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查问卷:先秦历史及衣食住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6 14:03:23
历史

中国先秦史网站http://www.zgxqs.org/

  先秦的衣服

  【衣服】到了商周之世,已经进入了上衣下裳,束发右衽,顶冠蹑履的华夏衣冠时代。光着身子被树叶的生活,早已过去。从实物来看,安阳小屯出土的两个碾玉童子,都是头上两个丫角,身穿右衽,束带及膝的上衣,下着长着脚面的裤子,脚着平底鞋,其装束与辛亥革命以前的民间装束,并无多大差异。《大盂鼎》一般认为是周康王时物,其铭文有“锡汝……冕衣、市(臼与灬、车马”③[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大盂鼎》。]。可见西周初年已有冕衣。市即黻字。市(臼与)就是绣有黼黼的鞋子。大奴隶主的穿衣服已很讲究,《周易·归妹·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袂是古人衣袖上下垂的两块,亦即古装戏剧中的水袖。又《周易·既济·六四》:“繻有衣枷,终日戒。”是说古人以旧衣作鸟罗。《论语·八佾》:“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是除去一般的衣服而外,还有专为睡觉穿的寝衣。据近来学术界研究,《周易》爻辞作于西周之末,《论语》所说当然是春秋以前至春秋时期的情况,完全可以借以看出商周时衣着的一般情形。

  但事物的发展,非一蹴而就。商周时人们衣着水平也是一步步提高而丰富起来的。从《说文解字》衣部文116,又裘部文1(其中包括引申的文字);容庚《金文编》第二版从衣的字为十三字;孙海波《甲骨文篇》则仅五字,尚均包括裘字在内,可以看出其趋势。

  综上所述,商周间人不但穿衣服,而且衣服的花样也很多。要进一步探讨的是当时衣服的颜色和衣料问题。关于颜色,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文献上早有记载,毋庸再说。衣料则甲骨文有“衣”字、“裘”字和“桑”字,“蚕”字,不但葛衣、皮衣和帛——系棉和绸帛均已有了。但从《孟子·滕文公》:“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似乎直到晚周战国时期帛衣还很名贵,一般平民还是穿毛布的褐衣。所谓褐是用兽毛捻线织布,还将毛打成毡子。因未见实物,难下断语。新疆出土三千多年以前的古尸头上戴的那顶帽子,就是毡子。孔子弟子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①[《论语·公冶长》。],可见当时已有粗毛、细毛之分。后来晏婴一狐裘而三十年,孟尝君有狐白之裘,粗毛细毛之分就更具体。《诗·唐风·羔裘》:“羔裘豹祛”,“羔裘豹衷”,更看出讲究的皮衣并不单纯用一种皮子作成。

  http://www.china5000.cn/wenming/dhhs/content.jsp?id=37923&s_code=030609

  先秦食物的贮藏
  从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经营农业,农业生产是季节性的,一个季节收获的谷物,是不能在短期内消费完的,而维持到长的时间,以待下一年收获季节的到来,从那时候起,谷物贮藏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国最早的谷物贮藏也就开始了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nykg/nykg2001/0103/010328.htm

  食物的发展历程
  随着原始时代饮食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国饮食到了先秦两汉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在食物原料方面,便是丰富多样,五彩缤纷。首先表现为粮食作物已作为日常食源,三代时作为粮食作物的五谷已备,除了此前已得到广泛种植的黍、稷、粟外,麦、梁、稻、菽、菰已在人们日常食物中占有较大比重。在最早的农书《夏小正》中,已记载种植有麦、黍(黄米)、菽(大豆)糜。

  其次是蔬菜和水果的丰富。《诗经》和《尔雅》、《山海经》中记载最多的陆生蔬菜有瓜、韭菜、苦瓜、蔓青、萝卜、苦菜、荠菜、豌豆苗、竹笋、枸杞等,水生蔬菜有蒲、莲藕、水匠、水藻、莼菜、苹(凉菜)、水葵、荸荠、菱角,调味蔬菜有韭、葱、荞头、蒜头、紫苏及秦椒、姜(姜)等,此外还有采集的各种野生菌类、木耳、石耳等。关于水果的丰富,《山海经》记有海棠、沙果、梨(棠)、桃、李、杏、梅、枣、柤(山楂)、板栗、橘、柚,《诗经》中除以上水果外,还有桑葚、木瓜、枳。西汉时张骞通使西域,从西方传入了蒲桃(葡萄)、胡桃(核桃)、无花果、石榴、西瓜、哈蜜瓜等。而江南还有甘蔗、荔枝、龙眼、槟榔、橄榄、香蕉、椰子等。可见后代一些常见的水果,此时已初具种类。

  第三是动物性食物在饮食中的地位日渐重要,这些食物主要靠畜牧和狩猎获得。在甲骨文记载中,就有马厩,而殷代对畜养的马、牛、犬等分类很细,并有役使、祭祀和食用的各种区别。商代后期的妇好墓出土的玉雕动物中有马、牛、羊、狗、猴、兔、龟、鹅、鸭、鸽等逼真造型的家养畜禽,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家畜家禽就已定向驯养了。《周礼》中记载中原贵族驯养食用的禽畜有野猪、野兔、麋鹿、麝及雁、宴鸟鹑、野鹅等。到了汉代,汉族地区畜养牛羊数目达一二百头的农家大量出现,而一般百姓逢年过节都要烹牛宰羊,大摆宴席。

  三代捕鱼业也有很大发展,据专家鉴定,殷墟出土的就有鲻鱼、黄颡鱼、鲤鱼、青鱼、草鱼、赤眼鳟等。而池塘养鱼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肉类的食物,动物脂膏也被食用。先秦时人们食用动用脂肪,到周秦两汉时油脂已被广泛食物。两汉时,已普遍开始使用和食物植物油,当时除麻籽油、菜籽油,还有胡麻油、大豆油等。各种调料的发现和利用,为烹饪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的自然调味品有盐、梅子、蜜、姜。人工调料有醯、酒、酱、醢等。
  http://city.xjsohu.com/food/show.asp?ArticleID=6952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一)、先秦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特征:

  “先秦”就是秦朝“席卷天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这是中国历史的开篇,中华文明的源头。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居民。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中国迈入文明时代。夏、商、周三代,社会进步,生产发展,文化勃兴。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民族融合,文化昌盛,为秦汉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远古社会的分期

  按考古学分期,根据当时人们主要生产工具的材质与加工情况,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期称为“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出现铜石并用,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3、井田制和分封制

  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

  井田制是一种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从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的角度看,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从产品的分配形式的角度看,努力的劳动成果全部被奴隶主剥夺。井田制是奴隶制度的经济基础,是西周奴隶制鼎盛在经济领域里的反映。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周王作战。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分封制是奴隶制度的上层建筑,是西周奴隶制鼎盛在政治领域里的反映。

  4、“青铜时代”与商周青铜铸造业

  “青铜时代”是考古学上按照人类生产工具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时代之一,它是介于“石器时代”与此后的“铁器时代”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青铜是铜锡合金,具有熔点较低、硬度较大的特点。青铜器的出现,表明人类在金属冶炼铸造工艺方面的巨大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与文明进步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青铜时代,尚不能排斥石器的使用。

  5、甲骨文

  (1)、甲骨文是商朝和周朝占卜的记录。商朝人崇信鬼神,一切行政和日常事务都要以灼炙龟甲、兽骨观察其裂纹的办法来探询鬼神的意旨,然后将占卜的结论与事后的征验刻写于裂纹旁。周朝时也继承了这个传统。这些甲骨文都是商周王朝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凶吉时写刻的卜辞和一些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所以又称为“卜辞”。

  (2)、由于商王每事必占卜,每卜必有卜辞,因此甲骨文记录了当时战争、祭礼、农事等各方面的大事,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社会生活的情况。大量的卜辞,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3)、在可识的汉字中甲骨文是最古的文字体系。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六书”构字规律,虽然许多字的笔画与部位尚未定型,但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甲骨文的大量出现,说明商朝文明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4)、甲骨文最初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才被学者发现。20世纪,许多学者对甲骨文进行考释、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现已出土写有卜辞的甲骨15万片以上,已认识的字达1500个左右。

  http://www.huanggao.net/course/40722/yx/LS_22_02_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