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挂机攻略:同性恋好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4:45:29
校园里出现了同性恋~虽然不是什么希奇的事情~可总觉得怪怪的~
虽然我也很喜欢同性~但不知道是不是同性恋~~
有同学告诉我同性之间更容易得到信任和感情,是这样才有同性恋的么?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性恋这个话题几乎都是倍受争议的。尽管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已经逐渐以包容和接受的态度对待这个现象,但仍有一部份的人对同性恋持否定态度。值得一提的是,一小部份持异议的人(包括保守的政治组织,宗教团体和新纳粹分子)仍喋喋不休,试图用不同的方式攻击同性恋。本文便是着重他们的其中一个企图,即所谓的“修补疗法”(Reparative Theorapy)作一番批评分析。

“修正疗法”的前提是:1)同性恋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变态;2)通过治疗手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我会分三个部份就这个论点做一个深入的分析。首先我们讨论一下以这个论点为基础的同性恋的基本定义,以及基于这个定义上的所谓的“治疗”。其次我们讨论一下“同性恋者是可以改造成为异性恋者”的说法。最后,我们将就涉及这个问题的政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做一个分析,最终我们将给出一个结论。本文的论证就是为了证明这样一个观点:同性恋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与有价值的和充实的生活是绝对不相违背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修补疗法”才是应该受到反对的。



尽管没有明确说明,“修补疗法”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理论基础上的,即同性恋是一种应该被嫌恶的事情,不管是在个人还是社会的层面上。这个论点还断言同性恋是源自儿童时期的一些心理失常现象,而这种失常决定了同性恋者不可能过上像异性恋者那样充实的生活。

对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提出几点质疑。为了回避争议,大多数治疗师会声称他们无意去干涉那些希望维持现状的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而对于那些希望改变性取向的人,应当允许他(她)们接受治疗。但是这里牵涉到一个基本的问题,即我们是否真正了解究竟是什么促使人们试图改变自己的性取向。很明显,当一位同性恋者进入青春期,开始发现自己被同性所吸引时,他内心会感受到强烈的冲突,而当他向外人揭示自己的这一倾向时,又会引致巨大的外来压力。我相信大多数的同性恋者都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但这恰好说明了同性恋者之所以想要改变自己的性取向,原因往往不在同性恋者本身,而是由于周围生活环境的负面影响。所以,既然我们生活的社会仍在不断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即唯有异性恋才可以被接受,我认为治疗师仅凭对方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就开始治疗,这种行为是不符合医学道德的。

一名有科学头脑而不为社会意识所左右的治疗师,其负责的做法就应该是努力使(潜在)的患者感到真正的快乐。医生们可以帮助为自己同性恋者身分深感压抑的人认识到,社会上各种负面的态度(包括同性恋者的自我感受)都是不合理的。在一个不无偏颇的社会中,试图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类似于以下的两种“治疗”:一个黑人试图通过“治疗”改变他的肤色,一个左撇子试图成为一个右撇子。我肯定这类试图的起源是社会舆论的误导,所以是不应该受到鼓励的。

也许有人会辩解,同性恋是一种心理变态,不是一种自然现象,与黑皮肤和左撇子不可同日而语。而这种认为同性者心理失常的观点已经受到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医学界的一致反对(参见美国心理学会、精神病学学会的发言人文件),生物学界也驳斥了这个观点(参看《桃红满天下》第14期《谈谈同性恋之“不自然”性》)。也就是说,治疗师所持的心理动态理论(同性恋是成长不良的结果,以及性取向是可以改变的)和以此为由而采取的治疗,与关于同性恋的产生的科学理论是完全相背的。

这类心理动态理论通常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往往把同性恋看做是当事人早年情感经历的直接后果,这些经历往往包含了一位专横的母亲或懦弱甚至早亡的父亲的影响,也许还有其它与同性之间的纠葛。

但这类理论本身就漏洞百出问题,例如他们不能解释为什么许多没有严母慈父的家庭仍能培养出是同性恋的子女,而许多严母慈父的家庭却培养出了异性恋子女。此外他们还颠倒了这个因果关系的逻辑性,即同性恋这一现象出现在慈父严母这一现实以前的。况且,他们的理论与最新的科学发现大相径庭,因为科学研究已经发现显示同性恋现象还有其基因学的原因。由此可见,性取向的决定是一个十分错综复杂的问题,而仅仅依赖于不可靠的理论,对其进行所谓的分析,这是十分不负责任的非科学的态度。

还有一个问题,即一旦使用修补治疗师的修辞术语,人们往往会用一些自身就传达了消极态度的词语(比如象“变态”、“疾病”、“病理”、“治疗”等词汇)来描述同性恋,他们也许会仅仅因为治疗师所用的这些专业术语,而把同性恋看作是一种不良现象。因此,“修补疗法”本身就可能包含了一种自圆其说的推论,这不得不让我们更怀疑其分析的准确性。

至于同性恋者的个人生活,其质量就一定不如异性恋者的吗?我认为没人可以这样一概而论。首先这一断言立足于那些不可信的心理动态理论上,在一定程度上把同性恋看作是不可取的。当然,这些推论应是实证性的,因此需要用数据来说明问题,而不能只用“因为这是不好的,所以是坏的”之类的毫无实质内容的非科学的循环论证来说明。其次,我们如何衡量这种“质量”呢?我们有没有可能就这个问题作一个实证的分析(即用数据或实验来说明问题)呢?试想一下,如果询问一个人他有多么幸福,他是以每天不断变化的当前感觉作为回答的基础,还是对整个生活作全面评价后再作回答呢?再者,难道幸福是可以被量化的吗?可以在人和人之间作比较的吗?其四,考虑到双性恋者和那些不愿公开身分的同性恋者,我们又怎么可能合理地找出两个可比的相对应同性恋和异性恋人群呢?显然,许多不愿抛头露面的同性恋者,不象哪些更醒目的社会活动者,是极不容易被确认的。其五,即使我们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从而展开一个实证研究(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是不可能的),即使这个研究显示同性恋人群与相应的异性恋人群相比,确实更可能对生活感到不满意,但这一发现究竟说明什么,还是很值得探讨的。这一结果是否揭示了社会负面影响的强大压力(而所谓的“修补疗法”自身就是这种负面影响的组成部份)造成了同性恋者对自我的不良评价呢?一名负责的治疗师是不是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投注在使不快乐的人们更好的接受自己,而不是费心地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呢?(不过那样做可能就没有赚头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不是社会的舆论,而是同性恋本身造成了同性恋者的不幸福。然而如前所言,这个断言必须要有实证根据。如果说同性恋和不幸福是在逻辑上相辅相成,这种论点肯定是不对的。为了驳斥这个荒谬的逻辑,我们只须提出一个反证例子即可以在逻辑上推翻它。不妨将我做为一个例证,我是一个十分快乐的人,同时也是一位同性恋者(我曾经有过一段时期相当不快乐,但那是因为一种不正确的宗教信念认为同性恋是充满罪恶的,而绝不是因为同性恋的天性)。

实际上,一直都有一个很令人烦恼的现象,那就是治疗师往往会嘲笑哪些声称自己生活得很有意义的同性恋者,而一口咬定他(她)们不会幸福。

让我假想这样一个社会,各界舆论对于异性恋的态度是完全中立的,哪么“修补疗法”的道德标准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如此以来,如果一个人希望改变自己的性取向(也许是从异性恋转向同性恋者),这个决定一定是基于一个很严肃的自我评估,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异性恋者会比较快乐。既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被完全排除在外,这个期望就一定是基于对同性恋的忠实评估而得出的选择。如果是在这样一种社会情况下,那么“修补疗法”并非不道德的,但必须看到,这种完全中立的社会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基于以上考量,我的结论是:“修补疗法”是不道德的。



我们已经探讨了“将同性恋转变为异性恋是否可取”这个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接着,我们将讨论“有没有可能将同性恋转变为异性恋”这个问题?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修补疗法”的推广者一贯推举两个相关的理由:1)既然心理动态原理认为同性恋是某种儿童时期的经历和现象的结果,而这种经历和现象本身是一种失常现象,因此可以通过常规的治疗手段医治好;2)已有实证结果表明,确实能够将同性恋者转变为异性恋者。

正如我们如上所述,第一点理由引用的原理似乎站不住脚,至少它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且不少相关的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对人类大脑、荷尔蒙和基因的研究,以及对双胞胎的对比研究)。至于第二点理由,生活中确实有由同性恋转变为异性恋的实例吗?

美国精神病学会指出:“至今仍没有哪一个公认的科学依据可以证实,修补疗法是一种转变个人性倾向行之有效的方法。科学文献中无从记载,本学会最新的详尽的专门报告《精神失常的诊治》(1989)

也未有提及。目前只有少量文字记载描述了用心理疗法和咨询方法诊治那些深为自己的性倾向所困的求医者,然而远远得不出治愈的结论,而且所谓的疗法也没有在其它人身上得到验证。目前也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实,某种疗法可以改变一个人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对同性的性感受。医疗实践表明,之所以有人会寻医以改变自己的性取向,是因为社会偏见而导致的内心的恐同症。有趣的是,那些很明确很坦白地接受了自己的性倾向的人,比起没做到这一步的人,反而更容易适应生活。“

从科学上讲,我们并没有什么依据可以支持“修补治疗”,但治疗师们仍声称这是有根有据的。我认为这至少可能有两个解释。首先,人类的性倾向并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它是一个延续的轴,其中包括各种程度的双性恋,所以对于许多所谓“治愈”成功的例子,其真实情况是:即使双性恋者在很大程度上被同性吸引,但由于他们对异性也是如此,所以就算他们在生活中主要是维持着与同性之间的关系,但如果有某种外力界入,他们可以把性取向重新关注到异性上,从而在在精神和肉体上对异性重新投入。也就是说,双性恋者一贯潜在的性成份被这种疗法所挖掘出来了,但性取向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在现实中,绝对的同性恋者(即没有潜在的双性恋倾向)是不可能被改变成异性恋者的。其二,因为人是一种心理上十分复杂的生物,他们有可能压抑自己业已存在的种种倾向,特别是一旦他们认为这种倾向是令人不快的(例如我曾遇到过有些基督教徒认为祈祷医治好了自己的某种疾病,而最终却发现根本没有)。当有人告诉他们如何如何,比如当治疗师说治疗会改变他们的性取向时,他们往往也会附和。

如果这两种解释是正确的,那么修补疗法充其量不过是一种错觉,而且我怀疑长此以往,它将损害其病人的心理正常发展。



关于同性恋的讨论不关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吗?当今科学界的主流思想之所以会赞同同性恋,会不会是因为他们受了同性恋游说集团的强迫或者引诱呢?那些生物学研究结果往往是由身为同性恋者的科研人员得出的,这样看来是不是也就不怎么可靠呢?对于这一点,我的回答是:科学的方法是唯一证实并可以战胜错误想法的保障。随着知识的积累,科学判断本身就是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旧的论点会被新的发现所更新,虽然从未达到绝对真理的境界,但终归相对以往的认识前进了一步。从事“修补治疗”的医学人士从未像研究同性恋的主流科学家那样,在不少科学文献上发表自己的研究结果,并得到科学团体的广泛貌7b同(在此我有必要重提一下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观点,即从未有什么科学文献认同“修补疗法”)。当然这些科学上的进展确实与我们这些同性恋者的想法是一致的,而与那些认为同性恋会带来不幸的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由此可见,认为同性恋者的游说就能够左右几十个科技发达国家的主流的科学思想,显然是十分荒唐的。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质询治疗师们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他们会不会用科学的态度,不带任何偏见的看待这个问题呢?显然不是。所谓的“治疗”附应了保守派的政治倾向,而且往往是伴随着基督教的影响。如果不以意识形态为主导而展开客观的讨论,必定会有一群人遭到摒弃,“修补疗法”的治疗师们就包括在内(补充一句,即使是“修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Charles Socarides也未能将他的同性恋儿子转变为异性恋者,这不得不让人进一步怀疑这种疗法的疗效)。

我个人认为,修正疗法显然是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的,它只能使人们偏重于双性恋中的一部份,或者让他们这样欺骗自己。长此以往,这将对一个人正常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让我们重申本文的观点,来总结我们的讨论。同性恋和异性恋是同样足取(或同样不足取)的,而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是不可能的。

对于正在考虑接受治疗的人,我的建议是不要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这上面,而应该多多与一些行为端正的同性恋者接触。他们能够告诉你们,即使身为同性恋者,生活也能一样的幸福美满,那不正是我们最终追求的吗?

个人喜好吧~!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的,正常的同性交往很正常的啦!我经常和我兄弟勾肩搭背,没事的

喜欢同性并不一定是同性恋,也可能是易性癖。你不要想的太多,一般情况下“喜欢”并不代表“爱上”。

你好!我首先声明我就是同性恋 我认为这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人与人有感情是很正常的并不用太注重性别了 因为只有同性之间才是最了解对方的,而且能得到彼此的信任!我的QQ:181023446

没什么好不好的,每个人的性取向不同。

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