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在哪个位置:老舍是什麽时候去世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2:53:43

1965年前的8月23日,老舍先生投太平湖自尽

附:傅光明:

我被历史搞糊涂了

傅光明对于“老舍之死”的研究始于10年以前,他尽可能地遍访了当年的当事人,两年以前写出了一本研究综论《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今天的同名DVD光盘,是这一研究过程中实地、实人采访的影音版本。

谈到这些年的研究体会,傅光明语气怅惘地说:“老舍先生倏忽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连骨灰都没有留下。我们都知道他在死前经受了突然的暴力和侮辱。紧接着,便在太平湖发现了尸体。但这位自称‘写家’和‘文牛’的人,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没有人知道这位曾在小说中多次为善良人物安排投水自杀结局的老人,在死前经历了心灵和肉体怎样巨大的双重苦痛。在奔波访问后,我却越来越发现,我们其实只能无限近地接近历史,却根本无法还原历史的本真。”

傅光明说,通过采访过的数十人,他几乎可以得到数十种版本对当年情景的描绘,“几乎每一位口述者对几十年前的这‘实人实事’的叙述都不尽相同”,于是他被历史搞糊涂了!在《太平湖的记忆》中,老舍之死没有确定的答案,甚至不能够根据所谓逻辑,推导出所谓的历史真实。

舒乙:

他走前问过家里还有钱用吗?

舒乙先生今天谈到老舍之死的言语是无奈的。“我和我妈妈是当年事情最重要的当事人了—我是收尸人,妈妈是埋葬人。妈妈说,老舍受到拳脚和侮辱的当天晚上回到家,他们俩说过好一阵子话,之后两个人相背而睡,其实都是一夜无眠。第二天,老舍就走了不归路。妈妈说,老舍的走没有什么迹象,一向不管钱的他,只是在那天晚上曾经问过家里还有钱吗?够不够孩子们一时之用?第二天早上,他让妈妈去正常上班,之后只和一个人说了一句话—有如《茶馆》里一样的情景,他叫过自己当时只有三岁的小孙女,弯下腰,用很慢的语速说:‘跟爷爷说再—见!’那天,是我一个人赶去收的遗体,我记得很清楚,骄阳似火的8月天,傍晚天突然下起了毛毛雨……”

在舒乙的眼里,与“文革”中许多类似事件一样,老舍之死是一部“独角戏”,因此事隔多年,同一个情景出现多种样式的回忆情景,应该不意外。人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意愿重新组合、过滤了历史,“这是社会的、人性的原因造成的,因此这类事情,没有答案的本身就是答案。”

持久的思想文化价值

《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的书和光盘中,有这样的文字:“在1966年8月的一天,人们在北京的太平湖发现了一个老者的尸体。他被静静地打捞上来,并在当天火化,然而他的名字却没有随同那疲惫瘦弱的身体一起消失。相反,许多年以后,每逢这位老人的诞辰纪念日,人们都要将不朽的光环献给他。他的谜一样的‘非正常死亡’,早已在不经意间成为历史传说的一部分……我们无意还原历史,只是想把老舍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种种境遇,连同后人的思索一起,悬挂在历史的挂钩上,以活的记忆来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参考资料:http://book.sina.com.cn/news/a/2003-08-21/3/15271.shtml

老舍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于1966年8月24日投湖自尽,中国文学界的巨星陨落了。

1965年前的8月23日,老舍先生投太平湖自尽

附:傅光明:

我被历史搞糊涂了

傅光明对于“老舍之死”的研究始于10年以前,他尽可能地遍访了当年的当事人,两年以前写出了一本研究综论《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今天的同名DVD光盘,是这一研究过程中实地、实人采访的影音版本。

谈到这些年的研究体会,傅光明语气怅惘地说:“老舍先生倏忽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连骨灰都没有留下。我们都知道他在死前经受了突然的暴力和侮辱。紧接着,便在太平湖发现了尸体。但这位自称‘写家’和‘文牛’的人,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没有人知道这位曾在小说中多次为善良人物安排投水自杀结局的老人,在死前经历了心灵和肉体怎样巨大的双重苦痛。在奔波访问后,我却越来越发现,我们其实只能无限近地接近历史,却根本无法还原历史的本真。”

傅光明说,通过采访过的数十人,他几乎可以得到数十种版本对当年情景的描绘,“几乎每一位口述者对几十年前的这‘实人实事’的叙述都不尽相同”,于是他被历史搞糊涂了!在《太平湖的记忆》中,老舍之死没有确定的答案,甚至不能够根据所谓逻辑,推导出所谓的历史真实。

舒乙:

他走前问过家里还有钱用吗?

舒乙先生今天谈到老舍之死的言语是无奈的。“我和我妈妈是当年事情最重要的当事人了—我是收尸人,妈妈是埋葬人。妈妈说,老舍受到拳脚和侮辱的当天晚上回到家,他们俩说过好一阵子话,之后两个人相背而睡,其实都是一夜无眠。第二天,老舍就走了不归路。妈妈说,老舍的走没有什么迹象,一向不管钱的他,只是在那天晚上曾经问过家里还有钱吗?够不够孩子们一时之用?第二天早上,他让妈妈去正常上班,之后只和一个人说了一句话—有如《茶馆》里一样的情景,他叫过自己当时只有三岁的小孙女,弯下腰,用很慢的语速说:‘跟爷爷说再—见!’那天,是我一个人赶去收的遗体,我记得很清楚,骄阳似火的8月天,傍晚天突然下起了毛毛雨……”

在舒乙的眼里,与“文革”中许多类似事件一样,老舍之死是一部“独角戏”,因此事隔多年,同一个情景出现多种样式的回忆情景,应该不意外。人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意愿重新组合、过滤了历史,“这是社会的、人性的原因造成的,因此这类事情,没有答案的本身就是答案。”

持久的思想文化价值

《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的书和光盘中,有这样的文字:“在1966年8月的一天,人们在北京的太平湖发现了一个老者的尸体。他被静静地打捞上来,并在当天火化,然而他的名字却没有随同那疲惫瘦弱的身体一起消失。相反,许多年以后,每逢这位老人的诞辰纪念日,人们都要将不朽的光环献给他。他的谜一样的‘非正常死亡’,早已在不经意间成为历史传说的一部分……我们无意还原历史,只是想把老舍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种种境遇,连同后人的思索一起,悬挂在历史的挂钩上,以活的记忆来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参考资料:http://book.sina.com.cn/news/a/2003-08-21/3/15271.shtml | 评论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