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厌逐瘀汤医案:论述行政秘书应该具备的行政环境意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3:53:27
我希望能尽量详细一些,另外希望能尽快吧!因为我很急,可以发到我的邮箱里。
拜托各位了。
行政环境意识的定义?行政环境与行政环境意识的关系?研究行政秘书应该具备的行政环境意识目的和意义。、

行政环境是指围绕行政管理主体并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是行政活动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是行政活动施加影响的对象。行政秘书应该具备以下行政环境意识:
  (一)学习意识。知识就是力量,秘书工作人员的成功更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主要靠学习。作为一个秘书人员,就应该像扩大电脑内存一样储存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二是加强自身业务方面知识学习。三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锲而不舍,从书本中吸取智慧和知识。四是向实践学习,充分锻炼自己。五是向领导学习,学习领导同志的领导艺术和工作能力。六是向群众和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作法。秘书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
  (二)效率意识。树立高效的时间观念,培养高效率的办事作风,是秘书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秘书人员办理任何事情,都要思维敏捷、雷厉风行,加快工作节奏,按照工作程序办文、办会、办事,特别要注重时效。不能出现拖拖踏踏、慢慢腾腾的现象,要抢时间、赶速度,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办好每一件事。
  (三)奉献意识。秘书工作是一项时效性强、任务繁重、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且工作要求高、责任重大。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必须要有安于清贫、乐于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绝不能为权力、名利所动,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四)严谨意识。秘书工作无小事,秘书人员必须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坚持认真、细致的原则,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理清思路,不漏办、不误办、不错办,高质量地处理和起草每份文件,高效率地办好每件事情,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切忌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敷衍塞责。
  (五)创新意识。秘书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考虑新问题;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为领导出点子,出好点子、出新点子;要多请示,勤汇报,主动为领导分忧解难;要开拓进取,大胆创新。
  (六)超前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秘书工作,就必须增强超前意识和主动意识,要超前接受新知识、新观点,学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考虑问题快半拍;要注意收集资料,掌握动态,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及时提供给领导。
  (七)形象意识。秘书部门向来有机关“窗口”之称,因此秘书人员的形象不仅是秘书个人学识、才能、品格等的体现,更体现了所服务的机关和单位的形象。秘书人员要加强自身修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洁身端行,勤政为公。
  (八)全局意识。秘书工作无大小事,事事关系全局,无论是参与行政管理,搞好服务,还是提供后勤保障,都必须心系全局,善于从工作的大局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集中精力帮助领导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工作的大局。
  (九)守纪意识。秘书人员在领导身边工作,处于一种特殊位置,要切实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严格要求自己,不以领导名义办个人私事,不打领导的旗号托人情、拉关系,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十)保密意识。保守秘密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职业道德规范。秘书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牢固树立保密观念,严格执行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制度,切莫以得知“内情”而炫耀,更不可以“秘密”讨好于人,做到不该看的绝对不看,不该听的绝对不听,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问的绝对不问,自觉养成保密的好习惯。

水污染对社会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
1.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由于我国水环境污染严重,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我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1989年国家环保局组织对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48%的地表水源、20%的地下水源达不到标准。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其中比较典型的是1994年、1995年,淮河干流连续发生的水污染事故,引起淮南、蚌埠、盱眙等市县上百万人一段时间没水喝,当地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太湖近年来蓝藻频发,造成无锡自来水厂取水困难,部分水厂停产。海河流域有不少地区已经成为“污水县",“污水乡",当地群众饮水发生困难。

2.对工、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88位。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趋紧张。而目前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待别象辽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内的广大地区,本来就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严重的水污染使当地缺水矛盾尖锐化,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此外,由于水资源紧缺,7些城市和地区多年来一直用污水进地灌溉,仅海河流域污灌面积就达1000万亩。长期污灌,使得污灌区土壤遭到污染,从而使农作物带有一定残毒,有的甚至无法食用。水污染对渔业同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河段已经鱼虾绝迹。

3.对人民群众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水污染严重的地区,一方面饮水安全受到威胁,另一方面长期污灌,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土填、农牧渔产品等的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体健康已构成了威胁。据一些地区居民健康普查结果,污染区居民的肠道疾病率、癌症发病率及婴儿先天性崎变、畸胎的发生率均比对照区有明显的增高。

4.跨行政区的水污染纠纷日趋尖锐
严重的水污染造成一些地区水污染事故频繁,从而引发了许多污染纠纷,其中尤为跨行政区的水污染纠纷危害最大。仅以省界水污染纠纷为例,如山东德州与河北吴桥的污染纠纷、浙江庆元与福建松溪的污染纠纷、江苏吴江与浙江嘉兴的污染纠纷等,这些纠纷直接影响了当地社会安定。

调查问题1:物种濒临灭绝

(1/3的两栖类动物、1/2以上的龟类、1/8的鸟类和1/4的哺乳动物正在面临生存威胁,这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4年11月22日发布的《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单》透露出的信息。这份名单显示,目前全球1.5万多个物种,包括脊椎、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和真菌,正在消失。)

调查问题2:千年生态系统

(这份报告的初衷是警诫世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千年发展目标。报告称,人类活动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近几十年中,地球上1/5的珊瑚和1/3的红树林遭到破坏,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降低,1/3的物种濒临灭绝。另外,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一些病毒就会泛滥,还会出现一些新型病毒,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负责此项研究的科学家沃尔特·里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改变,造成了生态多样性巨大的、不可逆转的损失。

报告指出,过去50年,人口急剧增长,对生态资源采取了过度开发和使用的方式。1945年以来将土地变为耕地的面积几乎等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和。1985年以后,复合氮肥的使用更加剧了土壤环境的恶化。报告说,地球上10%到30%的珍稀野生动物已濒临灭绝。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这份报告是有关人类产业活动和生态环境关系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全球各国决策者制定环境计划的参考资料。)

调查问题3:气候变暖危险临界

(在10年或更短时间内,持续升高的全球气温就会到达临界点,这将引起大范围的旱灾、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报告惊呼:全球生态灾难的降临已经进入倒计时!英国前交通大臣斯蒂文·拜尔斯是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之一。他在形容这份报告内容时说:“这是一枚正在嘀嗒作响的生态定时炸弹。”

在指出人类面临生态灾难的同时,报告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环境改善举措。报告呼吁西方8国集团在2025年之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其1/4的电力,并同时敦促这些国家在2010年前将低碳能源的研究经费再增加一倍。)

调查问题4:印度洋海啸环境

(3月16日,美国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的专家们发表《印度洋海啸环境评估报告》。报告指出,这次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巨大伤亡,与当地的环境保护政策也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举例来说,这次受灾打击最严重的两个国家泰国和斯里兰卡,都有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海岸生态的记录。泰国的布吉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把海岸的红树林砍伐,开发成度假区,而多年前因为拍摄电影《迷幻沙滩》而严重破坏PP岛的生态环境,此次海啸受灾最为严重;斯里兰卡因为过度开发而导致水灾,但由于修复工作未能在海啸前完成,结果对当地造成双重打击。反而10年前不断受飓风威胁的孟加拉,由于风灾过后当地重新种植防风林及恢复海岸生态,使海岸得到珊瑚礁及红树林的保护,从而减轻了当地所受到的损害。专家认为:保护沿海生态可减轻海啸破坏力。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最新调查表明,在这次印度洋海啸袭击中,凡是珊瑚礁和红树林保存完整的地方其受灾的程度明显轻于其他地方。马尔代夫虽然是岛国,然而由于政府采取了严厉的保护珊瑚礁措施,在海啸袭击时珊瑚礁起到了“减震器”的作用,大大减少了该国的损失。该基金会的调查还显示,在过去20年中,印度尼西亚的红树林减少了30%,泰国减少50%,斯里兰卡减少得更多。同时,在印度洋地区,大面积的珊瑚礁被人为地破坏,使海岸线直接受到了海浪的冲击。)

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