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易传奇微变无限元宝:关于文学方面的问题<窦娥冤> 请大家帮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11 05:54:40
在窦娥赶赴刑场之前 有一段窦娥骂天地 这说明窦娥已经对天地鬼神不报有任何希望了. 可是后来窦娥在发三桩誓愿的时候 为什么还要说三月飞雪 之前表现出不相信 最后还是把愿望寄托给上天 这是为什么? 这不前后矛盾了么?
还有就是赶赴刑场之前窦娥要求遥道而行就是怕婆婆伤心和提婆婆顶罪了,这表现窦娥性情是善良的温柔的.可是后来发誓愿的时候为什么要本地大旱三年呢?如果知县得罪了她,只要发誓咒知县一个人就好了 可是为什么还要连累当地百姓? 这不又与自己的性情矛盾了么?
这两个观点是本人阅读作品以后想到的,觉得不怎么理解.渴望大家的帮助. 请各抒己见.

这是作者世界观问题,他生在那样一个时代,虽有美好的愿望,虽对老百姓充满同情,但他无法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解决办法,最后只有违心的寄希望于天地。窦娥最后的誓愿看着好像对百姓产生危害,但因为这是文学作品,你就不能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欣赏文学作品应该从美学的角度,感性的角度,难道你读了三桩誓愿的应验之后没有觉出一种替窦娥叫好的冲动吗?就像孟姜女哭倒长城白娘子水漫金山一样没有人会觉得不应该,相反只会觉得解恨。

她骂天骂地是其实是在骂那些害她的人和不为民做主的知县.是骂给从乡亲听的.另一方面,她想让人们知道她是冤枉的,但是却无能为力,只能把希望寄托给上天.
她根本就没有想到本地大旱三年的后果,只是想让自己心里舒服一点.她也不知道真的会大旱三年,还有六月飞雪.人在特殊情况下,不会什么都想得清清楚楚的.
我们欣赏这个作品时,不能太挑了.

满腔的悲愤使得窦娥只好对整个世界失望。三月飞雪,大旱三年之类我想主要还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是出自窦娥本人的对世界的失望,可能从逻辑上讲不通,但从情理上和读者阅读作品的畅快感上却有很好的艺术效果。抑或作者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多……

不是,在现党支部是的不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