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瑞兽:人有欲要如何控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7 12:06:01

“存天理,灭人欲”指的是什么?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孟子·告子上》)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荀子·性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近思录》卷一)朱熹说的“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存天理,灭人欲”是对谁说的?出处一是对皇上说的,“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循之则其心私且邪。”(《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出处二、“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四书集注·孟子》)出处三“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 朱子语类》卷十三)都是对学者士人说的。“存天理,灭人欲”不是对平民大众说的,不属于平民、世俗文化。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是针对上层统治阶级及立志成为杰出的知经识理的男人提出的,这些人都有条件有可能沉迷于自己的欲,而忘了天理……

儒家理学就是一门教导人做人的哲学,“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希望学者能格物穷理,正心修身,可成为一个内外兼修,才德具备杰出的人。“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修身养性,是劝导人做杰出的人高尚的人了不起的人伟大的人。“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二)“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思想宋明理学做人哲学的经典总结,也是符合诸子百家学说放之四海不变的真理。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与儒家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孟子说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心,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及荀子说的“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修身篇》)还有法家的管子说的“行天道,出公理,则远者自亲;废天道,行私为,则子母相怨。”(《管子·形势解》)及墨家的墨子说的“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墨子·天志上篇》)等等内涵是一致的……

道家的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墨子说“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天志中篇》)朱熹对皇帝说“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希望皇帝对百姓仁爱,不以百姓为刍狗。

“存天理、灭人欲”是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经典总结……

你也不说具体点,到底你的这个欲,指的是什么欲?那我们也好有的放矢地,有针对性地来帮助你啊。现在我们只能比较笼统的来回答你了。我想如果我们在欲望无法一时实现的情况下,与其苦死冥想、欲罢不能,那还不如尽量不去想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样也会好受多的吧。

适当找对象发泄
性:找个女人
钱:找个乞丐,对比阿Q一下
其他:自己发挥

自己忍着,没有办法,再不行就出去找一个。呵。

练瑜珈,深呼吸,打坐

试一试 一口气吃200吨你喜欢吃的东西!找个人监督.看看你的承受能力.就知道怎么控制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