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番外篇迁坟:肺生痰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10:56:21
中医理论中,脾为生痰之器,肺为储痰之器,那么肺是绝对不生痰的吗?

脾为生痰气源,肺为储痰之气,但这主要是针对湿痰而言的.实际上肺本身的病变也是会生痰的,譬如说热邪壅肺,灼肺津而生热痰等,所以说,肺并不是纯粹的不生痰.

我觉得可以从脏和腑的这个角度来看 , 肺为腑 是储藏之用。脾为脏 是运化之用
所以肺应该不能生痰

从痰的生成来看,与肺、脾、肾三脏相关,主要是脾,《医宗必读》曾云:“脾为生痰之源……”,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体内津液代谢输布失常,而痰液滋生。“脾为生痰之源”,关键在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或是失于运化水湿,水液不能输布,聚而生痰;或是失于运化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成痰湿。 “肺为贮痰之器”,主要是指肺是痰液易停滞之所,或因肺失宣发肃降,津液停聚而成痰,或因脾不散精,而将痰液上输于肺。

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

肺脾肾三脏中尤以肺虚造成痰液壅积,脾虚引起痰液生成做为突出重要的病理变化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占极重要的位置,必须深入研究“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一治疗现代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学说。

《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这条经文是对中医水液代谢全过程理论的精辟总结。与水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器有脾、肺、肾。

脾的特性:脾为阴土,得阳始运,体阴而用阳,喜暖而恶寒。喜燥而恶湿,喜升而恶降,喜动而勿滞。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液。脾气通过运化把水谷精微、津液上升于肺,以雾布全身,以荣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供给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活动,故古人称“脾为后天之本”,所以说脾气的健运与否与水液代谢默契相关。

肺的特性:肺为五脏之华盖,肺为娇脏,喜清肃,有宣发与肃降之能。肺主气,肺为气之主,肺有司呼吸贯心脉的作用。肺气以宣为好,以降为顺,肺气宣则气机畅,肺气降则五脏六腑皆受奉养,当脾气把水谷精微和津液传输肺时,肺气就利用下降的功能将营养物质雾布全身。气为阳水为阴。凡属阴性物质必赖阳的温化作用,气行水自行,肺气旺盛,气顺则水液流畅。反之气滞则水停。肺气畅则上焦气化正常。

肾的特性:肾主五液,汗、泪、唾、涎、涕皆水液所化,肾之所司也。肾主持水液的代谢,对水液进行升清降浊,水入胃到脾,脾输精微于肺,肺肃降水流归于肾,肾分清别浊,其清者再升于脾,布散周身,其浊者输于膀胱而排出体外。“阳主煦之”肾阳还能温煦脾阳,促进脾运化的作用,故古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所以说肾气的盛衰在水液代谢中占重要地位。

在水液代谢全过程中肺主水之肃降,脾主水之运行,肾主水之温化,即上赖肺的通调,中靠脾的运化,下仗肾的开阖。肺主一身之气,水液只有经过肺气的宣降才能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下输膀胱,故称“肺为水之上源”,肾有气化升降水液的功能,故称“肾为水之源”。

《圣济总录》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调适,气脉平匀,则能行宣通水液入于经,化而为血,灌溉周身,若三焦气塞,脉道壅闭,则水饮停积,不得宣行,聚成痰饮”。从以上这段论述可知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肺脾肾相互协调是很重要的。任何一脏的病变就会导致三焦气道壅滞水液代谢失调,水饮停积成痰。

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则无以生,生化之源因而不足,聚水成痰,上渍于肺,痰浊阻肺,影响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气道受阻出现胸闷、咳喘、痰多清稀或白泡易咯,恶心脉滑之痰湿证。脾阳不运,还多见于水饮停于肠间证候,头晕心悸,肠中漉漉有声。脾阳不足健运失调引起水肿,腹胀及水之与谷并走大肠的歹食泄证。脾阳不足,虚寒内生证见喜唾、吐清水。肺受风邪,宣降失调就可波及肾脏出现风水证。肾阳不足气不化水出现尿少、水肿。肾阳虚不能温煦出现五更泻。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肾水上泛为痰,证见痰多而味咸。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是对水液代谢失调病理的高度总结。综上水液代谢生理,病理讨论,可以得知水液代谢在脏腑生理上与脾肺肾相互生化,病理上与脾肺肾相互影响转变,任何一脏的病变皆可影响其它脏器的功能,是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在病理治疗学上的体现。脾肺肾三脏中任何一脏的失调皆可使水液代谢失常聚湿成痰饮。痰饮的表现变幻多端,痰饮停留部位也不相同,但属性寒热虚实作为辨证的纲领不能逃越。脏象学说认为脾肺肾维持水液代谢的正常化,常出现水液代谢病理时脾肺肾依然是病理变化所幅射的重要脏器。前人之“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学说就是对现代呼吸道疾病病理本质画龙点睛的纲领性的深刻认识,“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就是水液代谢失调病理的总纲。

古人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一前人理论,精辟地揭示了痰饮症病理的本质,给后人认识和治疗痰饮证病理的本质,给后人认识和治疗痰饮证起到了提纲携领作用。这一理论还无可辩驳地证实了中医学辩证不只限定于宏观的洞察还从微观上对病位、病理过程论证。

五脏六腑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