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肆是什么:现代化农业包括哪些方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4 19:44:15
偶老师留的,拜托了

信息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一、农业现代化本质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随着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丰富与深化。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在恢复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其内涵扩大、延伸到了经营管理现代化,即通过体制创新,建立起农业经济运行的新机制、新体制。9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已经全部展开,整个国民经济在持续快速的发展,农产品总量大幅度增加,居民的消费也在由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转变,而且随着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因此,这个时期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又扩展到6个方面: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这一提法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拓展到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民生活消费领域,旨在吸收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由此可见,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把建立在直接经验和手工工具基础上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资料和管理方法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的过程。具体说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手段和设施装备农业的过程,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经济活动的过程,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武装农业劳动者的过程,也是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信息既是一种资源,又能起到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既是一门科学,又能起到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既是一个产业,又能起到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信息的这三大基本属性,十分透彻地揭示了它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二条简单、快捷的通道,这不仅扩大了信息共享的范围,而且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例如,通过信息链路、传播设备和网络技术-,可以将空间上分散而功能上独立的多个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联系起来,以形成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合;因特网的建立使网上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电脑空间,这既是一种信息和文化的空间,又是商业和经济的新天地。因为这样的特点,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着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并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

1.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农业管理现代化。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当地的光、热、水资源,从事生物生产的产业。由于中国土地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经验作业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强的地域性、时变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以及经验性强而量化、规范、集成程度差的行业特点和弱势。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强大的计算能力、智能化技术和软件技术,使农业生产中极其复杂和多变的生产要素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改善了时空变化大和经验性强的弱点;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信息技术促进了产业化农业的形成。

产业化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程度高、系列化生产经营配套、企业化集团优势突出的集约型农业,可谓是现代化农业的雏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提供政策、市场、资源、技术、生活等信息的网络体系,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解决分散的小农生产和统一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把农业融人到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发展;把强优农业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跨国竞争的巨大优势;可以开发网上贸易,直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3.信息技术为未来农业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借助于信息技术,将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和控制方法运用于农业科研中将使农业科研出现崭新局面。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数据库技术建立农业系统模拟环境,可以全面改善科研条件和手段,大幅度加快科研项目的进程。信息技术也为农业科研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农业各行业均有待开发出大量的应用软件。另外,全球信息资源网也将为农业高新技术的跨国家、远距离的研究、交流和转让创造条件。

4.信息技术使农产品的市场运作发生着变革。

网络、信息技术将全国乃至全球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展示在我们面前,将分散的农户和涉农部门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大系统,农产品贸易在网上进行,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通过网上信息分析和专家的科学预测,农民在网上获得市场行情和发展预测分析,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三、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实现途径

1.加强政府与基层农户的互动。

信息技术只有由政府搭建信息平台,启动和培育基层农户的信息需求,激发基层农户参与,形成互动,才能在农业信息化体系中畅通有效地运行。目前全国已经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厅在互联网上开通了局域网,134个开通了网站;在全国2800多个县里,42%的县农业局都建有信息服务机构,61%建立了网站。全国333个地、市中已有206个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105个建立了局域网,但是,如果只依靠政府单向传播,基层农户接受不了或者应用不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再先进也不可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要想形成互动效应,可以先引导对信息需求比较强烈,利用信息资源服务于其经营活动的农民经纪人、农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介于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中间层进入,进而带动基层农户整体参与,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从虚拟倒现实的转变。

2.建立、健全网络体系和农业信息库。

信息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以及建立在基础传输网络上的专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电信业务网络和广播电视业务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网络应用也是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已经建立起农业信息中心,县级农业信息中心正在逐步建立。在此基础上其范围还应继续扩大,按照省、市、县、乡、村以及商家、厂家、业主、农户的层次,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做到全球化信息实时传到商家、厂家、业主、市场和千家万户,当时当地的信息也能及时出现在全球信息网上。网络若没有数据库的支持,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业数据库仅限于单机服务,农业信息计算机网络的服务能力尚未形成,共享性差。因此,必须加强农业数据库的开发,其内容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农业政策法规信息等数据库的开发。在不断扩大现有数据库容量的同时,还应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及相关的各个领域,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充实现有数据库的内容,逐步建立并不断扩大网络环境的大型综合数据库,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求。

3.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保证。首先要抓好现有人才的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对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唯有高素质的技术队伍,才有可能发挥现代信息工具的优势,切实地利用好农业信息化的成果;其次,要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参加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其三,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全面更新农民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特别强调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