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宴 改turbo 后杠:谁能介绍一下文字的产生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5:44:26
要是对语文教育的影响!急需!谢谢!!!

现代语文教学是否真的要走向死亡,我们还是要从语文教学产生的根源上进行探讨。语文教学的起源,是因为文字的产生。有了文字才有语文教学。 关于这个命题,我无法找到相关的研究成果作为佐证,因为这方面的研究过去完全是一片空白,也难得一下子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

  我想在这里做一次逻辑演绎。 语文教学的产生只可能依赖两个条件:语言和文字。但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来看,语言的产生比文字的产生要早得多,恐怕不是一千年两千年的问题,也不是一万年两万年的问题。一般来讲,人类的语言的产生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文字的产生则是人类脱离蒙昧社会、野蛮社会而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的事情。我想这在人类学家那里应该早有定论。就语言和文字产生的这种大跨度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断言,语文教学不是产生于语言而是产生于文字。试想,如果语文教学产生于语言,那不是在人类的蒙昧时期就有了语文教学了吗?这显然是荒诞不经的。

  其实,也不是文字一经产生,就马上有了语文教学,这其间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前语文教学阶段。 史传仓颉造字,这不过是传说而已。说劳动人民造字,也有失于空泛,难以成为一个科学意义上的结论。据我想来,造字者,巫祝也。按照文化的分期,最早的文化是神性文化。虽然神性文化总的来说是人类的智慧和愚昧的混合物,但是真正的掌握者和具体的制造者却是巫祝。他们把人们心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的想象,通过一些具体的形式--图画、符号、仪式、舞蹈……变成一种具体的存在。一开始,这些图画、符号是出现在与神相关的用于祭祀、占卜或者其他仪式的有关器物上,作为一种震慑人们心灵的装饰和人神沟通的桥梁,以后才逐渐的固化而作为记载的符号--文字,以后文字创造也才由神性领域(由于泛神观念的影响,表现自然物的字也往往是因为自然物打上了神的烙印而被最先创造出来的,所以涉及神性的文字也是数量可观的)向其他领域扩展。 鉴于上述设想,巫祝是文字的制造者,也是文字的传播者--教学者。因为巫祝是人不是神,他也是要死的,这就涉及到传承问题。巫祝要把他的技能传给下一代,社会也需要这种文化代代相传,这样便有了最早的语文教师和最初的语文教学。这时的语文教学也和当时的其他一切教学一样,都是师徒式的劳动中的口耳相授和耳濡目染。从此开始,才逐渐的演化为后来的夔(《尚书 尧典》:“命夔典乐,教胄子”)和孔子这样的教师。 从文字的产生到文字的传授,从巫祝到孔子,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的形成过程, 这也算是比较具体的反映了语文教学的缘起。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学形成的三大基石。

  第一、 文字和文字语言。没有文字的产生就没有语文教学产生的可能性。当然,文字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石,仅仅是因为它的这种对于语文教学的发生意义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它作为文字语言的记载和表达功能。正是因为文字的记载和表达功能,才有了文字的书写、解读等技能的教育的需要。

  第二、 文字典籍。没有文字典籍,就没有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凭借和作为空间。我们拿什么来教学生呢?难道就是教学生认字?古人发明字并不是唯字而已,而是为了用文字符号去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因为有了文字典籍,才有了语言的文化,语文才有了宽广的内涵,语文教学也才有了无限的作为空间。不正是因为语文教学的需要,孔子才编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经典--《诗经》吗?

  第三、 社会的需要。语文教学,首先根源于社会的需要。文字的发明,文字经典的著述,都是因为社会的需要,也正是因为社会的需要,文字和文字经典需要代代相传,这才有了语文教学。没有社会的需要,就没有文字的书写、解读等技能的社会性,也就没有教育的社会意义,当然也就不能形成语文教学。

  上述三大基石中的任何一个基石的倒塌,都意味着语文教学的消亡。 在这三大基石中,文字又是基石的基石。我国的现在的教育(包括世界的教育),实质上就是一部关于文字的教育史。因为文字的产生而产生,因为文字的发展而发展。文字一经产生,其先原始的教育教学形式--仪式、舞蹈、巫术、壁画以及生产劳动中各种劳动技能的随机传授,便不复存在,起码是不再作为教育教学的形式存在。在文字产生之后,对于文字及文字产品的识记、书写、阐释等,便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而围绕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教学操作的方式方法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完善的过程,则就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全部历程。

诗怀坦荡
无边无际,无声无息。
淡淡白玉,谦谦君子。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符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鼎盛、衰落、灭亡的过程。汉字,作为大自然综合信息的一个缩影,已经毫无质疑地成为人类历史上生存能力最为强大的语言符号,它对人类文明历史记录的真实性、生动性,已经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符号,但它总有一天也会走向衰落,走向灭亡,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它的最初使命是为了让人们便于交流、便于沟通,便于更好地生存。今天,人们渴望能够利用它来记录和诠释那些最尖端、最科学的知识和技术,这也是它本身图生存、图发展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以,一味地复古、一味地怀旧,并不意味着学问高深,清代成熟起来的诗律词谱带有典型的复古倾向,这种诗律词谱能够长寿一千多年,就已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了。
语言文字需要简化、需要更新,诗律词谱也同样需要简化、需要更新,《诗词三百首》就是以这样的胸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周清)

文字产生的影响??
仓吉造字,鬼神泣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