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关于吸血鬼女巫:恋母情节严重会怎么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9 08:55:05

不能自拔,心里变态

实际上每个男人多少都有恋母情结的,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说直白些,现代医学发现,所有抽烟的男人在潜意识中就是把烟嘴当作母亲的乳头,你说这是不是恋母?!但恋母情结如果太过严重的话,将会出现:
1、拿周围女性同自己母亲相比,尤其是拿她们的缺点同母亲的优点相比;
2、总希望被人关照、爱护,可这个世界是现实的,没有多少人会象母亲一样关照和爱护你;
3、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母亲身上,而忘了自己此时此刻更该去做什么!
。。。
那怎么办呢?
多发现周边女性的优点,尤其是自己母亲所不具备的!打个比方:张小姐居然会刺绣,我母亲还不会呢。李小姐长得真漂亮,说实话比我妈漂亮多了。。。
总之,一句话: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对于恋母情结较重的男性来说,尤其应发现别的女性具备的而自己母亲所不具备的优点。不用担心矫枉过正,因为母亲在儿子的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关键是搞清她永远是你的母亲。。。

楼上夸张了
去看看心理医生吧

杀死父亲,弗洛伊德是这么说的#99

死亡!

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恋母和访父常常相互促进。父亲爱母亲,而男孩模仿父亲,他就会越来越爱母亲;母亲爱父亲,男孩为了获得母亲的欢心,必须让自己越来越像父亲。

随着心理的发展,恋母情结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的时候,男孩只想向父亲学习,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后来发现,如果父亲在场,他就不可能成为父亲,于是他希望父亲离开或死掉,他想杀死父亲。需要注意的是,3-6岁的孩子并不知道死亡和杀人的真正含义。在他们的心目中,死亡和杀人更像是一场游戏,游戏结束时,死者就会活过来,下次游戏时他还会再死一次。在他们看来,结婚也是一场游戏,热热闹闹,喜气洋洋,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所以,他们才会产生“杀父娶母”的想法。这种想法是天真无邪的。

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他们渐渐发现,人死了是不能复活的,杀人是要偿命的。与此同时,他们还发现,结婚可能是一件不那么好的事,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做着不可告人的事。至于到底做些什么,他们并不太清楚,反正不是什么好事,否则用不着躲躲藏藏。个别孩子可能已经发现,结婚就是打架,这是他们对性行为的理解和诠释。他们把性和暴力混为一谈了。于是,他们感到非常震惊,对自己有“杀父娶母”的想法感到内疚和羞愧,甚至产生罪恶感。为了保持心理平衡,他们必须把这种思想压抑下去,把它变成无意识。

许多人否认恋母情结的存在,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自己有恋母情结。按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压抑的结果,没有发现不能作为不存在的依据。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虽然同意欧洲人有恋母情结,但不承认恋母情结的普遍性,原因是太平洋诸岛上的原始人没有恋母情结。这个结论是他在深入调查了原始人的生活以后得出的。他发现,在某些母系部落中,儿子从来不会与父亲发生矛盾,他们永远是好朋友,“杀父”的念头决不会发生。同时,他还发现,男孩对舅舅却是既敬又恨。显然,马林诺夫斯基误解了恋母情结。恋母情结中的父母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而是心理上的父母。如果一个小孩一出生就被人领养了,他的恋母情结不可能指向亲生父母,只能指向养父母。在母系社会里,父亲是族外人,在家里没有任何地位,倒是舅舅在母亲的家里行使男主任的权力。家中的男主人就是心理上的父亲。男孩恋母仿舅、亲母疏舅或杀舅娶母,正是母系社会的恋母情结的表现。中国作为文明古国,进入父系社会的时间一定是非常早的。但是,母系社会的残余影响迄今为止仍然存在。例如,虽然舅舅是外姓人,但舅甥关系一般都比较密切,兄弟分家都要请舅舅来主持公道。中国人的恋母情结完全有可能表现为“恋母仿舅”。在“沉香救母”的神话中,沉香“抗舅救母”其实就是“杀舅娶母”的一种变形。由此可见,恋母情结是一种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