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疖子快速治疗法:什么是经典的市场经济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3:51:37

经典的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均衡是不存在的,市场经济就是不停的在短缺和过剩之间寻找永远找不到均衡。

http://www.baidu.com/baidu?word=%BE%AD%B5%E4%B5%C4%CA%D0%B3%A1%BE%AD%BC%C3%C0%ED%C2%DB&tn=myie2dg

我的一个基本的价值观是:中国面临的全部社会和经济问题,从来就没有由于争论过多造成的,而往往是由于不同的声音太少,而由一个人或者一个集团轻易的决定了大多数人的命运。因此,很高兴看到我的帖子引出这么多的讨论,真的十分荣幸。产能过剩这个题目实在是太大了,一言难尽,为方便表述,将刀兄和其余几位朋友的主贴或回帖引用过来,以蓝色区别一下,没有拍的意思,希望刀兄和各位不要介意,我们即使没有足够的理论水平,发起一次经典的论坛讨论,也应该能够表现出应有的讨论风度。

在讨论之前,首先澄清几个小问题,希望刀兄明察:

1:我在论坛发贴,不可能也没必要是无懈可击的,水平和精力都不支持。但是,如果将一篇帖子里的某句某段拆分出来,单独的去理解,感到谬误百出的同时,似乎也有断章取义之嫌,因此,恳请刀兄和各位朋友抽空再看一遍我的那个帖子,我想,刀兄提出的很多问题,就不需要另外讨论了。

2:产能过剩不同于产量过剩,例如全球的汽车工业,在没有增量资产进入的情况,开足马力,产量翻一番应该没有问题,在现有的市场承受的产量决定了全部产能不能被充分利用的时候,以销定产是各企业的基本战略和起码的聪明,但是,只要有需要,只要付足够的货币资产,闲置的产能立即可以变成生产力,这个过剩即使有再多的弊端,也是产能短缺所不能比拟的。

3:在刀兄的帖子里,有这样两个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里需要强调一下,这是任何经济学理论里都没有的词汇,自然更没有科学的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并没有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可。甚至不作为一次理论创新。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正如男人就是男人,冬季就是冬季。过多的定语实际缺乏可操作性,既有社会主义的所谓优越性和执政便利,又有市场经济的红包,刀兄认为现实吗?肤若凝脂的男人,暖风拂面的冬季,刀兄觉得正常吗?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出台的背景,这里不多赘述,只需认识一点,如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理想的和可行的,那中国的经济没有任何问题了,因为一切消极的因素都可以归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所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借口可以答复一切指摘,而不需要做事了。

下面进入正题:

我以前干过几年药品营销,还算熟知这个行业的内幕。全国几千家药厂怎么一哄而上,生产着大致相同的中药西药的过程不再赘述,你看到医药广告之多医院的医药代表之多就能知道。只要有本药典,就可以上项目。产品换个名字,就能定个离谱的高价。正是医药购销系统的不正之风,不光养活了大大小小的药厂,并吸引海尔等等新贵加入。这是否属投资过热,我不知道,但是无数条生产线,产能过剩肯定的了。可是医药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不由不让经济学家大跌眼镜。后来,国家在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推行国际上严格的GMP和GSP认证,提高了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入市的门槛,终究使一大批小企业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兼并收购。就是这样,通过认证的企业的产能也仍然超过市场需求,只不过为了行业默契的高利润,不开满工罢了。产能过剩并没有带来百姓用药的福音。

刀兄这个范例,好像不太支持你的结论。

春节前,扁桃体发炎,去医院检查后,点滴,然后开了2包白云山制药出品的阿莫西林,每包8块5,几天后,在家附近的以“假一陪十万”为广告语的大型药店买了同样2包,每包3元7角。

刀兄应该明白了,制药业的问题,正是市场经济的因素太少,而行政插手的因素太多,政府执行或者说默许的是“以药养卫”和“以药养医”的产业政策,而普遍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推广缓慢,措施乏力,致使制药业产能过大的效果从来没有直接投射到终端市场,而培育出制药和医疗这个紧密结合的“天下最肮脏的产业”

产能过剩还是这个状态,产能短缺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估计在医院开的那2包阿莫西林要30元每包还未必有货,或许还要找人批条子才可以吃点药。

可喜的是,市场机制还是顽强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还是可以买到3元7角的阿莫西林而不去医院买8元5的,刀兄,难道这不是拜产能过剩所赐吗?

温州的皮鞋
这个例子恐怕早为人知。当初温州的皮鞋赚钱,温州人一哄而上,家家户户都会做。做到皮鞋不赚钱了,就比着赛着谁生产的牛皮纸鞋子能赚钱,直叫全国人提起温州鞋子便害怕,想起穿了一天就龇牙咧嘴的所谓皮鞋的尴尬,温州经济终于一蹶不振。后来温州政府拨乱反正,和企业一起,倡导重塑温州经济,终于使我们像今天一样放心地穿上了温州出的康奈等名牌皮鞋。如果当时没有政府的干预,相信温州经济现在依然是一盘散沙。

这个范例,恕我直言,有很严重的错误。

温州的经济,被学术界称为草根经济,这个经济现象从发迹到成功,也正是温州地方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温州的成功地基础是当地独有的民生民情所沉淀的商业才华和吃苦耐劳精神,这也是这个奇迹不能复制到东北和西北的原因。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决不是主要的,甚至不是次要的,但这不代表温州政府失察,相反,是极大的明智。

温州产品最初是质量低劣的,但是,当恶名使市场逐渐对其关闭大门的时候,是温州人而不是温州政府及时地适应了新的形势,因应市场发出的信号,唯市场马首是瞻,打质量牌,打品牌牌,利用自身的劳动力资源和营销资源,回避对巨额资本和高技术需求强烈的产业定位。走出低谷,再造辉煌。我们在这里讨论,可以将其看作是绝顶聪明,也可以理解为基本的常识。唯独不可以说,是温州政府的拨乱反正将温州经济导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不然,每年的315,全国各地的打假活动都是在国家11个部委的指导下进行的,拨乱反正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规格不可谓不高,而效果几乎是零,又如何解释呢?

是温州人乖吗?我想不是。是温州人觉悟高吗?我想也不是。。。

温州的制鞋,低压电器,打火机的等产品现在都已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在欧洲,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全部是温州制造,韩国,巴西,马来西亚的厂商放弃了这个市场,他们不能理解的是,工艺如此繁琐的打火机,2欧元,温州企业敢接单还有钱赚,刀兄,你说,如果不是温州经济独有的结构和特质导致的产能过剩,这个市场会是温州人的吗?

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引导了温州的资金人员以及装备,优化配置,快速反应,形成产能,减耗增效,以超低但微利的定价,夺取了终端市场。

干得漂亮!

过剩的打火机产能托起了——至少是部分托起了温州奇迹!

按照经济学原理,市场的能力已经不能有效的调控资源或者通过市场自发配置已经不能完成社会的经济目标时,政府的干预就应该发挥作用,其实,政府的干预时时刻刻都应该存在,而不只是在最后的时刻。在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由计划到市场转变的历史时期内,这种干预叫做宏观调控。政府在这个阶段,不仅是国有资产的管理者、行政管理者,而且还是个宏观调控者。他更需要通过行政手段财经手段调控国有资本的流动,防止国有资本的投资流失。在对市场的管理和行业引导方面,政府职能是绝对不能缺位的。
注意,这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全等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并不是根本英俊兄弟所说得理想的完全由市场说了算的市场经济。许多现象揭示,企业进入退出市场目前还不完全由市场说了算的。

刀兄,你已知道政府是国有资产的管理者,行政管理者,还是宏观调控者,这个时候,经济学的理论,如果经济学还是一门科学,已经不能解释你的论据了,我也不敢多写了,原因大家都清楚,还是那句话,如果这个论据成立,中国经济就没有问题了,反正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学术界有争议的政府的调控职能上能不能缺位的争论中,没有任何争议的政府的监督职能却是一直在可怕的缺位,相信刀兄的良知会认识到,国有资产的流失,通过产业投资流失的远远少于由于贪污腐化流失的,这再次回到我的帖子开头的那一句:政府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正是问题本身。

还是回到汽车上来吧。重复建设,难道不存在吗?看看全国杂乱分布大大小小的整车厂配件厂整车市场配件市场还有即将杀入这个市场的五粮液、波导、奥克斯等等搅市力量,看看他们即将上马生产什么车(他们的样车有的已经出来),你就会理解“掌握话语霸权的机构相继发布关于中国汽车工业投资过热和产能过剩的预警”的原因。以为造车就是“四个咕噜+一个车厢”的大有人在。国产SUV现在的竞争火热,一个农用车架加个发动机,配上些可有可无的所谓豪华装备模仿模仿就是越野车了,虽然还未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时候(其实有人已经在愁了),车辆暴露出来的问题足以使人们失去兴趣失去需求的时候,恐怕现在的产能比较起来也大得惊人。重复建设当然存在于低层次上,因为它投资小,获利快,像狼堡那样所谓高层次的重复投资,不是不为也,而是不能为也,没能力,况且说白了不赚钱也没意思。

重复建设,难道不存在吗?存在!可是,有什么错呢?资本投向一个有盈利预期的产业何错之有呢?有什么理由只允许国有资本进入这个市场而其他的资本就不可以呢?小厂,野鸡厂难道就没有资格做汽车吗?福特公司1916年就是大厂吗?BMW1937年就生产745I吗? 1951年的丰田公司的条件有现在的吉利公司好吗?五粮液,波导,奥克斯,他们没有汽车血统,可是能肯定他们就不能成功吗?他们在自己的行业里积累的资本去做什么呢?酒,手机,空调的利润率有汽车高吗?给个机会也不行吗?国产SUV的重复建设很严重,这个是事实,但是,刀兄你会买吗 ?小火锅会买吗?升哥会买吗?不买是我们的权力,而是不是可以投资生产就完全是出资方的权力了。为什么可以由市场安排的优胜劣汰一定要依靠政府从来就没有可靠过的先知先觉来决定准入准出呢?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在这个层面上就不需要了吗?

也许可以通过近期加价买车的现象是由于这些车辆产能不足的原因而得出产能过剩就能解决整个汽车工业的问题,我看是也是片面地的, 要知道,这种短暂的产能短缺是仅仅是对这一层次汽车需求而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除了其他社会因素(畸形的消费心理、环境等),我看产生这一短缺的问题核心是:真正能控制这一层次产能的技术并不掌握在我们手里。

控制这一层次产能的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里。这样就不要这个产能或者轻视这个产能吗?没有文化还没个好身体,那不是更可怕吗?

而在过热投资和低层次的重复建设方面,我们的企业可是专家。如果政府不干预,听任这种对汽车的低层次重复建设,那么重复建设带来的产能过剩绝对能断送民族汽车产业前景,拖累中国经济。

刀兄,这段我没明白,在一个相对完备,乃至初步完备的市场环境里,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将怎样断送民族汽车业的前景。不过类似的言论很早就在家电企业价格战风起云涌的时候听过,好像只有涨价才是成就家电业未来的唯一通途,不过那样的结果是,我们还是要花8000元买一部29遥。而最新的数据是,TCL集团2003年,家电业务在价格战和欧美贸易壁垒的双重打压下,盈利5.6亿,足以支持该企业完成对德国施奈德公司的全面收购

政府的预警是有其道理的,并不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的政策就是完全正确的,最起码他没有及时降低门槛,让民营资本进来。民营资本是真正的资本,他相对是理性的,象根本讲的一样,是贪娈的,也是聪明的。而国有资本并不完全是。

政府预警当然没有错,问题是,政府的预警通常是为后续的限制措施的序曲。类似的预警,高盛和毕马威都有(详见21世纪经济报道)但是,仅仅是预警而已。公信力好于一边分享这个市场的利润,一边预警这个市场的投资风险。呵呵,又说到那个不能多说的问题了,给刀兄讲个事吧,沈阳的刘涌执行死刑了,他爹现在还忙着翻案,声称刘涌被政治斗争利用了,其实没有什么事,就是犯了点错误,有点淘气而已。哈哈,你说,有人相信吗?

这与预警与市场准入是一回事,收获了利益,失去了人心,最关键的是,阉割了市场经济的灵魂——公平游戏,自由选择。而改革开放20多年,市场经济尝试10年,我们都不会否认的是,中国的国泰民安,取决于能不能推行市场经济和什么性质的市场经济!

我以为,根本兄弟把市场理想化了、绝对化了,以不可知论论经济社会的现象,从而得出一个“产能过剩是生产力彻底解放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基本要素,是竞争的目的也是结果,是物美价廉的先决条件,是唯物主义思想奕奕生辉,是我们论坛安身立命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并且是尚未完备的市场经济的伟大成功”的明确结论,实在是不敢认同。

确切的说,产能过剩不是市场成熟决定性的因素也不是其结果,更不是物美价廉的先决条件(可能是价廉的)。
如果说是唯物主义思想奕奕生辉,那就是它能带来经济危机。产能过剩不可能是我们论坛安身立命的基础,不会是也不会成为市场经济——并且是尚未完备的市场经济的伟大成功!

至于能否推论出“大多数行业产能过剩之日,就是中华民族真正崛起之时。产能过剩托起伟大的中国!”是否是经济学的原理,还是市场经济的真谛,我是莫名其妙了!(是否可以理解为走资本主义道路? )

好了。啰嗦了这么多,现在说说我的结论,大专辩论会上叫:总结陈词。哈哈!

(结论一)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一样,不是最好的,不是完美的,但它是人类思维在目前的水准所能找到的最优化的经济体制和运转机制。也的确将欧美,东亚,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入了富足和文明的生活。市场经济彻底的认识和利用了人性中固有的趋利避害的天性,以及这个天性所唤起的巨大和惊人的智慧,这已经是除了朝鲜劳动党等屈指可数的几个政党和国家都给与认可和推崇以及强有力的推动。

市场经济的实质,可以写篇长篇论文,也可以最简单的概括——那就是自由选择。

人类社会的历史,基本是一部争夺的历史。女人,土地,牲畜,政权,一切有价值的,都是需要争夺才可以得到的。既然是争夺——既然用到争夺这个词,争夺者自然远远多于被争夺的对象,其中,每个争夺者对于其他的争夺者而言,都是重复的。

而自然条件下,每个争夺者之间的秉赋和占有的各类资源,无疑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千变万化,为了统计的方便,可以将其分为高水平的和低水平的,不过,不管多高多低,本质上都是争夺者,都在争夺。

自由选择的前提下,争夺者的秉赋和资源,决定其争夺过程和方法是注定不同的,很快,一批争夺者的资源消耗过半了,基本看到没有胜出的可能,趋利避害的本能决定其再做一次自由选择——退出!

最早退出的,一般是低水平的争夺者,也有可能是高水平的争夺者,这好像有点费解,但是,仔细想想,高水平的低级失误,和低水平的超常发挥,在历史上和生活中屡见不鲜,就不难理解了!

这又回到了自由选择这个主题上,自由选择的前提下,低水平和高水平的争夺者都有权利参加争夺,如果人为的将低水平和高水平的区分,问题就出来了,也更麻烦:你根据什么判断谁是低水平,谁是高水平?你根据什么认为高水平的一定有高水平的争夺,而低水平的永远在低水平的争夺?

(慢副秘!你懂了吗?!哈哈!)

想起一个笑话:一次轻微的车祸,造成一妇女流产,索赔380万,被告质问:你家孩子咋那么值钱?你家孩子是贝多芬?妇女答道:你怎么知道我家孩子不是贝多芬?我家孩子就是贝多芬!

是啊,你怎么知道我家孩子不是贝多芬阿?

是啊,你怎么知道低水平的建设一个就不是又一个福特阿?

自由选择,只在乎选择是不是自由,而不是水平的高低,重复建设,也基本不可避免,如果不是重复的,那就不是争夺了,而是拾起,是搬回,而可以轻松搬回的,通常是毫无价值的东西。

自由选择的前提下,资金,人员,资源,在趋利避害这个本能的指引下,选择自己确定可以通向安全,富裕,实现更高价值的道路,这个过程中,有挫折,有困惑,有失败,但是,只要是自由选择的,你必需在享受选择的收益的同时,为这个选择负责。

资本基于对某个行业的盈利预期,选择投资,对国家,政府,上游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它在自由选择的同时,为上述市场参与者和组织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譬如,一家新办的汽车公司,可以为技术工人,提供新职业的自由选择,为发动机工厂,提供产品销售的自由选择,为商业企业,提供产品代理的自由选择,为政府,提供新税源的自由选择,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品牌品种的自由选择。

重复建设,尤其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恰恰是市场经济各个要素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低水平对高水平的忌惮和向往,通常引出对策略的更多思考,对业务的更深钻研,对服务的精益求精,对事业的疯狂投入。

1949年以前的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对于蒋家王朝和国军而言,就是低水平重复建设!

15年前,凌志对于双B,就是低水平重复建设!

5年前,吉利对于夏利,也是低水平重复建设!

未来几年,如果再出20个吉利或者奇瑞,捷达还有可能卖10 万吗?我们究竟应该欢迎那20个新的选择还是抵制这20个低水平重复建设呢?

我的结论也出来了,面对畸形发育的汽车市场,重复建设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重复建设是竞争的基本条件,也是自由选择的物质基础,正是诸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实践着汽车工业以及其他产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争论中,我强烈支持低水平重复建设,也毫不怀疑,在建设和竞争中,低水平锻炼出高水平!

(结论二)

高水平加上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以及资源和市场的适度鼓励,很快就会形成新一轮的建设和投资,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现存的消费市场不支持这个生产规模,产能过剩了!

在一个完备的市场环境下,产能过剩,过剩到灾难性的时刻是不存在的,上面已经讲过,自由选择的资本和管理者,会在市场饱和之前,预见到这个局面,而采取对应的措施,通过缩小投资和新拓市场来减少过剩的冲击。

这个冲击将淘汰低水平重复建设时参加进来而一直徘徊在低水平的资本,对不起,出局吧。

而由于资产规模的限制或其他原因无法离开这个市场的,他们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或减低产品价格以求生存求发展,这意味着竞争的2003培育了降价的2004,更多的车友可以提前实现买车计划,更多的准车友接近了自己的买车计划,汽车论坛才有了如此多的点击和关注,这也就是我的帖子里说的:产能过剩是我们论坛安身立命的基础~~~不知刀兄是否明白这个意思了,试想,如果产能短缺,如果普桑卖16万,雅格45万,仅仅是一些发烧友在交流改装经验,我们论坛会有如此高的人气吗?

产能过剩可以造成通货紧缩和经济危机,这点我不否认,但是,和产能短缺所造成的物质匮乏相比,解决产能过剩总比解决短缺要光荣和容易。

1998年到2003年,中国就经历了一次产能过剩造成的通缩,虽然产能的质量和解决方案都不那么好说好听,但是,基本是在零痛苦的情况下搞定了…

事后,朱镕基前总理回忆那一段的经济工作时总结了两点:政府调控宏观经济义不容辞;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具体产业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管得不好!(详见财经杂志2003年年终增刊)

再重复一次,经典的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均衡是不存在的,市场经济就是不停的在短缺和过剩之间寻找永远找不到均衡。

可是,我们的政府仍然不屈不挠的试图通过预警和限制措施试图在汽车工业这个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里,证实他们的违背科学的胆略。

自由选择精神让位于长官意志,市场经济被加上那么多的定语和解释,居然得到一些认同和拥护,我无法不感到这是科学和中国的悲哀。

想到上述认同和拥护也是一种自由选择,我释然了。

摘录一段保罗 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中的一节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认为产能过剩将托起伟大的中国吧:

战争将美国推出了门罗主义的自闭状态,推向了世界舞台。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不仅仅是个理想,而是必须实现。这个事实压倒了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争论。战前,梦魇般的经济危机忽然变成了美国人的神气活现的资本,过度膨胀的投资留下的过剩的产能忽然派上了用场。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在北大西洋的德国潜艇每周摧毁六百万吨远洋货轮的时候,继续投入九百万吨。只有美国可以毫不退缩地宣称做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也只有美国的决心能够将苏联红军的坦克止步于东柏林郊外的高速公路上。

市场经济的昭示,游资的期待,就业的压力,中国人压抑了许久的享受生命享受生活的朴素愿望,合力于2004的中国汽车产业,推动新的投资,新款下线,新车上路更多的走进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论坛。低水平重复建设导演的产能过剩,也将从根本上洗刷以物质匮乏为标志的中华民族的积弱和屈辱。在信息时代的技术条件下,在市场经济的实践洗礼中,中国人的商业才能和无穷智慧也将尽可能多的克服产能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屹立于血腥争夺中的国际社会。产能过剩托起中国的伟大,产能过剩托起伟大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