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诛仙2的结局:景观社会是谁提出来的?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12:21:01

居伊·德波
当代西方激进文化思潮与组织——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当代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关注生产,"景观社会"论者高度重视社会再生产、新的消费形式以及在马克思逝世后发展起来的媒体社会;马克思关注工厂,"景观社会"者注目于城市及日常生活;他们在马克思所强调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基础上,补充了文化解放和日常生活变革的课题;并且,马克思的理论关注于时间和历史,而"景观社会"论者强调空间和社会构成。

景 观 社 会 里 的 视 觉 需 求

一、景观社会强调视觉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关注生产,"景观社会"论者高度重视社会再生产、新的消费形式以及在马克思逝世后发展起来的媒体社会;马克思关注工厂,"景观社会"者注目于城市及日常生活;他们在马克思所强调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基础上,补充了文化解放和日常生活变革的课题;并且,马克思的理论关注于时间和历史,而"景观社会"论者强调空间和社会构成。

中世纪的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当代大众来说,眼睛是心灵的替代物。因为我们整天被各种各样的视觉刺激包围着——电影、电视、灯箱、招贴、橱窗、装潢、商品外观设计、商品包装、杂志插图、书籍封面等。可以说,除了传统的视觉享受之外,连我们的味觉、嗅觉、触觉、听觉、感情、思想、好奇心和性欲,也越来越视觉化乃至被视觉替代了。

二、为什么视觉如此重要?

从认知活动的角度看,视觉也有许多超越了听觉的优越性。实验表明,人对世界的把握和理解,主要是通过视觉通道。有关这方面的实验结果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而当代德国哲学家威尔什从两种不同的文化的角度对视觉与听觉的一系列差异的论述,使我们可以对这一问题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他认为,首先,视觉是持续的,以及所见之物是现存的;相反,听觉则是消失的,任何听觉符号都随着声音的消失而失去。惟其如此,视觉才和认知和科学相关,而听觉则与信仰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其次,视觉是原距性的感官,可在一定距离之外把握对象;听觉并非要缩小距离,而是要适应距离。所以,视觉是间离的感官,而听觉是融合的感官。所以视觉可以反复审视和质询对象,听觉则无法作到这一点。再次,视觉是个体性的感官,而听觉则是社会性的感官;看是一种个体性的行为,而听总是把闻者与言者联系在一起。[12]这就使视觉经验较易从对象物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认知成果,而听觉经验则因过多地与对象物联系在一起而较难成为独立的认知结果。

开启身体领域研究的大师法国学者莫里斯?梅洛-庞蒂,他明确指出身体是我们和世界联结的唯一方式——"因为我有一个身体,我通过这个身体把握世界。"梅氏对知觉的所有阐释、对现象学中重要概念"主体间性"的阐发,都是建立在这个"身体"之上的。——"因为我的身体是朝向世界的运动,因为世界是我的身体的支撑点"。 因为"任何一种知觉,任何一种以知觉为前提的行为,总之,任何一种对身体的运用都已经是最初的表达。"

三、视觉文化发展的真正动因

视觉文化产生发展的深层动因,并非近现代以来兴起的科学技术、工业化生产和"消费社会倾向"等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基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对感性经验的广泛依赖。由于视觉经验在人的感性经验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人类对感性经验的广泛依赖必然表现为对视觉经验的广泛依赖,对视觉需求的永恒追求。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视觉文化的发展史。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在特定时间内剥夺被试者的一切感觉刺激来源,让他处于一种人为的与外界隔离的状态,视觉、听觉等一切感觉通道都被堵塞了。实验结果是,几乎每一个被试者都有一种难以忍受的恐惧,不少人中途放弃了实验,逃回现实世界。该实验表明,当一个人被剥夺了与世界的感官联系时,他的生存便受到了威胁。

图像一直就是人类最简单直接的认知方式。只不过现时代,图像借助技术和资本的力量,把原来占据霸权地位的文字赶下圣坛取而代之罢了。事实上,图像崇拜始终就存在,语言文字则是后来者。语言文字创建的理性王国已经到了极限,图像在这个迷宫里无意中找到出口——出来就变成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导源于对语言意义的逃离,也导源于对图像的恐惧。

四、视觉的基本需求

视觉的基本需求有三:观看的需求,被观看的需求,强迫别人观看的需求。

1、观看的需求比较好理解,在景观社会里,如果剥夺一个人看的权利,就意味着剥夺他的存在感。

人有两种基本的行动方式,一是实践,二是想象。想象实际上是伪实践,是不真实的实践。实践是对现实的肯定,想象却是对现实的否定。

观看是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实践,获取实践中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是要验证想象,一旦主体的想象被验证,也就是主体的美学观点得到验证,主体就能从这个过程中得到快乐。

2、被观看的需要就是在这个动荡的赛博空间里,人希望把自己的"有意义的"形象保存下来,在更加广泛的时间和空间里被观看的需求。许多年轻女子趁着身心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拍摄写真就是希望自己"永远"保存最美丽时候的形象。

3、强迫别人观看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欲望。强迫别人观看,比如召开公审大会,把犯人进行示众,就是强迫别人观看强迫别人被观看,从中享受权力带来的利益和快乐。

五、影像文化与语言文化的冲突

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外壳,天生不能做到具象;影像能够复制事物的表象,但是不能直接表现思维,而且影像依赖于被摄体,不如语言那样自由。

影像文化现在正在对语言文化发动强有力的冲击,相信这种冲击是暂时的,是要夺回语言占领的本该属于影像文化的领域,两个文化将在未来的某个时期达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