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怪兽灵明石猴流程:莎翁情史的影评 请问从思想的角度讲它好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19:19:18
谢谢,我觉得你的回答讲出了自己的见解。不过我觉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一般都有很深刻的涵义,但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感觉没有看出什么深度的东西,而且从结构上讲好象也不是太清楚,所以来问问,所以,我希望有人能从结构和思想方面来谈谈。

2006-04-09|我看《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

第七十一届(199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莎翁情史》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著剧本、最佳艺术指导与道具装饰、最佳原创音乐或喜剧片配乐、最佳女配角7项大奖。光看该片所获的奖项就知道它是一部不错的片,起码还是值得一看的。对于接触电影不多,尚未写过影评的我来说是无法从电影制作和艺术创作的角度再去挑它的什么毛病。何况它毕竟获得了奥斯卡评委和不少观众的好评,再批它就有鸡蛋里挑骨头之嫌了。我还是从情节去谈谈我的感受吧。

《莎》有两条主线:莎翁创作,排练,公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莎翁与贵族小姐奥薇拉相识相爱到被迫分开。两条主线交叉进行,显得情节紧凑,不易让观众出现视觉疲劳,而且会越看越兴奋。看的过程中,莎士比亚与奥薇拉的感情最牵动我的心,他们之间的恋爱既浪漫又刺激。一方面,莎士比亚已有妻室;另一方面,奥薇拉也已被父亲许配给一位富有的贵族,而且是女王亲口恩准的。他们的爱情何去何从?看完结局,心里有点唏嘘。本以为它会象其他浪漫的爱情片那样:女主角与现实抗争,最后以死明志。谁知,它还是重归现实,相爱的两个人最终还是不能在一起。看完后,回头想想,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莎翁已有妻子儿女,但《莎》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风流多情的才子,没有爱情滋养就无法进行创作的戏剧家。文思枯竭之时就需要新的情妇来给他灵感。先是剧院的女演员,后是奥薇拉。似乎他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来源于现实中经历的某些感情经历。片末还想把这个故事与他的下一部作品《第十二夜》联系起来,的确是显得牵强了点。他可以在与奥薇拉分开后安心地投入创作,我就觉得,奥薇拉也不过是他生命中一个过客而已,只不过这个过客所占的位置比起其他过客来稍重了点,仅此而已。即使奥薇拉给他的灵感可以延续到第二部作品,但照这种发展情况来看,他很快又找到另一个奥薇拉,再重新发展另一段浪漫的感情,然后又文思泉涌,写出流传于世的好作品。这就是该片给我的感觉,反正莎翁在里面的形象我的确不是很看好。

再说说奥薇拉,虽身为贵族女儿,让那些贫民之女艳羡不已,但依然是没有恋爱的自由。父亲根本不把她当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她的婚事就是他大捞好处的好时机。他不需要经过女儿同意就把她给了最富有的贵族。奥薇拉深爱着莎翁,即便知道莎翁已有妻女,也知道自己无法违抗女王的旨意,但还是继续沉沦下去。对于她的勇气,我是很佩服的。16世纪的英国不准女人上台演戏,她就女扮男装冒着被发现的危险跑去当莎翁《罗》的男主角;跳舞晚会上,偶遇莎翁,她对莎翁的倾慕之情于言行间表露无遗;到结婚那天,知道没有自己《罗》可能演不成了,就毅然放下婚礼不管,到戏院去出演《罗》剧的女主角,冲破女人不能演戏的束缚;当知道自己不能与深爱的人在一起,她还是理智地接受了,这也算是对爱情的一种坚持吧。虽然《莎》在塑造这个女主角有有夸张的成分,但她的性格应该都赢得每一个看这部片的赞赏,至少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我为这个可爱的女子的无奈感到惋惜。但转念一想,奥薇拉的无奈也是16世纪英国少女们的无奈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尽管建立了君主立宪的国家,国家元首是女人,女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女人依然是男人的附属物。无论莎翁有多爱奥薇拉,她也只不过是为莎翁提供创作灵感的其中一位情妇罢了。
在名人的私生活上大作文章,自然会引来吹捧。但对于莎翁这个文学天才来说,也未尝不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迷。既然是无法确定他的真实的面孔是怎样的,给他的伟大的戏剧《罗》的创作冠以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就无可厚非,我觉得也不必太过在意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要再去批评它怎样的与现实不符了,其实那都是吹毛求疵啦。
还有,这部片所展现的16世纪英国伦敦市集街道风情和当时演戏的古怪穿着也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啊。总的来说,我还是挺喜欢这部片的,尽管它某些情节安排不尽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