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sspp空之轨迹:“比兴”的定义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3 03:07:05

1、比兴的定义: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2、学术定义:
“比”、“兴”既是创作修辞方法,也是思维形式。“比”具有更多的文学因素,是借外物以明人事,具有更多的伦理功能。“兴”具有更多的艺术因素而超越了出伦理的范畴,它直接连接了万物与人类自我,而在自我与自然之间,也存在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观照。

3、代表作品
1、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2、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3、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4、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汉宫春·立春日》
5、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贺铸《踏莎行·芳心苦》
7、陆游《卜算子·咏梅》
8、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疏影·苔枝缀玉》
9、陈亮《水龙吟·春恨》

比和兴是诗歌的两种表现手法,都属于《诗经》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之一。比是比喻,就是以此物为彼物,用另一种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兴是寄托,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一般都与诗意没有多大关系,只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可以参考《文心雕龙》关于“比兴”的论述。

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
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
言,兴则环譬以记讽。盖随时之义不一,故诗人之志有二也。
观夫兴之托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
尸鸠贞一,故夫人象义。义取其贞,无从于夷禽;德贵其别,不嫌于鸷鸟;明而
未融,故发注而后见也。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故金锡
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类教诲,蜩螗以写号呼,浣衣以拟心忧,席卷
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义也。至如“麻衣如雪”,“两骖如舞”,若斯之类,
皆比类者也。楚襄信谗,而三闾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
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于是赋颂先鸣,故比体云构,
纷纭杂遝,信旧章矣。
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宋玉
《高唐》云:“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此比声之类也;枚乘《菟园》云:“焱
焱纷纷,若尘埃之间白云”,此则比貌之类也;贾生《鵩赋》云:“祸之与福,
何异纠纆”,此以物比理者也;王褒《洞箫》云:“优柔温润,如慈父之畜子
也”,此以声比心者也;马融《长笛》云:“繁缛络绎,范蔡之说也”,此以响
比辩者也;张衡《南都》云:“起郑舞,茧曳绪”,此以容比物者也。若斯之类,
辞赋所先,日用乎比,月忘乎兴,习小而弃大,所以文谢于周人也。至于扬班之
伦,曹刘以下,图状山川,影写云物,莫不织综比义,以敷其华,惊听回视,资
此效绩。又安仁《萤赋》云“流金在沙”,季鹰《杂诗》云“青条若总翠”,皆
其义者也。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
赞曰: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
拟容取心,断辞必敢。攒杂咏歌,如川之涣。

找朱熹的文章读
第一手资料永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