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乐曲物语公司升级:为什么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习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16:05:32
什么是货币购买力?
为什么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

实际消费需求与消费偏好的购买力约束

消费是享用有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行为。消费的内容有:物质消费,即根据收入状况,合理地安排家庭成员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物质需要;文化消费,即科学安排家庭成员的文化、教育和文体活动,以满足成员在文化教育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劳务消费,即合理安排和组织家务劳动;抚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消费,即养育子女、资助子女上学、赡养老人的消费。
消费是人和物间、主体和客体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消费不仅是维持人的生存或使人得到某种享受,而且也是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积极行为,人从事生产活动,其目的、归属和激励都是消费。
消费是与消费资料进行物质变换的活动,其中有消费动机、心理、决策等主观活动,也有消费品的购买行动、享受和消费过程等客观物质活动。消费动机源自需要,即想获得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欲望。肚子饿了,需要吃东西,产生购买食品的消费动机,再根据自己的喜好、经济能力,考虑买什么样的食物,然后才进行购买、消费。可见,消费的客观物质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消费动机、消费心理指导下进行。
消费资料是用于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物质资料,亦称资料,与生产资料对称。消费品是能满足人某种消费需要的效用或消费品使用价值。
商品经济中,消费品的实质是商品,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消费品的效用则是使用价值在人心理方面的衡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类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消费品新效用的发现,从而提高消费品的使用价值的创造。
消费需求是获得某种物品或劳务以满足消费的欲望。消费需求从层次可分为:生存需求,指人对维持和延续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食物、衣服、医疗等基本必需品和劳务的欲望。享受需求,指人在增加乐趣、提高体能、娱乐、旅游以及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的享受方面的欲望。发展需求,指人对接受教育、进行科研、参与社交方面的欲望。
消费需求从形态可分为:物质消费需求和文化消费需求。物质需求包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欣赏音乐、阅读书刊、社会交往、接受教育等为精神文化消费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需求中的物质消费需求会越来越小,而精神需求会越来越大。
消费需求虽是人的主观欲望,却不能凭空产生,取决于的收入水平和社会所能提供的消费品。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消费品不断丰富,消费需求的范围不断扩大。
人通过消费一定的资料实现满足,合乎目的的消费需求,亦称消费效益。消费效益的质的评定是人在消费过程中实际得到满足、合乎目的的消费需求,即消费效果是什么及有无的问题;量的评定是消费掉的资料同合乎目的的消费需求满足程度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即消费效果的大小或优劣好坏的问题。
消费效用却是成员在消费物质产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主观欲望的满足程度。人感到口渴,产生喝水的欲望,于是消费饮料或水,喝完水后欲望得到满足,不再渴,这就是饮料或水对人的消费效用。消费效用有强烈的主观性,不但有物质的转移变换,而且表现为主体欲望的满足,饥饿寒冷的消除、知识的增加、体质的增强等,始终与人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而消费效用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物品或劳务满足人欲望的程度,而且还取决于人的主观评价。
消费偏好是指成员对特定的商品、商店或商标产生特殊的信任,重复、习惯地前往一定的商店,或反复、习惯地购买同一商标或品牌的商品。属于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常在潜意识的支配下采取行动,常见的偏好主要有:习惯。是由于消费者行为方式的定型化,经常消费某种商品或经常采取某种消费方式,就会使消费者心理产生一种定向的结果。这种动机几乎每个消费者都有,只是习惯的方面及稳定程度不同。
方便。是成员把方便与否作为选择消费品和劳务以及消费方式的第一标准,以求在消费活动中尽可能地节约时间。
求名。是成员把消费品的名气作为选择与否的前提条件。购买活动中,首先要求商品是名牌。只要是名牌,再多投入货币也甘愿。多是基于成员对名牌商品质量的信任,有时也受成员情感动机的影响。但是,偏好受收入和产品价格的约束。
购买力包括商品购买力和货币购买力。商品购买力是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市场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反映有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货币购买力是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能力,反映货币本身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对比关系。如果货币升值或物价下跌、劳务收费标准降低,货币购买力就会相应提高;反之,货币购买力就相应降低。消费品购买力是一定时期内,购买消费品的货币额,是社会商品购买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消费品需求的总额。购买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的货币收入。收入水平高,购买能力大,消费的商品数量就多,质量也高。
货币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助金、利息、利润等以现金形式获得的收入。物价稳定的条件下,消费品购买力水平和增长速度,反映改善的程度,影响着消费倾向和消费品结构的变动。
提高实际购买力还有一个合理消费问题。合理消费率是收入使用额中消费额所占的合理比率。合理消费率反映收入中消费与投资间的关系。只有确定出合理消费率,消费水平才能持续、稳定地增长。消费问题上,既不能压抑自己的正常消费,又不宜提倡过度消费,应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消费支出要与收入相适应,要与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相适应。适度消费还能提高的购买力。过度消费往往支出大于收入,影响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而抑制消费往往不能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现实中,消费是否适度受制于多种因素,如收入的增长速度、成员增加及其构成、物价水平、消费结构及其变化、储蓄状况、成员的素质等。如何从这些因素的分析中来确定适度消费,应注意如果实际支出增长快于实际收入的增长,说明收入剩余减少,不正常。反之支出减少余额增加,则正常。如果所购消费品价格上涨率低于收入增长率,表明等量增长的支出,可以提高消费的质或量,购买力提高。如果相反,则意味着随收入增长而增长的消费支出,所带来的消费的质或量,呈下降趋势,实际购买力下降,实际消费水平下降。这时有两方面途径可考虑,要么调整消费结构,要么寻求低价替代消费品。
同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和形式称为消费模式,是消费的表现形式。消费模式分为消费的自然模式和社会模式两种,前者指同消费资料间自然、技术性的结合模式,由消费对象和消费手段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如食品用于吃,房屋用来住,衣服用来穿等。由于消费工具、设施的不同,会显出不同的消费模式。而消费的社会模式是指消费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个体消费还是群体消费,是自给性消费还是商品性消费,是经济合理性消费还是浪费性消费等都属于消费的社会模式,体现特定的社会消费关系性质。
消费模式可从不同角度认识。从结构类型看,可分为核心,即一对夫妇和未婚子女组成的;一对夫妇,包括新婚夫妇和老年夫妇;直系,即三代同堂;单身。这些不同类型的结构,其消费模式各有特点。
主要成员职业看,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职业,由于职业不同,必然引起消费模式的差异。知识分子用于文化教育消费的支出明显高于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人。
收入水平看,有贫困型消费模式,挣钱只是养家糊口;温饱型消费模式,其消费开支用于购买生存资料多,消费以追求物美、价廉、实惠为标准;小康型消费模式,其家中有较多存款,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所占比重上升,购买力向“高、精、新、多功能”的消费资料投放,支付能力对购买能力的约束弱化;富豪型消费模式,消费趋于随心所欲,追求名牌,这种消费结构的人数极少,但消费倾向影响很大。
在确定自己的消费模式时,应从自己所处的地域、结构类型、生命周期阶段、收入水平、成员职业等方面综合分析,不能盲目地模仿或攀比消费模式。
闲暇时间进行娱乐、旅游、学习、体育锻炼等消费活动的消费支出叫闲暇消费。闲暇时间指工作时间外,并扣除睡眠休息、家务劳动以外,可供自由选择活动的时间。
闲暇时间的多少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密切相联。社会生产力越不发达,人劳动时间越多,闲暇时间越少;相反,社会生产力越发达,劳动时间越少,闲暇时间就越多。闲暇消费过程就是在闲暇时间以各种方式消费物质资料和劳务,以达到精神满足的过程。但闲暇消费也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闲暇消费有益于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如读书学习、体育锻炼等。消极闲暇消费如赌博、嫖娼等不仅不利于人的心身健康,还会导致人的消极堕落。闲暇消费也会行成一定模式。
节日期间进行的消费活动就是节日消费。节日具有固定时期及循环性,消费可有计划地安排节日消费、如旅游、购物、郊游、访友、聚餐等,计划也会形成模式。超前消费模式是指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超过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不利于消费水平的稳步增长。
浪费型消费模式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伴随着较大浪费的消费模式。浪费型消费违背客观规律,造成消费资料的浪费,过多地购买食品、药品回家,最后只能当垃圾扔掉,在造成物质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浪费了的金钱,降低的消费水平。
奢侈型消费模式以追求享受和显示富有为特征。这类消费者大多数是先富起来的,消费水平较高,热衷于豪华、舒适、讲体面、讲排场的消费,挥金如土,购买商品或劳务注重档次、质量及自己的满意度,很少关心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消费模式还可从的民主气氛方面认识,即家长专权模式、民主模式和自由模式。家长专权模式带有浓重的传统和个性色彩,最大的特点是丈夫或妻子一人说了算,成员只能处于被动服从地位。成员的劳动所得基本上全部交“公”,由“家长”一人重新分配;成员的开支受到制约,自主权很少;的重大决策权完全落在“家长”身上,成员少有发言权。这种模式与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不相称,家族式的“家长制”更是遭到冲击。
自由散漫模式多出现在亲缘关系复杂的,缺少极具权威的家长人物,没有当家人。最典型的特点是各自为政,各人自扫门前雪。
民主消费模式在形式上仍然存在一个财政主管人,但更多的只是起召集作用。至于的财政分配,是民主协商形式斟定。每个成员,只要有工作收入也必须交“家用”,但却不必是收入的全部,可能是大部分,可能是一半左右,也可能只是象征。具体消费尤其是大宗消费项目上,更是成员共同商议的结果。这是一种适应现代的消费模式。很显然,民主集中型的消费模式更合乎情理,也更为人接受。消费模式本身就带有一定规律性,所以已具有一定自控性。但是,要讲求科学消费,还要讲究一些科学控制方法。
科学编制消费预算,是财政支出的计划问题,也是一定时期内消费控制的需要。预算可以表格化,具体格式则可以灵活设置,可遵循如下步骤:确立一个预算周期,一般可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这样正好与月薪计酬的特点相吻合。确定该周期内必需的基本消费项目和可能的特殊消费项目,并同时确定其单项支出金额。统筹安排,分清主次,既不可超支,也不应满打满算,收多少支多少。预算中应留有一份准备金,对一些可有可无或并不急需的项目则坚决剔除。这样,整个预算工作可算结束。
编制预算要首先懂得消费品的用途。日常消费品,是每天都需要的、需求量又比较大的商品,如米、油、肥皂、手纸、酱、盐、糖、蔬菜等。耐用消费品,是难得有几回购买的商品,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汽车等。这些商品价格高,使用年限长。因而在购买时必须慎重考虑,仔细决策。特殊消费品,是指老弱病残妇幼的专门用品及首饰、装饰品、化妆品等商品。购买这类商品要慎重,做到物尽其用。
差劲的消费是大笔而不规律的开销,并未订下预算;不符实际所得的开销数字;模糊不清的开销类别;意外开销没有制定预算;对通货膨胀无防犯。
让消费计划控制发挥功能必须将储蓄视为一种开销或“投资”,而不是花剩下的钱,还要包含可自由运用更有利的所得。
确定分配给各消费类别的总金额没有超过所得。不断审阅和修改,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当某类消费多花了些钱,试着在别的项目里省下相同金额的钱。消费计划控制应该是用来说明可以作什么,而不是用来禁止作什么。不断尝试方法,直到找到满意的方法为止。避免欲速则不达。实行消费计划后,可能感到改掉积习很难受,应给成员一些时间来习惯。
其次,制订“购物准则”,把管理的内容引入,是消费的窍门。
制订“购物准则”,必须从的实际出发,视的经济状况而定,并且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而补充和修改。一般来说,“购物准则”的条文最好能具体一些。如:购买10000元以上大件要经过认真研究论证。购买3000元以上的物品要夫妻两人商量决定。出差在外,自主购买计划外物品,单价不超过1000元。晚上不在路边摊点买日用品和服装。不从不认识的人手里购买转手的高档耐用消费品。购买名贵中草药、滋补品、高级烟酒,只限于在大型商店、饭店进行购买等。

作者:崔巍(济南社会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