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灵咒术师秘籍2017:做了切除胆囊的手术后,生活和饮食应注意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21:10:39
本人生活压力较大,在福建沿海工作。 有美尼尔综合症,应该是,偶尔会犯。 希望有专家能给个系统的建议

手术后的饮食调配: 术后24小时完全禁食,由静脉注射葡萄糖、电解制和维生素等以维持营养。当肠蠕动恢复,不腹胀,并有食欲时,可进些低脂肪清淡流食。尔后逐步过渡到采用易于消化的低脂肪半流质饮食和低脂肪(少渣)软饭。
营养治疗原则
①热能供应要能满足生理需要,但要防止热能入超。一般为7560~8400kJ。不过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肥胖者须限制其热能摄入以利减轻体重。而对于消瘦病例则应酌量增加热能供应,以利康复。
②限制脂肪,避免刺激胆囊收缩以缓解疼痛。手术前后饮食中脂肪应限制在20~30g。随病情好转,如病人对油脂尚能耐受可略为增多(40~50g)以改善菜肴色、香、味,而刺激食欲。烹调用植物油,既能供给必需脂肪酸,又有利胆作用。忌用油腻、煎、炸以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肥猪肉、羊肉、填鸭、肥鹅、黄油、奶油、油酥点心、奶油蛋糕等。
③控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减轻胆固醇代谢障碍,防止结石形成。对于运动内脏、蛋黄、咸鸭蛋、松花蛋、鱼籽、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应该少用或限量食用。
④充足的蛋白质。胆囊炎在静止期,肝脏功能并未完全恢复,或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可以补偿损耗,维持氮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修复肝细胞损伤、恢复其正常功能有利。鱼、虾、瘦肉、兔肉、鸡肉、豆腐及少油的豆制品(大豆卵磷脂,有较好的消石作用)都是高蛋白质和低脂肪食物,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为80~100g。
⑤适量的碳水化物以增加糖原贮备,和节省蛋白质,维护肝脏功能。它易于消化、吸收,对胆囊的刺激亦较脂肪的蛋白质弱。但不可过量免引起腹胀。每日供给量约为300~350g,对肥胖病人应适当限制主食、甜食和糖类。
⑥维生素和矿物质须充裕。选择富含维生素、钙、铁、钾等的食物,并补充维生素制剂和相应缺乏的矿物质。维生素B族、C和脂溶性维生素都很重要。特别是维生素K,对内脏平滑肌有解痉镇痛作用,对缓解胆管痉挛和胆石症引起的酸痛有良好效果。
⑦不可忽视膳食中的食物纤维和水分。多食物纤维饮食可减少胆石的形成,嫩菜心、西红柿、土豆、胡萝卜、紫菜头、菜花、瓜类、茄子等鲜嫩蔬菜以及熟香蕉、软柿子和去皮水果,可切碎煮软,使食物纤维软化。并可选用质地软、刺激性小的食物纤维品种如古柯豆胶、藻胶、果胶等作成风味食品或加入主食,都可增加食物纤维的供应量,有利于防止便秘,减少胆石形成(便秘是胆结石、胆囊炎发作的诱因)。同时要多饮水,以利胆汁稀释。
⑧节制饮食、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暴饮暴食,特别是高脂肪餐,常是胆石症或胆囊炎发作的一个诱因。因此,饮食要有规律,避免过饱,过饥。胆汁淤积,易发生感染,甚至导致胆病复发。饮食宜清淡、温热适中、易于消化,有利胆汁排出,避免胃肠胀气。
⑨戒酒以及不用一切辛辣食物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它们可以促使缩胆囊素的产生,增强胆囊收缩,使胆道口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流出胆汁,可能引起胆石症或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或恶化。
⑩食疗便方:

甲.冬瓜皮(60~90g,鲜品加倍)加水浓煎,一日饮2~3次,作为急性胆囊炎的辅助治疗。

乙.鲫鱼(一尾)、赤小豆(120g)、陈皮(6g)煮烂食用。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丙.核桃仁、冰糖、香油混合捣泥服用,可供给不饱和必需脂肪酸,有利胆作用,适用于胆石症。此外,白扁豆粥、绿豆(去皮)粥、荷叶粥等都具有止呕、解吐、清热的疗效,其它如酸梅汤、西瓜水等冷食品也可采用。

胆道疾病低脂饮食举例

低脂半流质饮食 低脂膳食
早餐 稠米粥(大米50) 稠米粥(大米50)
脆片(面粉50) 开花馒头(面粉50糖10)
酱豆腐20 卤鸡蛋(鸡蛋35)
加餐 脱脂乳(脱脂牛奶200糖20) 维生素强化蜂蜜水(蜂蜜20)
果汁糕(鲜果汁100琼脂5糖10 同左
午餐 宽汤小馄饨(虾肉50面粉50油5 软饭(米100)
枣泥山药(枣泥50山药100金糕10) 清汤鱼丸(鱼肉100加小白菜50)
素烩(香菇5面筋50胡萝卜50黄瓜50
加餐 去油肝汤豆腐脑(嫩豆腐50) 水果200(烤苹果或熟香蕉)
山楂酪(山楂泥50藕粉20糖30) 枣泥山药(红枣50山药100金糕10)
晚餐 西红柿汤面(西红柿100面粉50油5) 大米粥(大米30)
蒸蛋羹(鸡蛋35) 蒸面龙(面粉150西葫芦200叟肉50)
香干拌莴笋丝(香干50莴笋100切细丝)
加餐 茶汤(茶汤粉30糖15) 全日烹调油5g
蛋糕(蛋糕25)
大致营养含量 蛋白质52.4g脂肪22.4g碳水化物390.4g热能8287kJ 蛋白质96.6g脂肪39.2g碳水化物337g热能8765kJ
参考资料:http://www.icu.cn/Book/jicu/yygl/200507/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