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客栈名字大全: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和戊戌变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4:59:49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变法失败的原因
  1) 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几位掌实权的显赫人物恭亲王、庆亲王,刚毅几乎无例外地守旧。维新派只少数几个人,而且在朝中没有实权,康有为只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行走(外交秘书),他的7次上书大多被压下了;康有为组织学会也受到压制,遭到封闭解散的命运。办报受到遏制,《强学报》出了3期就被停刊。
  西太后对变法的态度是八个字:容忍:她想把变法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意废八股、改策论、发展商业、开办工厂、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等;控制:西太后对维新派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将翁同龢开缺,去掉光绪身边的参谋;二是让荣禄到天津担任直隶总督,控制北京及其周围的军权;观察:看看光绪要干什么。动手:只要变法触及到清廷王公贵族利益,她就动手镇压。
  2)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的局限性。康有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社会阻力。
  3) 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策略错误侵犯了一些大官僚的利益,如开国会、设制度局,一些老臣的职权被剥夺,又没有安排措施,他们当然坚决反对。精减机构撤销六个部,罢免“六堂官”也操之过急。
  2. 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 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西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定“辛丑和约”后,西太后下令实行新政;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间办工厂;法制改革及准备立宪;派5名大臣到欧洲考察;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有些改策超出了维新变法的内容。
  2) 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为以后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一些对清政府抱幻想的人转向支持孙中山。
  3) 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
  (1) 变的理论更深入人心。守旧派说“天不变道亦不变”、“老祖宗之法”不能变,受到了维新派据实的批驳,并认为变是古今之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 守旧派说“君权天授,不可动”。维新派送说:“君权民授,既可公举,也可公废”,君与民只是人的分工不同,对君主专制提出了挑战。
  (3) 改变了人们对西学的态度,不止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向西方学习。
  (4) 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端,而五四运动是这种开端的进一步发展。如办报刊、办学堂等,经过维新变法,大大发展起来了。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在戊戌变法时就开始了,出现了上百种白话文报刊,进而掀起了一个白话文运动。
  (5) 道德革命,维新派主张社会在转型,百姓的道德观念应该转变,社会中应提倡新国民道德。
  (6) 历史学的革命,旧的历史是帝王的家谱,是史料的堆砌,梁启超认为历史应指出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并提出了历史学的学术革命问题。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一个完整的改革运动,虽然被西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地打下了思想基础,正如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变法失败的原因
1) 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几位掌实权的显赫人物恭亲王、庆亲王,刚毅几乎无例外地守旧。维新派只少数几个人,而且在朝中没有实权,康有为只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行走(外交秘书),他的7次上书大多被压下了;康有为组织学会也受到压制,遭到封闭解散的命运。办报受到遏制,《强学报》出了3期就被停刊。
西太后对变法的态度是八个字:容忍:她想把变法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意废八股、改策论、发展商业、开办工厂、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等;控制:西太后对维新派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将翁同龢开缺,去掉光绪身边的参谋;二是让荣禄到天津担任直隶总督,控制北京及其周围的军权;观察:看看光绪要干什么。动手:只要变法触及到清廷王公贵族利益,她就动手镇压。
2)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的局限性。康有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社会阻力。
3) 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策略错误侵犯了一些大官僚的利益,如开国会、设制度局,一些老臣的职权被剥夺,又没有安排措施,他们当然坚决反对。精减机构撤销六个部,罢免“六堂官”也操之过急。
2. 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 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西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定“辛丑和约”后,西太后下令实行新政;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间办工厂;法制改革及准备立宪;派5名大臣到欧洲考察;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有些改策超出了维新变法的内容。
2) 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为以后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一些对清政府抱幻想的人转向支持孙中山。
3) 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
(1) 变的理论更深入人心。守旧派说“天不变道亦不变”、“老祖宗之法”不能变,受到了维新派据实的批驳,并认为变是古今之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 守旧派说“君权天授,不可动”。维新派送说:“君权民授,既可公举,也可公废”,君与民只是人的分工不同,对君主专制提出了挑战。
(3) 改变了人们对西学的态度,不止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向西方学习。
(4) 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端,而五四运动是这种开端的进一步发展。如办报刊、办学堂等,经过维新变法,大大发展起来了。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在戊戌变法时就开始了,出现了上百种白话文报刊,进而掀起了一个白话文运动。
(5) 道德革命,维新派主张社会在转型,百姓的道德观念应该转变,社会中应提倡新国民道德。
(6) 历史学的革命,旧的历史是帝王的家谱,是史料的堆砌,梁启超认为历史应指出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并提出了历史学的学术革命问题。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一个完整的改革运动,虽然被西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地打下了思想基础,正如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变法失败的原因
1) 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几位掌实权的显赫人物恭亲王、庆亲王,刚毅几乎无例外地守旧。维新派只少数几个人,而且在朝中没有实权,康有为只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行走(外交秘书),他的7次上书大多被压下了;康有为组织学会也受到压制,遭到封闭解散的命运。办报受到遏制,《强学报》出了3期就被停刊。
西太后对变法的态度是八个字:容忍:她想把变法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意废八股、改策论、发展商业、开办工厂、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等;控制:西太后对维新派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将翁同龢开缺,去掉光绪身边的参谋;二是让荣禄到天津担任直隶总督,控制北京及其周围的军权;观察:看看光绪要干什么。动手:只要变法触及到清廷王公贵族利益,她就动手镇压。
2)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的局限性。康有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社会阻力。
3) 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策略错误侵犯了一些大官僚的利益,如开国会、设制度局,一些老臣的职权被剥夺,又没有安排措施,他们当然坚决反对。精减机构撤销六个部,罢免“六堂官”也操之过急。
2. 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 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西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定“辛丑和约”后,西太后下令实行新政;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间办工厂;法制改革及准备立宪;派5名大臣到欧洲考察;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有些改策超出了维新变法的内容。
2) 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为以后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一些对清政府抱幻想的人转向支持孙中山。
3) 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
(1) 变的理论更深入人心。守旧派说“天不变道亦不变”、“老祖宗之法”不能变,受到了维新派据实的批驳,并认为变是古今之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 守旧派说“君权天授,不可动”。维新派送说:“君权民授,既可公举,也可公废”,君与民只是人的分工不同,对君主专制提出了挑战。
(3) 改变了人们对西学的态度,不止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向西方学习。
(4) 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端,而五四运动是这种开端的进一步发展。如办报刊、办学堂等,经过维新变法,大大发展起来了。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在戊戌变法时就开始了,出现了上百种白话文报刊,进而掀起了一个白话文运动。
(5) 道德革命,维新派主张社会在转型,百姓的道德观念应该转变,社会中应提倡新国民道德。
(6) 历史学的革命,旧的历史是帝王的家谱,是史料的堆砌,梁启超认为历史应指出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并提出了历史学的学术革命问题。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一个完整的改革运动,虽然被西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地打下了思想基础,正如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