件中赋予先进国家及改造过程中的国家如中国全面雇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