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九卷下载:求《一百年的歌声》观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23:48:21
如题,一百年的歌声

人所共知,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能够直接又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当地普通大众的生活状态,基于此共识,以流行歌曲还原历史便成为可能。通过上世纪百年中国流行歌曲曲调、歌词的变化,以及涉及流行歌曲领域的词曲作者、演唱者、制作人、经营管理者以及听众等不同层面的人物故事,《一百年的歌声》很好地再现了那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百姓心态,对一批流行歌曲的参与者进行详细地描述,展现个人的生活际遇与性格变化,关注个人与时代的碰撞,以及那个风云变换的时代对个人的影响。具体人物例如中国流行歌曲发展早期的黎锦晖、陈歌辛、周璇,及新中国成立后一批为当代听众所熟知的音乐人。整个节目将全部采用原人原唱音乐,不仅用以烘托节目气氛、调整观众收视心理节奏,更主要的是展现百年流行歌曲的真实面貌。

一百年的歌声》和《留住手艺》是春节期间令很多人最为心动的电视节目。在那段注定该怀旧但却几乎又无旧可怀的日子里,难得有人用心地把百年前的流行歌曲和正与当下生活渐行渐远的传统手工艺从满是尘埃的记忆中拎出来,态度诚恳地拍成纪录片,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为中国人虔诚地寻找血脉的皈依。

人所共知,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能够直接又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当地普通大众的生活状态,基于此共识,以流行歌曲还原历史便成为可能。通过上世纪百年中国流行歌曲曲调、歌词的变化,以及涉及流行歌曲领域的词曲作者、演唱者、制作人、经营管理者以及听众等不同层面的人物故事,《一百年的歌声》很好地再现了那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百姓心态。而《留住手艺》这部自称为“电视版《考工记》”的纪录片则通过捡拾散落于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品味着华夏历史的沧桑。除去都是以具体的人物为线索这一相似点之外,这两部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的共同之处还在于他们的制作方都是央视十频道的《人物》栏目。

谈及为什么一个人物传记类的电视纪录节目会去拍摄这样两部片子,《人物》主编之一陈骞说:“过去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政治、军事和经济这类大历史,而很少从百姓生活的角度来描述历史。”出于对口述史的热爱,他们选择了这两个题材。只是与《人物》栏目选择文化界名人做传记不同,《一百年的歌声》选择了上世纪那些曾经笑傲歌坛但如今早已被国人遗忘的明星,而《留住手艺》的主人公们毫无例外都是都市里乡村里的普通手艺人。

虽说在《东方时空》影响下,近些年来人文类的电视纪录片节目层出不穷,与《人物》有相同选择的电视媒体都在纷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但是否讲得好,是否能够长久地、不停地讲下去,这些仍旧是个问题。3月份改版面市的阳光卫视便是个例子。

“阳光卫视致力于以历史、文化为主的专题节目的制作,吸引了有较高学历和社会影响力以及消费能力的收视人群。”这是杨澜一直强调的说法,然而在今年1月她宣布放弃阳光卫视时,却又对阳光卫视的人文类节目表示“我非常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她归结为“缺乏一支成熟的制作队伍”。“有的时候你会找到一两个悟性很好的导演,但是一个导演一年能做多少片子?不是说有一百个导演可以供你来选,这个圈子里,就是这几个人做得好,他们一年的生产量也就是这些,但是你在要播出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做出从各个方面都让人满意的片子。”

阳光卫视的困惑也是《人物》的困惑。《人物》的另一位主编,负责自制节目的吴琦甚至用“培训班”来形容自己的制作组。“现在我们能独立拍片的编导也就十三四个,不是每个编导都能上手拍,我们也想过扩招,但都不理想。”不理想的原因是这类节目对于制作人的要求很高。“我们要求尽量避免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和空洞无物的表达,也拒绝树碑立传式的一味歌功颂德。”吴琦说仅这一点很多编导就做不到。由于《人物》栏目的传主很多已经辞世,编导的历史观便尤其重要。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传主的资料也很难找到。在拍摄《一百年的歌声》时,在中国内地寻找原声原唱音乐已经十分困难,是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老歌发烧友”们寻找原声资料,提供采访线索,节目才得以顺利完成。于是编导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上,而要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表现一个人物的命运和个性,对电视语言能力的要求也非同一般。

日常播出给予节目制作的压力更使得《人物》要“从重从快打击艺术家行径”,艺术家独立制作时精雕细刻的方式在时间上不被允许,同时艺术家个性化的表达对于公共电视媒体而言,很多时候也并不适宜一一“虽然由于工作的现实压力,我们的编导不得不扮演独立制片人的角色。”吴琦说。

于是在每晚一集的播出压力下,《人物》的自制节目和进口节目平分天下。

作为主编之一,陈骞负责挑选进口的节目,“通常都是英国BBC和美国PBS(公共电视台)的,整体质量还是要比国内制作的好。”分析原因,陈蓦说首先国外这些历史人文类的纪录片制作都是由制作公司拍摄,然后再由电视台购买。公司运作没有播出时效的压力,他们投入的时间多,周期长,而且一部50分钟片子的投资就是上百万元人民币。由于影像的运用在西方有着更为久远的历史,历史资料的留存也更为丰富,这大大降低了操作的难度,类似人物传记片便可以尽可能地完整展现传主生平。而且整个节目制作的流程分工非常细,前期资料的搜集便有专门负责调研的公司。

制片环境不好,尚可以用些“巧劲儿”(吴琦语)自我克服,但收视率不高却令这些醉心于“电视历史写作”的纪录片工作者们面露难色。央视实行末尾淘汰制,要依靠收视率来判定一个栏目的生死,吴琦说这对他们并不公平,收视率统计的取样包括农村,他很难想象一档晚上10点45分播出的人文类节目会有市民和农民观看。事实上,《人物》最初的目标就是要依靠小众知识分子树立口碑。曾与《人物》有着相同定位和企图的阳光卫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把自己树为了人文历史类电视节目的中国标杆,然而在杨澜忍痛“理智地退出”之后,改版目标是成为一个以主流观众为目标群的综合频道,晚9点前的黄金时段将全力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综合型节目,阳光卫视自制的人文类节目只会出现在晚9点之后。采访结束时,吴琦说《人物》的初期目标已经达到了,4月他们将进行一些调整,例如会做一些演艺明星提高收视率和扩大知名度,而陈骞则说,《一百年的歌声》他们还会接着拍下去,因为,“不拍,人就没了,挺可惜的……”